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典型龙泉窑图片鉴赏

 新用户36705257 2021-03-11

  南宋龙泉窑中的哥窑,弟窑(章龙泉窑)艺术和经济价值都极高。还有一种黑胎青瓷,现在称为龙泉官窑或者龙泉仿官的,和文献中记载的章生一哥窑不类,极有可能是文献中的续窑或者乌泥窑这类类官南宋窑口。说它是仿官窑的可能性其实不大,因为当时的官窑都只在大内,高官偶见,民间用这么高的技术要求去仿制,成本就极高,没有订货盲目下单生产则只会亏得底掉。

  古人对龙泉窑的专门记载少得可怜,大多涉及龙泉窑的还是文人笔记中的随笔所述,可信度并不是很高,但不能因为古文献稀 少或不可靠而忽视其存在。由于古文献包含特定时代的特定信息,故在古陶瓷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而不 可 多 得的价值。所以,在相关考古资料已相当丰富的今天,重视、珍视古文献,重新对这些零碎的记载加以梳理、认识、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龙泉窑器底特点:(1)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采用圈足内放垫饼垫烧,足端无釉.碗、盘底较厚,与此装烧方法有关。(2)北宋早期用托珠垫烧,器底留有托珠痕。(3)元代中期以后采用盂形垫具,器物外底中间一圈刮釉,中 心有釉,似涩圈。(4)南宋晚期至元中期采用垫饼托住整个器足垫烧,足端无釉,普遍为朱砂底。(5)明代又恢复圈足内放垫饼垫烧,外底无釉。

  元代是龙泉窑系瓷器烧造兴盛时期,因行政区划又称为“处州瓷”、“处瓷”或“青处器”。由于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生产规模比宋代扩大数倍,瓷器大量出口,深受海外各阶 层人们的欢迎。

  龙泉窑因在今浙江龙泉县,故名,属我国南方青瓷系统。创造于北宋早期,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至明代中叶以后渐趋衰落,传世的龙泉青瓷下限至清康熙年间,烧造历史达七、八百年之久。

  龙泉当地研制仿古青瓷之风大盛,一批民间制瓷艺人纷纷加入此行。清光绪、宣统年间,孙坑范祖绐、祖裘兄弟制仿古青瓷名噪一时,至民国初期,县城廖献忠(清秀才)仿古制品几可乱真。

  梅子青釉是宋代龙泉窑创烧的一种著 名青釉品种,釉色浓翠莹润,如青梅色泽,故而得名。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与高 级翡翠媲美;其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史料载,梅子青品种仅在南宋一朝烧造,存世极少,又多为仿古铜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弥足珍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