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这两个字,别不信

 阳光心情jr 2021-03-11

曾经,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专家这样告诉世人:很多时候,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这两个字,别不信!

心理学专家所说的这两个字,指的就是——习惯!

先一起来看一则真实的小故事:

阿基伯特曾经是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一名基层推销员。在进入这家公司的时候,他身份低微,丝毫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

阿基伯特的前途看似渺茫,但他对自己的这份工作十分满意。他有一个工作习惯,每次出差住旅馆时他都会在“旅客信息”那一栏的下面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甚至在给家人好友写信、打收据时他都会写上这几个字。因此同事们都笑称他为“每桶四美元先生”。

四年后的一天,阿基伯特的事迹传到了标准石油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的耳中。洛克菲勒对这个年轻人的做法非常感兴趣,他邀请阿基伯特与自己一起共进午餐。

在餐桌上,洛克菲勒问他:“你为什么要在所有的签名下面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呢?”

阿基伯特回答说:“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石油!”

这话让洛克菲勒十分感动,他号召公司全体员工向阿基伯特学习。

后来,阿基伯特成为了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阿基伯特的习惯让很多人都了解到了他的敬业精神,后来连董事长也对他不吝赞美之词,并提携他成为公司新一任的董事长。可见习惯对一个人的成功有多大的影响。

但阿基伯特难道仅仅是依靠自己偶然的一个行为就改变了命运吗?其实不然。从心理学上来讲,人们的行为表现都是原有行为习惯的自然反应,也就是说,阿基伯特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他有着尽职尽责的习惯,这种行为只是他习惯的一种自然反应而已。

由此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好的习惯能够造就一个人,而坏的习惯也能毁掉一个人。心理学上称好的习惯为“利己习惯”,称不好的习惯为“不利己习惯”。

对于在职场打拼的人来说,如何培养利己习惯,抑制或者转化不利己习惯就变得相当重要了。

心理学家沃森认为,不利己习惯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竞争心理

大多数人都好虚荣,为了能够表现自己,就可能衍生出许多不利己的习惯。比如说有的人看不惯比自己强的人,所以对他们十分不友好甚至是苛刻。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这种不利己的习惯非常普遍。

2、隐藏自卑感

沃森认为,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卑感,人为了减少自卑带来的痛苦,会养成隐藏不利于自己的一些负面信息,并将自己的一些正面形象无限放大。

3、婴儿期的滞留品

根据沃森的说法,我们很多习惯都是从婴儿时期就带下来了。比如说,一些小孩子虽然到了上学的年龄,却仍然像一个小婴儿一样离不开爸爸妈妈无时无刻地呵护。婴儿时期的一些习惯滞留之后,会让一些成年人做出不符合自己年龄,甚至是身份和形象的举动。比如说一些人到了三十多岁还喜欢玩童年时期的游戏。

4、难以抗拒谄媚

每个人都了知道人心叵测,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但一旦面对他人的糖衣炮弹,很快就会丢盔弃甲,容易轻信别人。

综上四点,我们可以提出相应的转化方法,即将不利己习惯转变成利己习惯的方法。它们分别是:虚心但不要急功近利;面对短处坦然面对;培养符合自己年龄、身份的习惯、不听言不符实的恭维。

而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些外在的力量来矫正自己的习惯。比如说他人的提醒和监督,甚至是规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尽可能地培养出属于我们的利己习惯,并让这习惯指引我们的行为,带领我们走向事业的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