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言静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劳月 2021-03-11

3月6日下午,参加了在杭州植物园百草园的桃源里自然中心举行的牛年第一次文澜读书岛分享活动,讨论卢梭的《植物学通信》。两位植物达人作为这期读书岛分享嘉宾,用超越书本的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空气清新的桃源里自然中心,让书友们思维异常活跃,互动氛围非常热烈,从中我又收获了许多。

读书岛资深分享嘉宾林捷老师给我们展示的阿拉伯婆婆纳这种小而精致的路边小花的照片时,大家都惊叹不已。那天然晕染的蓝色,跳舞般灵动的花蕊,简直就是一件美妙的艺术品。好美,但自己从没有这么近距离去仔细观察过这路边不起眼的小野花。


就如林捷老师摘抄来自《沙乡年鉴》的这段描述:“抬眼仰望、期待春天的人,不会看到如葶苈这般渺小的东西。垂头丧气、对春天绝望的人,往往脚踩葶苈却浑然不知。只有膝盖跪在泥巴里寻找春天的人看见了它,而且发现到处都有它的踪迹。”

非常喜欢这段文字。觉得这段描述如此贴切,又那么犀利。只有真正喜欢大自然一切的人,才会如此用心地低姿态欣赏这些生机勃勃的小野花。其实无论大小,每一个生命都有它的价值和美丽。我们要敬畏大自然,还要崇拜大自然。它创造出了太多独特魅力的艺术生命。

圆蜗牛老师用她那让人陶醉的声音,缓缓给我们讲解她记录自然笔记的方法。用笔勾画出观察后的各种植物,鸡爪槭、猪殃殃等,记得记上笔记五要素:时间、地点、天气/气温、记录人和观察对象,还可以写一些观察的感受。日积月累,带着艺术感的图文说就形成了。看着老师积累的自然笔记,我又一次被惊艳到,好丰富好有温度的观察笔记!

一位书友分享她的感受,说她喜欢卢梭在书中针对花名的观点。花具体叫什么并不重要,名字只是人类给花儿做的一个标签,可以叫婆婆纳,也可以叫公公提,但那些天然貌美的小花依然是它自己。就是嘛,根据卢梭所介绍的花儿分科规律,我还是傻傻分不清花儿所属的科目,那又怎样?分科其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观察,跪地俯身去观察。静静地去欣赏,去发现那些大自然创造的美和奇迹,将他们用各种方式记录下来,这才是更重要的。我终于可以释怀了。

林捷老师还提到,植物学对于卢梭有“精神治疗”的含义。观赏植物,研究植物,让他心境平和,稚气十足,从而忘却生活中的那些不快和烦恼。无独有偶,那天上午正好参加了浙图举办的花卡情绪分析系统的讲座。这个系统是利用不同花来对应人的不同情绪,从而分析人的情绪根源,而后靠花散发出的频率共振来调节平衡人的情绪,唤醒人的自我修复能力。我想,这就是卢梭感受过的自然疗法吧!

一位书友介绍到,她看过的书中曾介绍,其实植物也有七情六欲,相处久了就会生出感情,对主人的晚归甚至会有焦虑的情绪。多么鲜活的生命呀!那我们走在大自然里,还敢随处踩踏吗?切蔬菜是不是也会和杀鸡宰鸭一样要念阿弥陀佛了?荤和素都是有生命的,我们人类还能吃什么?书友周大彬老师提出了新的质疑。

其实这个问题我以前也寻思过。植物也是生命,只是不会哭不会叫不会动的生命,那就不视为生命,可以任意宰割吗?那吃素和吃荤有啥区别呢?劳月老师提醒我们,大自然自有它的一套规律,我们现在看到的植物都是风花雪月,但为了生存都有着残酷竞争,食物链就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周生祥老师也说,只要物尽其用,更多地挖掘植物的用途,让它们的生命延续在更广泛的领域,应该是对它们最好的回报。

而我后来不纠结吃荤吃素的问题,是因为一位老师给我的诠释:不管动物还是植物,吃它都是伤害生命,但我们人类需要能量得以生存,所以我们可以带着感恩的心去消化所吃的食物,感谢这些生命的牺牲给我们带来能量。我们不应该浪费,吃多少烧多少即可。除此之外,好好善待所有的生命,无论大小,强弱,或美丑!

(本文摄影:乔静仙、可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