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2年的一天,上海文物清理小组正对收...

 CITSLINC66 2021-03-10
1972年的一天,上海文物清理小组正对收缴的文物进行整理,正忙碌间,组员万育仁无意中发现仓库的垃圾桶里有一幅字。

万育仁急忙拿起一看,只见这幅字卷头有宋徽宗瘦金体书“王羲之之上虞帖”签条,卷上还有圆形双龙印,这一发现让万育仁大为震惊,凭职业本能感觉这东西不是凡品,但为何会被扔在垃圾桶里呢?难道是赝品不成?

万育仁决定将它带回上海博物馆,请专业人士鉴定,让万育仁大失所望的是,经鉴定这幅字确为赝品,之后此事也就不了了之,这幅字也被闲置在了角落。

时间过了三年,此时原上海博物馆馆长沈之瑜重新回归,主持工作,于是万育仁便将这幅字拿给了馆长,沈馆长觉得这幅字气势非凡,决定重新鉴定,便找来了权威专家谢稚柳先生。

谢稚柳一看拍案叫绝:“这幅字虽非王羲之真迹,但却是正宗的唐摹本,珍贵无比。”而这幅上虞贴唐摹本就成了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上虞贴又名《夜来腹痛帖》,草书作品,共7行58字,全文如下:“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末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其中的修龄为王羲之从弟,重熙是王羲之妻弟,安即谢安,因全文内容为王羲之因肚子痛而失约,故被戏称为请假条。

这件国宝可谓命运多舛,如果不是被万育仁从垃圾桶捡回,如果没有沈之瑜馆长的支持和谢稚柳的火眼金睛,这件国宝很可能就被埋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