分享

孔子可不是文弱书生,齐鲁夹谷会盟时,他威慑齐国,名扬四方《大梦春秋》129

 金色年华554 2021-03-10

在大司寇任上,孔子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在公元前500年夏,孔子以大司寇之身份摄行相事,陪同鲁定公姬宋,与齐国会盟于夹谷。

鲁国自鲁僖公姬申以来,相国君而参与外交事务者,全部出于三桓,此番孔子为相,实在已经达到他政治生涯的巅峰,同时也说明他和三桓相处融洽,正处于“蜜月期”——起码看上去如此。

夹谷会盟

夹谷之会,主旨在求和平。当时晋国霸业衰微,齐景公姜杵臼图谋称霸,已经成功地将郑、卫等国拉入齐国怀抱,东方的重要诸侯,只有鲁国仍然站在晋国一方,与齐国相抗,相互侵伐。如此博弈下去,鲁国必定吃亏,所以,很可能是在孔子升任大司寇之后,审时度势,力主和解,说服鲁定公姬宋和三桓,主动请求与齐国会盟。

然而,主旨在求和平的夹谷之会,其过程并不和平。

齐景公姜杵臼打算利用会盟之机好好地羞辱鲁国一番,所以采纳臣下犁弥的计谋,在会盟坛上布置了一群全副武装的莱人(莱人即所谓莱夷之人,其地原本在今山东省烟台市境内,被齐所灭后,一部分莱人遂迁居于夹谷),准备劫持鲁定公姬宋,逼迫其答应齐国提出的所有条件。

犁弥是这样说的:孔丘那个人,知礼却无勇,我们只要使莱人劫了鲁君,就大功告成了。

犁弥小看了孔子。

孔子可不是文弱书生,齐鲁夹谷会盟时,他威慑齐国,名扬四方

夹谷会盟,电影《孔子》剧照

当不怀善意的莱人刚刚出现在会盟坛上,孔子立刻护住鲁定公姬宋,下令鲁国卫士向莱人发起攻击。与此同时,孔子高声责问姜杵臼:两君合好,您却弄了一堆东夷俘虏来捣乱,是何居心?边远之人不能图谋中原,蛮夷之徒不可搅乱华夏,俘虏不能侵犯盟会,武力不能逼迫友好,否则,于神为大不敬!如此弃德失礼之行为,君王岂能为之!

姜杵臼听了,心中惭愧,急令莱人退去。

一计不成,齐人心有不甘,在盟书上加了一条:齐军若出境,鲁国必须派战车三百辆追随。孔子不同意,令人与齐人交涉:加上这一条也行,但前提是齐国必须归还此前侵占鲁国的汶阳之田!

姜杵臼允诺。

齐国两次压制鲁国,都因孔子无畏力争而不能得逞。

会盟仪式结束后,姜杵臼打算设享礼招待鲁定公姬宋,孔子还是不同意,他对负责享礼的齐国大夫梁丘据说:齐、鲁两国旧有之典仪,您难道没听说过?会盟已经完成了,又设享礼,岂非徒然劳烦执事?设享礼,当准备牺尊、象尊以及钟磬之器,而牺尊、象尊依礼不得出国门,难道您要背负失礼之名,把牺尊、象尊搬到这深山野谷里来吗?享而无礼,有若秕稗,乃国君之耻,必受恶名!享礼是用来宣扬德行的,若不能宣扬,那就干脆别举行了,您还是考虑一下吧。

孔子可不是文弱书生,齐鲁夹谷会盟时,他威慑齐国,名扬四方

夹谷会盟,电影《孔子》剧照

享礼最终也没有举行。齐景公姜杵臼怀着不满送走了鲁定公姬宋,但事后仍然信守盟约,归还了鲁国的土地。

夹谷之会后,齐鲁两国的和平局面虽然并不稳固,但孔子在会盟坛上据理力争,以堂堂君子之风慑服齐国,大长鲁国志气,孔子本人也因此名扬四方,在鲁国威望陡增。孔子受此激励,经过一番筹划,准备向三桓动手了。

(《大梦春秋》129,待续。原创,盗用必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