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郎世宁字画百科

 新用户36705257 2021-03-11

  1688-1766年,生于意大利米兰市,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19岁入热那亚耶稣会。不久即运用他的艺术才华为该市修道院内小教堂绘了两幅宗教画。那时欧洲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极为向往,年轻的郎世宁就请求该会派他前往中国。

  中国画其实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这是郎世宁的画作不具备的。著 名国画大师黄宾虹也曾说过,郎世宁的画只有工笔技法,毫无气韵可言,缺少国画韵味!

  随着郎世宁的去世,郎世宁画派也逐渐失去了活力,每下愈况。之后天主敎在中国的处境越来越困难,西敎受禁,西学亦受影响,中西文化交流趋于低潮,中国又回到闭关的黑暗中。直到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在外国的洋枪洋炮的压力下开放,中西文化交流才勉强得到恢复。

  这位火遍大清朝的御用大画家郎世宁先生,如果不说他的国籍,应该很多朋友都以为他是一位中国画师,其实并不然,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白皮肤的歪果仁,1688年他生于欧洲地界儿的意大利米兰,幼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尤其擅长绘画,在19岁之时加入了天主教,在教会内他听闻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国度-“中国”,哪里有他痴迷的文化,终于他抓住了一次机会,被教会派遣到了中国教区,成为了一位传教士。这一年他27岁.

  乾隆认识到郎世宁在神韵上的缺失,自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补救。郎世宁新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御用绘画,是直接掌握在手中,接受皇帝的旨意,力图表现皇帝的意志、要求和爱好,以达到“供君清玩供君豪”的目的,很多情况下是以合笔画的形式,创作出大量颇具艺术价值的宫廷画作。郎世宁新体的酝酿、形成、发展,整个过程正是在乾隆帝的倡导、庇护、推动之下完成的。可以说,弘历正是郎世宁新体的倡导者和支持者,离开这一条件。郎世宁新体不可能诞生。郎体在内廷的推广、发展,也正反映了乾隆的绘画观、审美观。

  郎世宁的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的价格很不规律,但总的来说,升值的空间很大,因为郎世宁的作品流失在民间和海外的很少。几年前,《苹野鸣秋》、《秋林群鹿》两幅作品在海外拍出了很好价格,自己曾为之鉴定。法国也拍过一幅半身妃子像,但因为没有明款,成 交价很低。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农历六月初十,郎世宁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他在中国度过了51个春秋,被厚葬在北京阜城门外媵公棚栏儿门葡萄牙墓地。墓碑上镌刻着乾隆皇帝谕旨:“西洋人郎世宁,自康熙年间入直内廷,颇着勤慎,曾赏给三品顶戴。今患病溘逝,念其行走年久,齿近八旬,着照戴进贤之例,加恩予侍郎衔,并赏内府银三百两料理丧事,以示优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