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一半的肝癌在中国,最可怕的吃饭习惯,要改改了

 Daweb_YN 2021-03-10

“养生”一词火了许久,但大部分中国人,一直没有养出什么名堂来。

2020 年,全球大约新发肝癌 91 万例,而其中45%,也就是将近一半的肝癌新确诊病例,发生在中国。

全球男性肝癌地图,中国占一半

图片来源:中华城市地理

前段时间,陪伴着两代人成长的吴孟达,刚还在综艺上展望与星爷的再次合作,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就因肝癌加重在香港病逝,终年69岁。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半个月前突然告别我们的赵英俊,也同样是因为肝癌逝世。

中国,一直是肝癌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国内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尤其死亡率高,居国内癌症中的第二位。

图片来源:网易文创/数读

数据慑人之余,很多人都有着相似的困惑:在乙肝疫苗普及了的当下,为什么中国人依然这么受肝癌“青睐”?

但答案可能在于——“这都是我们自己一口一口'吃'出来的” 。

酒,真的别再多喝了

中国人容易得肝癌,很大程度上归咎于酗酒习惯和基因劣势。

酒,绝对是伤肝的一把好手。

但在中国的饮食习惯中,酒一直是饭桌上的“钉子户”。什么“感情深,一口闷”、“不喝就是看不起我”的说辞,相信大部分人都听过。

而更可怕的是,在生活中,酒还经常以'健康保护者'的形象出现。

什么“晚饭一杯酒,去疲劳,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什么“每天喝点红酒,抗氧化抗衰老,还能助力睡眠”……

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但在专业的医学机构那里,不仅从没把酒作为有益的食物向公众推荐,更是早就把酒精送入了健康黑名单Top席。

每18例癌症中,

就有1例是喝酒喝出来的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早已把酒精(饮料)列为 1类致癌物。

图片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截图

据统计,全世界5.5%的癌症发生和5.8%的癌症死亡是酒精引起的。也就是说,每18例癌症,就有1例是喝酒喝出来的。

其实酒本身并不会致癌。真正危险的,是酒精的代谢过程。

无论什么健康酒、红酒,最重要的成分都是酒精。而酒精,在每一个阶段代谢出来的产物,都是有毒的,而这些有毒物质,都会进入肝脏。

这些毒性反应日积月累会导致不可逆转的肝脏伤害,最后演变成癌症。

中国人喝酒,更容易致癌

而且,中国人喝酒更容易致癌。

为什么呢?这就不得不提中国人特色的“喝酒上脸”了。

相信很多人都发现了,身边的人一喝酒就容易闹出个大红脸,这可不仅仅是影响美观的问题,而是中国人基因“缺陷”的求生信号!

中国喝酒脸红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多携带有突变的乙醛脱氢酶基因,导致人体无法有效降解乙醛。身体里的乙醛积攒多了,血管舒张,表现在脸上就是酒后的脸红脸热。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weibo

而最新的研究发现,乙醛脱氢酶基因缺陷的人喝酒后,患癌概率会大于没有缺陷的人。

所以,对于在喝酒这件事上有先天不足的中国人来说,无论是为了健康还是为了美观,最好做到滴酒不沾。

大口吃肉

比你想象中危险

很多人大概想也想不到,吃得太好,同样伤肝。

现代人,有事火锅串串,没事烤肉炸鸡,就连几个月的疫情封闭期结束后,最想见的也不是朋友情人,而是各种肉、肉、肉

但每日胡吃海塞下来,大部分人只知道为体重计上的数字唉声叹气,却不知道真正如临大敌的,是你的肝脏。

肝脏,是我们身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工作狂”,一天24小时运转,为人体进行糖、蛋白、脂肪这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它就像一个人体内的食物处理站。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被胃肠道消化后,都会被送进肝脏进行处理,再转变成人体能利用的营养素。

但它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经常大鱼大肉的恶果,可不仅仅是你的人长胖了这么简单,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你的肝,也在跟着你越长越肥。

当肝脏里太多脂肪无法被代谢成糖分,堆积在肝细胞中,最终易引起肝脏损伤,甚至诱发脂肪肝。

轻度脂肪肝是可逆的,但一直放任不管,可能发展成脂肪性肝硬化,甚至诱发肝癌……

大口吃肉,穿不上去年的裙子事小,把肝伤坏了事大,真的要长点心了。

发霉的食物

比砒霜还毒

除了看得见的酒精饮料、高脂肪食物,还有些看不见的高危性肝癌致癌物,比如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又被称为肝癌毒素,在 2012 年,它就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明确定位 1 类致癌(明确致癌)。

看到这个名字,可能许多人有点陌生,但黄曲霉毒素其实离我们的生活非常近。

发霉的食物里,往往就含有这种致命的病菌,它可以将食物中的亚硝酸盐还原为致癌能力强大的N-亚硝基化合物,每天仅需10微克就能诱发肝癌。

发霉的水果,千万别吃

相信很多人经历过和我一样的纠结,食物买多了忘记吃,想起来才发现有点发霉了。扔了吧?有点肉疼,去掉发霉的部分剩下的继续吃?又有点怕闹肚子。

想想身边很多节俭的长辈,也都是把食物发霉的部分去掉,接着吃剩下的部分。

那,去掉食物发霉的部分,剩下的能继续吃吗?

答案当然是:千万别!


肉眼看到的霉斑,只是一部分,霉菌产生的毒素其实已经在食物中扩散了。清洗和切除只能去掉表面的菌丝,内部的毒素却还没有去除。

而即使是加热食用,黄曲霉素也要到 280℃ 以上才会分解,一般的烹调温度,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

所以食材,不要一次性买太多,也不要为了省一点点钱,去承担患癌的风险。

食物有这些特征,直接扔

事实上,黄曲霉菌非常的“狡猾”,很多时候它并不会以霉点的形式出现,有些食物放久了就可能出现。

特别是以下这些,要提高警惕:

①玉米脐部发红;黄豆脐部变褐色;

②失去光泽、香味、粘性的陈味米; 

③发苦、变味的坚果;有蛤喇味的食用油;

④浸泡好几天的木耳:木耳的浸泡时间在3-4小时内较安全,若浸泡时间过长,黄曲霉毒素和青霉毒素等霉菌毒素很可能会产生。

⑤变色、变形、有酸味的筷子,满是刀痕的砧板;

平常食物注意保鲜防潮,普通的竹筷和木筷,用3~6个月记得要更换;砧板的使用也最好不要超过3年;平时经常用热水烫、曝晒等杀菌消毒,才更放心啊。

健康饮食,定期体检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该怎么保护自己的肝呢?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不要让坏习惯“养”出了癌细胞。

酒少喝一点,饮食健康一点,作息规律一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控制体重,调理血糖、血脂,保持适当的运动。

当然,作为乙肝大国,也必须提醒大家。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指的是乙肝和丙肝),是肝癌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因为肝脏特有的“无感”特点,肝炎的感染也没有症状,所以每个成年人都应该注意预防、早做筛查。

尤其要记得给宝宝接种乙肝疫苗,乙肝高危成年人也要遵医嘱接种或者补种乙肝疫苗,做好定期体检。

短时间想要改变生活习惯并不容易,但至少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一边往健康的生活方式上靠,一边善用定期体检和癌症筛查来保护自己。

做好预防、不给肝脏添麻烦,没什么比你自己好更重要呀

来源:有品生活(ID:pinpinlif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