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生牛犊不怕虎

 世界从何而来 2021-03-11

初生牛犊不怕虎

出生不久的小牛(因不知道老虎的厉害)不惧怕老虎的威力。喻指没见过世面不知深浅,也用来指年轻人敢想敢干有闯劲儿。

如果不了解一种事物的厉害,面对它时也就不会有任何恐惧感,因而往往会表现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一只头顶上刚刚露出一对尖细的角,体形还没有长得高大健壮的小牛,在几头大牛中间跑来跳去地在草地上啃食青草,显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忽然从灌木丛中跳出一只老虎扑向牛群,这时几头大牛惊吓得四处逃窜,唯有这头小牛却无畏地站着不动,直愣愣地看着它从未见过的野兽,当老虎扑向它的时候,它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把头上的两只尖角对着老虎撞去,做出势不两立的样子,同老虎争斗起来。对于这个意外发现,人们把它概括成一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俗语。

此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就把青年人敢想敢干的精神用“初生牛犊不怕虎”来比喻。但这句俗语是褒是贬,还要视情况而定。

一方面它比喻青年人朝气蓬勃,少保守观念而多创新意识:不怕困难而勇于开拓,甚至有几分敢于冒险的拼搏精神,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而有所发现。

例如:在《列子》寓言中有一则“鲍氏之子”。内容是:一天齐国贵族田氏大宴宾客,并在宴席上说:“老天爷对于人类太好了。繁殖谷物、生育鱼鸟来供人们享用。”食客们都随声附和主人的说法。这时席上有一个年仅十二岁的鲍氏之子,他听过之后,却在主人与宾客面前讲出“生存竞争”的道理,反驳了天帝造物的观念,表现了他那“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另一方面它比喻青年人单纯幼稚,有时对人对事表现出自负,自以为是,甚至自不量力,以致出现差错或失败。

例如:在《墨子》一书中记录了墨子批评告子的一句话:“不能治身,焉能治国。”原因是青年的告子有一次很自负地对墨子说:“我能治国。”墨子听过之后批评他说:“关于国家政事,嘴上说的,一定要亲自实行。你现在只在嘴上说而不亲身实行,你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又怎么能治理国家,处理政事呢?”

俗语智慧

这句俗语除了解释它的喻义,还要正确把握它的褒贬,用起来恰如其分,以免比喻失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