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爆!本地知名房企即将破产?多位购房者或将接房无望,血本无归?

 常心舟 2021-03-11

外部环境的四面楚歌

2021年注定来说不太平静,因为:协信,曾经重庆本土的知名房企出事了,而且事情还不小。

2018年4月,协信远创非公开发行了一支公司债券,简称18协信01,代码:150164。

票面总值7.1亿,债券时间3年,到期时间2021年3月9日。

▲ 上海证券交易所

而昨天正式兑付日,有部分债券人截止到下午5点半,还没有收到任何兑付资金。

如果,仅仅是这样,对于协信而言,还算不上什么大事,顶多做1-2次危机公关,安抚好债券人,问题不大。

要命的在于:在7天后,也就是3月17日,协信另一支债券16协信03,也即将到期。这次的金额是20亿。

除开上述两只债券以外,今年之内还有16协信05;16协信06;16协信08需要兑付。总金额大约在28亿左右。

▲ 来源于新浪财经

在整个2021年,协信大约会剩余30亿的债券需要进行兑付,资金压力可谓巨大无比。

而整个2020年,协信的收入情况却并不乐观:

▲来源于凤凰网财经

而多家证券机构,已经将协信债券的信用等级降到了AA-和BB级,而中证指数也做出了“隐含违约率大幅波动”的预警,属于风险债,在市场上,持续多日零成交,没有任何的流通度。

而据某些小道消息称,协信债券的回收率大约只有70%左右,情况愈发的严重起来。

而郑州的协信金融岛项目,也因为和中原银行的借款合同纠纷,而被法院冻结了全部的股权。

▲ 来源于凤凰财经

如今协信已经走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仅从外部情况而言,外部兑付压力巨大,融资情况越来越窄。以后,我们还能够在重庆的房地产市场里看到协信么?

眼看他起朱楼,宴宾客,楼塌了

曾经的协信,在重庆的房地产市场里,也是一个狠角色。创立于1994年的协信,在1996年,凭借着首个商业地产项目—朝天门协信商厦,在渝一举成名,其后更是凭借着协信星光68,协信星光时代广场,协信阿卡迪亚,协信彩云湖等项目成为渝派房企的五朵金花之一(龙湖,金科,协信,华宇,东原)。

在2003年的时候,协信掌门人吴旭在面对迅猛发展的龙湖时候,信心百倍。

▲来源于QQ音乐房产网

随后,渝派房企纷纷走出了重庆,开启了全国化的道路,此时虽然在全国范围来看,协信和龙湖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在重庆,协信和龙湖依然雄霸着前三甲,大家旗鼓相当。

一切的变数始于2014年,这年在协信身上发生了两件大事:

2014年5月,吴旭牵扯进“华润宋林案”而被要求协助调查:

▲来源于新浪财经

同年的9,10月份,协信以13.4亿元的价格卖掉了其进入上海首个项目中的5栋写字楼。接盘方为平安信托,协信出售的价格为2.8万元/㎡,而周边的写字楼零售价为3.5-4万元/㎡,协信方表示:价格优惠是因为买家有较好的一次性支付的隐性条款。

而整个2014年,协议虽然销售金额破百亿,(实现155.3亿)位列全国50强,但也成为其最后的高光时刻。

2015年,吴旭正式回归协信,尝试着摆脱对住宅市场的依赖,开始尝试业务版图的多元化,

协信与清华系的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启迪协信科技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此后又陆续收购了多利农庄,涉足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在上海成立协信家,打造高端服务式公寓。

但罗马不是一日建成,新的产业投入巨大,回报周期较长,而现有的地产业务输血不足。

2015年协信地产出现了严重的下滑: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下降5.8%和39.47%。

2016年末,绿地以51.63亿的价格入股协信,成为协信的第一大股东。

▲来源于搜狐

2017年,协信以大约10亿的价格,拿下“狮头股份”欲在A股借壳上市,但可惜,后因为种种原因,上市失败。如果当时能成功,或许现在的协信将大为不同。

▲来源于新浪财经

而到了2019年,协信已经开始了断臂求生之路,开启了“卖卖卖”的模式:

2019年初,协信将重庆大竹林项目大部分股权卖给融创;2019年7月,协信湖州项目出售给广东海伦堡;随后,协信昆明小水井文旅项目曝出停工的消息;2020年1月,重庆龙兴的协信哈罗国际60%股权易手阳光城。。。

这样都还是无法缓解协信的压力,2020年4月,协信引入了CDL(新加坡城市发展集团),为此,协信和绿地纷纷成为了小股东。

新任大股东的加入,确实伸手将协信就于水火之中:2020年的3月,协信就因为巨大的兑付危机而不得不质押了不少的股权和资产给CDL,准股东以预借现金的形式帮其解围。

而这一次,大股东还会不会依旧伸手,尚且未知。

纵观协信的26年发展,印证了那句老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内部“宫斗”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0年的4月,虽然引进CDL成为了第一大股东,解决了当时的债务危机,但也让另一大股东绿地萌生了不好的想法。

前文我们提到,2016年绿地以大约50亿的金额取得了协信40%的股权,而仅仅才过了4年,绿地的股份由当初的40%降至19.99%,从第一股东变成了第三股东,从“大哥”一下子变成了“小弟”。

按照当时的股价来计算,绿地对应的市价仅为14.77亿。其中损失你们自己体会。

不仅如此,绿地还和协信走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

有小道消息称,绿地控股的协信以5.33亿股权出质,质权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而最大的股东CDL内部分歧也十分严重,CDL派驻协信的三名董事也相继离职,小道消息称:CDL正在考虑出售协信的股份。

而协信最新发布的公告里面,则正面的回应了这个问题,同时也提到:公司对大股东的依赖度非常高(只差没有明说要求给钱度过难关了)

写在最后:

随着这几年,国家对于房地产调控的愈发严厉,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将会举步维艰,度日如年。类似于“协信”之类的案例不会是最后一个。

而“协信”这棵大树倒了尚且不是最恐怖的事情,树底下的猢狲散掉了究竟该怎么去处理,这才是摆在眼前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协信下属这么多的员工生存问题怎么办,那些购买了协信债券的人又如何?那些购买了协信房产却还没有交房的业主都应该怎么样去面对?

或许,他们只有祈祷,会有另一位“白衣骑士”出手,解决目前内忧外患的协信,让它平稳的度过2021。

好端端的一个渝派房企,最终的命运也只能交给上苍来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