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学世界艺术史的9本必读书

 Daweb_YN 2021-03-11

图片



1、《培生艺术史》
【美】大卫·威尔金斯、伯纳德·舒尔茨、凯瑟琳·林嘉琳著,陆豪译,张坚审校;重庆大学出版社

图片


《培生艺术史》套装,全6册,美国高等院校通用艺术史读本。分“史前和古代”“前4—10世纪”“11—15世纪”“16—17世纪”“18—19世纪”“20世纪至今”。从史前到21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的绘画、雕塑、建筑、摄影、设计、工艺美术、民俗艺术、行为艺术等,以东西方平行叙事的方式讲述世界多元的艺术史。并加入了地理坐标的分析方法,让读者对艺术作品的体验更加具有地域性;“世界大事年表”为读者提供了分析艺术作品的“时间坐标”。
2、《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美】H.W.詹森、J.E.戴维斯等著,朱青生等译,艺术史组合翻译实验小组译;后浪出版公司·湖南美术出版社

图片



《詹森艺术史》聚焦从史前直到20世纪末的西方艺术。该书英文原版自1962年出版以来,随即占据艺术史书籍畅销榜的位置,长达30年之久。

本书以时间为框架,分为古代世界、中世纪、从文艺复兴到洛可可和现代世界四个部分,以各个时段的代表艺术品和艺术家为重点,阐释了艺术风格及其演变的历史。此外,书中穿插了六个学习板块,补充介绍了背景知识、艺术家的创作技法、艺术史家的研究方法以及大量的历史文献等相关知识,并有章末小结梳理各章重点。全书配有1450余幅插图,每幅作品都经过了调色或专业审核,确保忠实原作,是了解学习西方艺术史的绝佳书籍。

3、《加德纳艺术通史》
【美】 费雷德·S.克莱纳著,李建群等译;湖南美术出版社

图片



《加德纳艺术通史》珍藏版完整译自世界艺术史 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 第15版。

本书自海伦·加德纳1926年首次出版以来,不断再版,堪称读者多、流传广的艺术通史。本书先后被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甚至美国精英高中选为教材,也是非常权威的艺术通史类教科书。本书遵循加德纳的基本框架,以“全景化”视角展示艺术发展美的历程。全书共38章,近125万字,收录近1700张高清图片;涵盖从史前到现当代艺术,广涉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及工艺美术等诸多艺术门类。

本艺术史关注艺术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注重普及性与趣味性,力求明白易懂,致力为更广大艺术爱好者开启艺术圣殿之门。
4、《剑桥艺术史》
【英】苏珊·伍德福德等著,钱乘旦译;译林出版社

图片



《剑桥艺术史》随书附赠裸脊线装素描册,全8册,分《古希腊罗马艺术》《中世界艺术》《文艺复兴艺术》《17世纪艺术》《18世纪艺术》《19世纪艺术》《20世纪艺术》《绘画观赏》。此系列并非简单罗列各个时代的艺术家、艺术作品,而试图在每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中再现艺术之精粹,阐释艺术家、艺术作品与历史、政治乃至宗教的关联,极具故事性和启发性。
5、《艺术与观念》
【美】威廉·弗莱明、玛丽·马里安著,宋协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艺术与观念》通过对自史前文化、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直至现当代欧洲和北美(也涉及亚洲和非洲)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建筑、雕塑、绘画、音乐、哲学、文学等不同艺术形式的描述和分析,概括和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的意识形态和艺术观念。

《艺术与观念(上):古典时期—文艺复兴》

图片


《艺术与观念(下):巴洛克时期—新千年》

图片



6、《艺术的故事》(豪华版)
【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杨成凯校;广西美术出版社

图片


《艺术的故事》出版50多年来一直是全球性的畅销书,是完美的艺术史入门读物。作者的文笔优美,叙事流畅,把从早期的洞窟壁画到20世纪的现代艺术写成了一部清晰而富有独创性的杰作。

此书如今已是第16版,译成的语言超过30种,有精装本、平装本和袖珍本的不同装帧形式,销售超过800万册。此次以豪华的书匣布面精装本形式面市。
7、《世界艺术史》(第7版修订本)(精装版)
【英】修·昂纳、约翰·弗莱明著,吴介祯等译;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图片



《世界艺术史》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不断修订再版,已达8次之多。本书以人类文明发展为基础,阐述上至史前、下至当代的世界艺术史长流。深刻的见解、权威的论述、流畅的行文、极具启发性的观点,客观中立的学术立场,丰富的资料收集整理使得本书自出版之日起便享誉世界。本书介绍内容涵盖艺术的各个门类,绘画、雕塑、建筑、摄影以及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等内容均有涉及。与一般艺术通史的西方中心主义写作不同,书中给了亚洲、美洲、非洲艺术以极多的笔墨,真正体现出了完整的“世界史”视角。

第7版修订本,本书作者对非洲艺术、女性艺术以及当代艺术等章节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与扩充,并增加图片近百幅。
8、BBC艺术三部曲
理想国·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文明》
【英】肯尼斯·克拉克著,易英译

图片


在《文明》一书中,肯尼斯·克拉克广泛地叙述、检视了西欧自罗马帝国灭亡的发展,涵盖了组成西欧文明的观念、书籍、建筑和艺术作品。作者带领我们从九世纪的爱奥纳岛到十二世纪的法国,从佛罗伦萨到乌尔比诺,从德国到罗马、英格兰、荷兰和美国。与这些历史背景相对的是,他描绘了一个人物的非凡阵容——给予文明以新的能量,拓宽我们对世界和我们自己的认知的男人和女人们。他也强调了由他们创造出的天才作品——在建筑、雕塑、绘画、哲学、诗歌、音乐、科学和工程的领域,从拉斐尔所绘的雅典学园到布律内尔设计的桥梁。

《文明》是克拉克对欧洲文明永远的乡愁,在他的娓娓道来中,我们将会看到:艺术家在怎样的时刻,如何摆脱时代的束缚?艺术又是历经怎样的时期,如何穿越时空的羁绊?
《新艺术的震撼》
【澳】罗伯特·休斯著,【澳】欧阳昱译

图片


由BBC制作的电视纪录片《新艺术的震撼》首播于1980年,全球观看人数超过2500万,被誉为“纪录片拍摄技艺与主持人叙事魅力的完美结合”。同名图书甫一出版,即成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院校师生和文艺爱好者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入门读本。书中以八个理解现代艺术的重要主题为框架,多维角度勾画出西方艺术的百年流变——1780年的异域情调,如何成为1880年的新鲜论调,又何以沦为1980年的陈词滥调。作者以犀利精妙的笔触,探求艺术更为完整的真实——艺术与社会时代的关系。


《艺术的力量》
【美】西蒙·沙玛著,  陈玮、黄新萍、王炯奕译

图片


“艺术有什么用?”这是纪录片的开场白,也是图书的逻辑起点。西蒙·沙玛,这位熟稔西方艺术的历史学家以“匠心”将视线集中在八位艺术巨匠与八件无与伦比的杰作之上——从卡拉瓦乔《手提歌利亚头的大卫》到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本书不但为读者描述了艺术家所处的创作情境,还为我们揭示了那种情境下艺术家所能做出的选择,并最终为自己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艺术,安抚那些热爱艺术又时常感到困惑的心灵。
9、牛津艺术史(第一辑)
【英】柯律格等著,易英编;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图片



“牛津艺术史”是西方当代最前沿最权威、体量最巨大的艺术史系列丛书,全系列中包括了八个分系列,已出版三十余种,并仍在不断组稿和出版中。系列每一本均由当今世界顶尖学者撰写,以最前沿的研究方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艺术史的核心问题,并配以上百幅精美图片,给予读者全新的角度和观念去看待和理解艺术,被誉为“面向新世纪的艺术史入门经典”。

第一辑包括:《中国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现代艺术 1851—1929:资本主义和再现》《风景与西方艺术》《20世纪的设计》《艺术史的艺术:批评读本》《欧洲艺术:1700—1830城市经济空前增长时代的视觉艺术史》《照片的历史》《古风与古典时期的希腊艺术》

图片

延伸阅读:10本入门型艺术史必读书目!

序号

书名

作者

1

《艺术的故事》

[英]贡布里希

2

《艺术通史》

[英]史蒂芬·法辛

3

《詹森艺术史》

[美]H. W. 詹森

J. E. 戴维斯

4

《西方艺术事典》

[英]詹姆斯·霍尔 

5

《西方美术史话》

迟轲

6

《西方建筑史——从远古到后现代》

[美]马文·特拉亨伯格

伊莎贝尔·海曼

7

《中国美术史》

李霖灿

8

《中国艺术史》

[英]苏立文

9

《中国书画》

杨仁恺

10

《美术史十议》

[美]巫鸿

这些书目包括美术史学科基础讨论和通史,通史方面又包含了外国学者或国内学者撰写的西方通史、国内学者外国学者撰写的中国通史,为大家提供了解艺术史的不同角度。

《艺术的故事》

图片

作者: [英] E.H.贡布里希 
出版社: 广西美术出版社
原作名: The Story of Art
译者: 范景中 / 杨成凯 
出版年: 2014-1-31

     《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因其平实简单的笔法、叙事清晰的技巧而受到持久的好评。

      贡布里希讲述他的写作目的是:“在大量炫赫的作品中,为丰富的人名、时期和风格找到浅显易懂的秩序来。” 他为视觉艺术注入心理学的洞察力,他让我们知晓艺术史就是 “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这部经典著作的新版,以袖珍本的形式焕往辉来,仍是艺术领域新来者的第一选择

2

《艺术通史》

图片

作者: [英]史蒂芬·法辛 Stephen Farthing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原作名: Art: The Whole Story
译者: 杨凌峰 
出版年: 2012-2-14

      人类社会从不缺少艺术,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境影响下,在不同的时代与地域,艺术的表现形式大相径庭。这些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如今我们又该怎样去解读?

      这是一部全新视野下的世界艺术史,由杰出的英国画家史蒂芬·法辛(Stephen Farthing)领衔主编。与其他之前的艺术史类图书最大的不同在于,本书着眼于培养读者的艺术鉴赏能力。书中虽涉及漫长的历史时段和数量惊人的艺术创作流派,但始终遵循一个重要的根本原则,那就是聚焦于个体影像作品的深入分析。全书的核心是对收录的大师杰作的丰富内涵加以阐述。全书超过1000幅精美插图,铜版纸全彩印刷,力求还原艺术作品之美。

3

《詹森艺术史》

图片

作者: [美] H. W. 詹森 / J. E. 戴维斯 
出版社: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原作名: Janson’s History of Art: The Western Tradition
译者: 艺术史组合翻译实验小组 
出版年: 2017-10

      本书是一部艺术通史巨著,聚焦从史前直到20世纪末的西方艺术。该书英文原版自1962年出版以来,随即占据艺术史书籍畅销榜的位置,长达30年之久,成为西方大学艺术史课程的标准教材。艺术史大家 H. W. 詹森 倾力撰写,完整梳理三万年西方艺术发展历程,艺术通史的标杆之作,畅销欧美五十余年。

      本书以时间为框架,分为古代世界、中世纪、从文艺复兴到洛可可和现代世界四个部分,以各个时段的代表艺术品和艺术家为重点,阐释了艺术风格及其演变的历史。此外,书中穿插了六个学习板块,补充介绍了背景知识、历史文献等相关知识,并有章末小结梳理各章重点。全书配有 1450 余幅插图,是了解学习西方艺术史的绝佳书籍。

4

《西方艺术事典》

图片

作者: 詹姆斯·霍尔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译者: 迟轲 
出版年: 2005-5

     《西方艺术事典》具有以下特点:工具性——近1200个条目,讲述西方绘画艺术主题和象征形象按照汉语拼音顺序编排,附有英汉条目对照表和索引,便于查阅行文中条目相互引介,各条目于独立之中又相互融通,内容严谨且浑然一体语言简明生动,以最少的语言传递最丰富的信息;专业性——独辟蹊径,着眼于西方艺术主题及其来源,揭示画面中的故事理解和欣赏西方绘画艺术的内涵;通俗性——文明与艺术交互印证,艺术主题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和《圣经》等宗教典籍;欣赏性——对大部分词条进行直观的图文对照体察不同艺术家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理解和表现瞬间与永恒的辩证,每一幅作品都是瞬间的情感展现,而正缘于这瞬间美的激荡,艺术作品本身和古代文明都定格于永恒。

5

《西方美术史话》

图片

作者: 迟轲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副标题: 彩印本
出版年: 2004-09-01

《西方美术史话》1983年初版,至今已逾二十年,二十年间共印十一次,行销三十一万册,成为受到国内广大读者喜爱的学术性的畅销艺术史书籍。此次再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对原书作了较大的修订:增加名作插图一百多幅;加大开本;对书内文字作了少量的修正。

6

《西方建筑史》

图片

作者: [美] 马文·特拉亨伯格(Marvin Trachtenberg),伊莎贝尔·海曼(Isabelle Hyman)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从远古到后现代(原书第2版)
原作名: Architecture: From Prehistory to Post Modernism, Reprint
译者: 王贵祥 青锋 周玉鹏 包志禹 
出版年: 2011-6

     《西方建筑史:从远古到后现代(原书第2版)》介绍了欧美史前到近现代时期主要的建筑风格和主题,以其深刻、独到的视角介绍了建筑历史结构和当代伟大建筑,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伟大的建筑及其历史,并配以丰富的插图解释或说明,集社会、知识和审美于一体。《西方建筑史:从远古到后现代(原书第2版)》适合作为建筑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及参考用书。

7

《中国美术史》

图片

作者: 李霖灿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 2018-7

     《中国美术史》是作者在台湾大学讲授同名课程二十余年的累积成果。这部书延续了课程的特点,以现存的、看得见的作品为基础,分主题、按时间讲授了中国美术的方方面面,包括绘画、书法、雕塑、陶瓷等。

      作者终身从事传统艺术研究工作,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任职数十年,接触了大量珍贵的美术作品。他学养深厚,在讲解时不限于作品本身,还涉及作品相关社会背景、人物、故事种种方面,甚至通过与西方画对比,在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中碰撞出新观点、新火花。

8

《中国艺术史》

图片

作者: [英]迈克尔·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The Arts of China
译者: 徐坚 
出版年: 2014-4-1

       牛津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沿用40年之经典读本,是牛津大学荣休院士、中国艺术史权威 迈克尔·苏立文院士 继《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之后又一重磅力作。

      《中国艺术史》通过梳理远古、先秦、秦汉、三国六朝、隋唐、五代与两宋、明清直至20世纪的中国艺术,将中国艺术的不同门类——建筑、雕刻、绘画、书法、陶瓷等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及特点清晰、细致、全面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作者苏立文不仅全面论述了中国艺术的特点本身,而且更加着重于艺术与历史的结合,将中国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置于宏大的历史叙述之中,书写出了纵贯数千年的中国艺术之演进脉络。

9

《中国书画》

图片

作者: 杨仁恺 主编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01-12

     本书详细论述了魏晋以来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对中国书画的源流、派别及历代书画家的作品、技法均作了详尽的介绍,同时还论及书画家的钤印、押署和题跋,对书画的欣赏和鉴定具有指导意义

10

《美术史十议》

图片

作者:  [美] 巫鸿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8-6

     “美术史”是一个问题吗?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美术史作为人文科学的一支新军,也得以在人类最近的历史时期中萌芽并成熟。但是,在著名美术史学者巫鸿的眼光中,这一广受尊重、日显重要的学科本身仍然是一个年轻的问题,其相关讨论还远远没有充分展开。

在《读书》杂志所开的专栏“美术纵横”,巫鸿发表了十篇文章,就美术史何以成为问题、如何拓展其思考的路径、这一问题所置身的波澜壮阔的当代人文场景等等,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个人的见解。“如果没有自成系统的方法论和操作规则,美术史作为一个'学科’的意义就很值得怀疑。”



艺术史、学什么?

「艺术史」究竟指什麽?一般人多从字面上的意义来解读,认为「艺术史」指的就是「艺术演变的历史」。这个说法将「艺术史」拆解为「艺术」和「历史」两种概念,确实概括了艺术史学科的基本核心,但艺术史还包含了从艺术和历史延伸而来的各种相关议题。若概要的描述,艺术史可说是一门于不断变动的历史范畴中研究、理解人类「视觉文化产物」以及自省的学科。藉由研究人类在艺术领域中所发生的过去事件及其因果关係,来了解文明资产的发展过程,进而助于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关係。

若从「艺术」出发,一般让人直接联想到的,便是艺术品与艺术家。其中又以艺术品,为观者最容易接触到的对象。也就是说,艺术品是艺术概念体现的实有物,人们大多透过历史存留下来的艺术品,作为认知艺术的主要观照对象与媒介。因此,艺术品所展现的媒材、视觉形式、图像、意涵、主题、艺术类型,乃至艺术品与艺术品之间的关联性议题,它们衍生出艺术史学科中的风格分析、图像学、图意学,并引入其他领域的符号学、语言分析等方法。它们除了运用于对艺术品本身的瞭解与分析外,有时还能从对象物的视觉元素中,向外延伸出艺术惯习、风俗文化,甚至意识形态等问题之探讨。另外,艺术品的存在,往往指向某个创作的个人或群体,因此我们会产生某些疑问:究竟艺术家创作这件作品的用意为何?他为什麽要以这种形式表现?他的取材、主题来源是否可考?其养成教育、生活历程对他的创作理念、表现方式等,造成哪些影响?有其他外在条件或限制?如工作坊机制、赞助者的角色与地位、艺术的功能性、艺术风尚、社会思潮与活动等。如果我们把艺术品与艺术家放置在历史时空的脉络结构中来研究,那麽可能衍生的议题和纳入考量的面向,就更加複杂了。譬如说,人们在不同时期是如何透过艺术来认识和表达世界?而艺术是如何被不同时代所认知与接受?艺术如何反映时代生活?作品、艺术家与社会之间的关联为何?又,艺术是如何反过来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面向?

图片

那麽,我们是透过哪些管道来认识艺术家与艺术品的呢?除了设置在自然或一般公共空间的地景艺术、公共艺术和装置艺术外,美术馆可说是引导我们进入艺术世界的主要窗口。即使当今网路、影像与各种资讯传播十分发达,不可否认的是,美术馆所掌有的艺术实体物件,依然具有无可抵挡的吸引力。美术馆经验提供了人们直接面对艺术的切身体验,而漫步在美术馆的展厅中,就如同历经一次「艺术历史」的旅程。但究竟是什麽原因造成这种感受?这些被放置在美术馆的艺术品,是历史必然的结果吗?艺术品所处的脉络,对其自身的内涵产生哪些变化与衝击?艺术品与展示场域间的拉扯关係,向来是美术馆机制的批判焦点。为了瞭解美术馆机制的争议性,艺术史家便开始追溯收藏展示活动的历史根源。而我们所获知的收藏展示文化,是源起于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心所引发的蒐奇活动。从私人收藏到公开展示的漫长历程中,涉及了收藏内容、展示概念与型态、展示场域的转变或分化等演变,而美术馆仅是此收藏展示文化下的一种产物,且不同地域、历史脉络的美术馆之间,也存有发展差异。就美术馆展示机制而言,它的确影响、甚至限制我们观看与认知艺术的方式。是故,艺术史学科近年来也特别关注收藏与展示文化,讨论中介角色如何形塑大众对于艺术的认知之相关问题。

最后,艺术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脉络,也是此学科的研究重点。这里指的是从15世纪以艺术家为中心的传记,18世纪探讨艺术与时代背景的关联性,以及19世纪发展以来之历史性、系统性艺术史论述的发展历史。另外,艺术史学科还针对由艺术史论述发展而来的理论与方法加以自省,其中也囊括了对此学科成立背景之反思与批判,并重新回顾各种艺术史所涵括的主题和概念,例如从「沟通」的面向来看待艺术史,则「文字与图像的关係」、「叙事」、「风格」、「文本」等,都会成为研究的对象。此外,艺术评论或艺术批评的地位也不容忽视,艺术批评往往伴随著艺术的发展,它反映了某特定时空下的艺术认知或看法,许多过去的艺术评论专文,甚至成为艺术史研究或引用的文献材料。然而,由于艺术批评很难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学科知识,所以一直以来都被当成是艺术史学科中的一环。

综合来说,艺术史学科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它与人们生活中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面向密切相关。艺术史学科不但将我们与过去的人类经验相连结,还不断与当今的文化现象相互回应,譬如性别、全球化、或大众媒体与消费等各种议题,皆可被纳入艺术史研究的范畴。可见艺术史依然不断地伴随人类文化向前发展,且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也因此,认识艺术史,就好像是透过感性、视觉文化的世界,来理解或思考这个世界的运作模式及内涵,甚至可从文化面向反观自身所处的位置。所以,如此丰富的艺术史,是个值得我们不断地去发现与再发现的奇妙领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