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龙泉窑瓷器!

 博搜艺术 2021-03-11

  南宋时期是龙泉窑青瓷的高速发展时期,因为南宋都城南迁,经济政治中 心转移到浙江杭州,让龙泉窑青瓷得到了空 前的发展和创新。南宋时期龙泉窑以石灰碱釉替代以往的石灰釉。石灰碱釉的特点是高温粘度大,烧成时不易流釉。瓷器釉色跟汝窑和官窑有些类似。其中南宋时期龙泉窑瓷器以粉青和梅子青釉最为著 名。梅子青釉的釉层厚达1.5毫米以上,釉色青翠,光泽柔和。美玉般浑然一体的釉色,配之以朱砂底足和利用釉汁流动在器皿转折处呈现的釉色浓淡的变化,南宋胎色白,深中泛灰。南宋时的龙泉青瓷特别讲究釉的色调。烧成粉青、梅子青两种釉色,代表着我国青釉烧制的最 高水平。南宋龙泉青瓷装饰手法以堆塑和浮雕技法为主。北宋盛行的刻划花装饰已不适用,堆塑和浮雕为装饰手段则应运而生,产生了独具特色的龙凤、双鱼、莲瓣、人物纹等具有立体感的纹样,进一步加强了装饰艺术的美感。

  五代龙泉基本属于越窑系列,质量稍差,窑址主要在金村窑,经挖掘发现有许多五代龙泉,釉薄色偏灰,精者较精比如执壶就烧造得比较漂亮。到了北宋开始形成自己的特点,跟越窑明显区分开来。

  在明朝,龙泉窑最 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景德镇窑。景德镇窑与龙泉窑同为宋朝兴起的窑口,相比于龙泉窑的衰败,景德镇的陶瓷业发展形式则是一片大好,釉下彩、釉上彩、斗彩以及高低温颜色釉等瓷器制造技术争奇斗艳。虽然龙泉窑在明朝初年就开始成为皇 家指定的御窑窑口,但龙泉窑依然要模仿景德镇瓷器的烧制风格,以至于丢失了自己的传统优势。当时龙泉窑和景德镇之间的激烈竞争可见一斑。

  龙泉窑的品种非常丰富,品种之全在宋代各大窑系中位居前列,除日常生活用瓷外,还烧制各种陈设瓷。无论何种器物器型,均古朴稳重,器底与圈足制作规整。特别是一些日常生活用瓷多有弦纹、出筋等。

  南宋皇朝拥有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官窑,为什么还要派遣技术人员和官员在龙泉等地监烧“供器”呢?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很可能是杭州本地的瓷土资源并不太理想,而古代制瓷业对地理环境和资源的依赖性是很强的,至今看来,南宋官窑器的胎质比较疏松,易破碎,还有开片,所谓“无片不成官”,开片是南宋官窑瓷器的一大特点。但无论是冰裂纹也好,梅花片也好,美则美矣,却不实用,试想,将满是开片的瓷器当作日常生活用瓷不免存在卫生问题。相比之下,龙泉窑青瓷的胎质比较缜密坚硬,尤其是白胎厚釉青瓷,釉面光洁不开片,既美观又实用。

  元代龙泉外销瓷的总体特征是器形很大。蒙古族作为纯游牧民族,为中原民族展示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宋代人吃饭遵循分餐制,蒙古族是共餐制,因此器皿就要求大。

  1964年,耿宝昌先生曾对龙泉溪口窑作过考古发掘,由于当时规模的局限性,发掘报告并不算详细,但他提到了瓦窑垟产品“不排除官烧的可能”!这个提法在当时是非常大胆的了。而陈万里、冯先铭等前辈对龙泉窑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大窑,受技术、资金等方面等客观条件制约,考察结果是一个大致性的、概括性的,有所遗漏在所难免。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们的结论仍是学术界对龙泉窑理解的理论基石。随着近年来对溪口瓦窑垟的正式大规模联合考古,揭开了哥窑之谜,这里我们要大致说说溪口瓷器的开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