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考辅导】言语理解备考指导

 老沔城人 2021-03-11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公考辅导】

言语理解备考指导


阅读理解解题方法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行测取得高分突破,成为决胜的重心所在,这里收集整理了行测言语理解题解题技巧,供你备考学习。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能力是语言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阅读是一种语言活动,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意义的过程。阅读理解与否,是衡量阅读能力好坏的重要标志。职业能力测验中,阅读理解题通常都着力于考查应试者对文中语句一般意思和特定意思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理解;对文章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比较准确地辨明阐述主旨的事实和有关细节,筛选信息,以及理解一些基本的语言文字。

题型介绍

阅读理解有两种形式的题型,即片段阅读和短文阅读。

1.片段阅读 片段阅读是对应试者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

对词、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

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

对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

在众多干扰因 素中辨明句意、筛选信息。

2.短文阅读 短文阅读的篇幅较长,由于受到考试时间的限制,应试者可以通过日常训练加快阅读速度,明确阅读目标。解题时要善于运用选项所给的信息。

重难点提示

(1)注重对文段或文章中关键词语、语句的理解。

(2)注重对文段或文章的概括理解。

(3)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

技巧突破

(1)中心内容和具体内容的关系是辩证的,只有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确定有关具体内容的准确位置。同样,如果对文章具体内容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就能更好地辨明文章的主题。

(2)文章的细节即某个具体事实并不是孤立的,它总要与其他事实前后呼应,相同性质的事实总会在一起出现。

(3)看懂文章的组织结构对迅速捕捉到所需要的信息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题型一:片段阅读

(一)句间关系解题法

任何文段都有结构的规律性,尤其是节选自社科类、科技类的文段。把握文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 系是要点。阅读时要注意文段的概括句、解释句、总领句、中心句等。

(二)选项信息排除法

选项排除在阅读中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命题者往往会不动声色地为应试者提供一些辅助条件, 将错误选项难度降低,使错误项有破绽可寻,这样错误项的排除就成了我们一步步接近正确答案的阶梯。

(三)对照原文找出选项

选项都是根据语段编写的。做题时从出题者的角度出发,根据选项的编写原则,与原文逐一核实 加以评判后,就可以选出正确选项了。要注意推理论断题中,选项在语言使用上与原文并不完全一 致,只要语句表达的意思与原文吻合就是正确选项,而不应机械地照搬教条,造成判断失误。

典型例题精析

【例题1】有个偷针者和偷牛者一起被游街,偷针的觉得很委屈我只偷了一根针,为什么要和盗 牛贼一起游街,太不公平了! ”盗牛者却对他说别嚷了,我走到这一步是从偷针开始的。”

这个寓言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不包括( )

A.小事小节是可大可小的问题 B.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C.质变是由量变生成的 D. “小节不慎,大节难保”

【解析】答案为A。“我走到这一步是从偷针开始的。”盗牛者的回答直接揭示了大偷始于小偷这 一道理,这与B、C、D所要表达的如出一辙。另外,据文中所言,偷针者被游街,可见偷针这一小事并 不是小问题。

【例题2】不抵抗主义我向来很赞成,不过因为有些偏于消极,不敢实行。现在一想,这个见解实 在是太谬,为什么?因为不抵抗主义面子上是消极,骨子里是最经济的积极,我们要办事有成效,假使 不实行这主义,就不免消费精神于无用之地。我们要保存精神,在正当的地方用,就不得不在可以不 必的地方节省些。这就是以消极为积极:没有消极,就没有积极。

以上文字主要告诉我们( )

A.我赞成不抵抗主义的理由

B.不抵抗主义貌似消极,实则积极

C.积极与消极其实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哲学词汇而已

D.要成功必须把有限的精力集中起来做最重要的事情

【解析】答案为B。本文段的最后一句话点明了主旨,“这就是以消极为积极:没有消极,就没有积 极”。这里的“这”指代“不抵抗主义”。故选B项。

【例题3】佛教虽提倡超凡脱俗,四大皆空,但到底不能离开人间,所以它也并不能完全免俗。佛教中也有不少财神爷,看来,爱财之心,根除也难。据佛经上讲,佛祖释迦曾接受过龙女的布施一颗价值三千大世界的珠宝,释迦马上让她立地成佛。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

A.佛教也不能免俗

B.爱财之心,人之常情

C.提倡四大皆空的佛教也有爱财之心

D.面对财宝,提倡四大皆空的佛教也不能完全免俗

【解析】答案为D。作者的观点经常掩藏在转折词的后面,此题就是如此。作者的观点在“但”后 面,即“(佛教)到底不能离开人间,所以它也并不能完全免俗”。虽然A、D都提到了“免俗”,但文段是 针对“爱财”的,所以答案A不合适。

阅读时特别要注意“但”、“但是”、“然而”等转折词。表示转折意义的词语前一般是铺垫,词 ,语后才是文章的重心所在。

【例题4】世界遗产公约规定,世界遗产所在地国家必须保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世界遗产 的功能,第一层是科学研究,第二层是教育功能,最后才是旅游功能。目前很多地方都在逐步改正,但 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从这段文字我们不能推出的是( )

A.世界遗产所在地国家应该妥善保护世界遗产

B.世界遗产最宝贵的价值是其科学研究价值

C.目前仍有不少违反世界遗产公约的行为存在

D.所有世界遗产所在地国家都过分注重其旅游功能

【解析】答案为D。根据题目所给语段,我们将选项逐一代入原文中对照:

A项的内容在第一句中就可以完整地找到,B项的内容隐含在语段的第二句话中,第三句正好体 现了 C项的内容,只有D项不能从文中找到,所以D项符合题意。

【例题5】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是最易被保存下来的,因为保存动植物遗体的必要条件是 快速掩埋,而在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中,动植物的遗体以及其他东西能够被快速掩埋。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动植物遗体很容易在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中保存下来

B.只有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才能被保存下来

C.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是保存动植物遗体的最佳环境

D.只要被快速掩埋,动植物遗体就能被保存

【解析】答案为A。选项中过于绝对的选项往往是不正确选项。我们通过分析来论证。(1)B、D 两项的关联词是“只有”、“只要”,用词较为绝对,根据选项的信息,比较原文与选项,可以看到:B项在 原文中的意思是“最易保存”,显然是歪曲偷换了原意;D项在原文中的意思是“快速掩埋”,是保存的 必要条件,偷换了范围。(2) C项强调“海洋、河流、湖泊是保存动植物遗体的最佳环境”,而材料只说 明了海洋、河流、湖泊适于保存动植物的遗体并未说明是否是最佳环境,所以C项应被排除。

【例题6】由于“鸟巢”和别的建筑不同,“东倒西歪”的柱子结构,交线非常复杂,对焊接技术的要 求和难度都非常高。那些经过培训、优中选优的焊工们,不但优质高效地如期完成了任务,而且在“鸟 巢”每条焊缝边上,都镌刻了自己的名字。用管理人员的话说,让无数普通焊工在这项世人瞩目的奥 运工程中留下自己的微小痕迹——也许公众没有机会看到,却永不会磨灭。

对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

A.让建设者留下自己的名字,是一个温暖人心的举动

B.对于建设者来说,就是要抬头挺胸签下自己的名字

C.建设者签名,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D.普通焊工在奥运工程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解析】答案为C。“鸟巢”和别的建筑不同,焊工们的选择“经过培训、优中选优”,正是突出了其 “要求和难度都非常高”。在如此“和别的建筑不同”的“鸟巢”上留下自己的微小的一笔,无非是借此表达对奥运的重视和对历史的负责。

题型二 :短文阅读

短文阅读的选择范围很广泛,主要涉及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学类文章也略有涉及。社会 科学类文章是指政治、经济、哲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等,在于考查全面、辩证的逻辑思维能 力;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广泛涉及天文、地理和科学前沿类体裁,自然科学类文章在于考查快速获取 未知信息并筛选的能力;文学类文章反映社会生活,要善于透过表层意思理解其深刻内涵。

1.短文阅读是言语理解所有题型的综合,片段阅读部分已介绍过的几种阅读理解技法,在短文阅读时 要视题目类型灵活运用。需要强调的是,短文阅读一定要站在全面掌握文义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析和判断。

2.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属于信息类文章,在出题时常常用大量的信息混淆考生需识辨的语言信 息,答题时可以将文中出现的信息记录在稿纸上,用简单的符号理清众多信息结构,避免文中信息的 混杂,提高做题的速度。

典型例題精析

【例题】继19世纪的报刊和20世纪的广播、电视之后,1993年因特网开始向公众开放,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1]在我国,除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等纷纷上网办电子版外,许多网站的新闻味越来越足,第四媒体正在崛起。专家们预言,10年到20年内第四媒体 的影响力将可能超过传统媒体。理由是,广播问世38年拥有5000万听众,电视则用了 13年,因特 网只用了 4年。

因特网作为一种媒体,优势十分明显:全球一网,信息无限,时效更快;文、图、动画、声音等合为 一体;每个人可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发表意见,每一个新闻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随时向全世界发 布新闻。

对于21世纪的第四媒体,有的专家这样描述一这是一张个性化的电子报纸,它是一个带超薄型大平面显示板的移动式网络计算机,不仅有i 图文声情,甚至扩展到三维空间,它以我为中心,按照受众的需要进行信息项目自主选择、组织。有的专家称之为“我的报纸”。现在,第四媒体还只是一个小弟弟。即使在美国它也还不能提供比印刷版更多、更快的东西。多数公司只因为这是一个潮流才不得不坚持,一些小报已经停止了电子版。调查表明,关于克林顿绯闻的“斯塔尔报告”,只有22%的人是在网上了解到的。这说明因特网在现在的网的传播范围有限,传统传播中并不占较大比例。有的专家认为,网络媒体应争取远距离受众,提供交互式服务,满足共性前提下的个性要求。有的专家则认为第s 四媒体首先要做的,是为争取到生存所需的关键数目的受众而努力。

1.对1998年5月提出的“第四媒体”的概念,解说最准确的是( )

A.多媒体 B.电子版媒体

C. “我的报纸” D.开放的网络

2.对因特网的优势,本文所强调的主要是( )

A.更能满足个性要求

B.将在21世纪起主导作用

C.尽现了传统媒体最主要的优点

D.全面影响21世纪的人类生活

3. “即使在美国它也还不能提供比印刷版更多、更快的东西”,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第四媒体”概念的提出,只是一时的潮流而已

B.在美国的各种传媒中,“第四媒体”的地位下降了

C.因特网的使用者有限,传统媒体仍是信息传播主渠道

D.因特网实际没有“信息无限”和“实效更快”的优势

4.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四媒体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媒体

B.作者认为,在10~20年内,“我的报纸”将成为主导传媒

C. 一些小报停止电子版的主要原因是“受众”数目不足

D.第四媒体倘不能实现赢利,就很难真正取得成功

答案及解析

1. D【解析】短文第一段“1993年因特网开始向公众开放,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提 出'第四媒体’的概念”说明“第四媒体”就是指“开放的网络”。故选D项。

2. A【解析】短文第二段,“这是一张个性化的电子报纸”说明因特网的优势在于个性要求的满 足。故选A项。

3.C【解析】结合上下文,本题说明的是目前由于使用人数有限,传统的媒体仍然是传播的主要途 径,故选C项。

4. B【解析】B项只是专家的预言,而非作者的看法。

语句表达解题方法


语句表达

语句表达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是句子结构正确,语意简洁明确。 其中语句表达正确是语言表达的最低要求,此种题型主要是考查应试者对语气、语序、语法结构等在 言语表达中所起作用的理解程度。相对于词语替换、选词填空来说,语句表达的难度较大,它要求应 试者在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平。

题型介绍

语句表达题型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从所给出的四句话中选出有或没有语病的一句。

第二种形式是从所给出的四句话中选出有或没有歧义的一句。

重难点提示

语句表达测验要求应试者熟悉基本的语法知识,依靠语法知识对句子进行分析,重点检查句子成 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次序是否合理,定语修饰的主体是否明确等。

技巧突破

1.主干分析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看主谓宾搭配 是否有问题,是否有残缺或多余的成分;如果没有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修饰语 内部是否有问题。

2.错误信号解题法

常见病句类型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些基本 类型中总有一些常见信号词,如:是、不、和、能否、多寡、去不去、高低、胜败、量词+名词的组合、 介词+主语的组合,只要掌握’这些信号词,就能事半功倍。

3.逻辑分析法

如果一个句子不存在语法、修辞类错误,那就从逻辑上进行分析,看概念的运用是否正确,判断推 理是否合适,有没有道理等。

4.运用语感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在做题时,可以积极调动自己的语感,一般来说,阅读感 觉不顺口的地方往往是存在语病的地方。

另外,在歧义辨析中,一定要注意句中多义词的使用。

题型一:语病

常见语病类型

(―)词法类语病

词法类语病主要体现为词语使用不当。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词性的误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性的混用和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误用等。如“小 王一连睡眠了一天一夜”中的“睡眠”是一个名词,不能误用为动词,应改为“睡”。

(2)近义词的误用。包括褒贬色彩、语体风格、使用范围不同而混用。

(3)代词使用不当。包括人称代词使用不当、疑问代词使用不当、指代不明等。

(4)数量词使用不当。包括倍数、分数、增加数使用不当,如“二、两、俩”混用等。

(5)虚词使用不当。包括连词、副词、介词的错误使用。

(二)句法类语病

1.语序不当

包含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定语与状语的位置颠倒、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多层状语语序不当等。

(1)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不当。

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一般是:

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 名词短语(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如:我们学校的(表领属)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数学 (名称)女(名词)教师。

(2)多项状语排列顺序不当。

多项状语排列顺序一般是:

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副词(表范 围或频率)—形容词或动词(表情态)—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例如:那位失主为表谢意(表目的)昨天(时间)在电视台(地点)又(副词)诚挚地(形容词)为他(表 对象)点了一首歌。

2.搭配不当

包括主语和谓语的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的搭配不当,以及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等。*1“小米含蛋白质、铁及多种维生素丰富”中“含”要求名词性宾语,可“蛋白质、铁及多种维生素丰 富”是个谓词性短语,后面可改为“丰富的蛋白质、铁及多种维生素”。

3.成分残缺或多余

包含主语的残缺或多余、谓语的残缺或多余、宾语的残缺或多余,以及其他成分的残缺或多余等。 如“回到家乡已经四个多月过去了”,谓语“已经四个多月了”的结构和意思都已完整,“过去”多余。

4.句式杂糅

包含两种说法混杂、前后牵连如“当上级宣布我们设计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以形容的”中,“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前一个分句“有”的宾语, 又是后一个分句的主语,牵连在一起,形成语病,应该在“感觉”后加一个逗号,在“是”前加上“这种感 觉”。

(三)逻辑和修辞类语病

1.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有的句子,从语法结构角度去检查并没有毛 病,但是句子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这种情况被称为不合逻辑。

句子是否合乎逻辑,可以从概念的运用是否准确、判断的构成是否恰当、推理的方式是否合理等 多个方面来分析。

例如: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忘”即“时时刻 刻都忘”,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2.修辞运用错误

包括修辞格运用失当、语气失当、词语堆砌和语意重复等。如“秋雨跳着欢快的舞,一下就是几 天,什么活也干不了,真闷死人”,就是比拟不当,秋雨连绵,闲待着没事干,使人烦闷,这里却用拟人手 法给“秋雨”以欢乐的动作和感情,这和人物的心情是很不协调的。

典型例题精析

【例题1】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世界是一个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过程

B.国外的汽车厂家的年产量不但比我们多,而且花色品种也比我们丰富

C.中国古代无论是奴隶制还是封建制,都受到宗法制度的强烈影响

D.他那崇高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解析】答案为C。A运用主干枝叶梳理法,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世界是过程”,很明显主语与宾语 不能搭配;B主语中心词是“国外的汽车厂家的年产量”,与花色品种不搭配;D主干是“品质浮现”,主 谓搭配不当。

【例题2】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正太路的路轨窄,敌人把平汉路的车头无法移用到这里

B.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

C.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D.这首交响乐是作者在列宁格勒被法西斯围困,并疯狂叫嚣要占领这座城市的时候赶写的

【解析】答案为B。A句错在句式杂糅,“无法”应提到“把”前;C句错在成语误用,此句中“不绝 如缕”的使用不妥;D句错在句式前后不一致,“列宁格勒被法西斯围困”应改为“法西斯围困列宁格 勒”。

【例题3】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

A.睡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B.电视剧《北大荒》讲述的是一群知识青年返城前后随时代浮沉,在浮沉中奋起

C.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D.阅读理解与否,是衡量阅读能力好坏的重要标志

【解析】答案为D。A句中有“忌”这个指令性词,又有否定词“不”,双重否定应表肯定。“一忌睡 前不可恼怒”的意思是“一是睡前可以恼怒”。这显然不是说话人本来要表达的意思。分清句子表述 的意思与说话人想说的意思,是诊断此类语病的关键。B这句话有判断词“是”。紧缩主干后是“讲述 的是……”显然缺少一个宾语与“是”搭配,应在“奋起’’后加宾语“的故事”,这样句子才完整。C句属 于搭配不当。两组并列短语相互照应的,必须依次能够搭配。“理论和政策上”、“详细的规定和深刻 的说明”的依次搭配是“理论”上作了“详细的规定”,“政策”上作了 “深刻的说明”,应把第二个“和”所 连接的偏正短语对调位置,句子意思就通畅了。

【例题4】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来西湖旅游的人们,面对水色山光,无不为大自然这巧夺天工的造化所折服

B.他本来就喜欢舞文弄墨,再加上这几年的实践锻炼,如今已成了单位里有名的“笔杆子”

C.春风一吹,景区内的梨花竞相开放,朵朵洁白的梨花,如阳春白雪,使得众多游人驻足

D.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葸不前。其所作所 为,与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解析】答案为D。“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大自然的创造,形容技艺极其精湛;“阳春白雪” 指高雅的而非通俗的文学艺术;“舞文弄墨”指耍笔杆子,玩弄文学技巧;“畏葸不前”指因畏惧、害怕而 不敢前进。结合句意,可知只有D中成语使用最恰当。所以选D。

题型二:歧义句

常见歧义句类型

(―)词义及指代不明确

多义词的使用往往使句子语意不明,是产生歧义的重要原因。

例如:玛丽已经走了半个小时了。(词义不明确。“走”既可以理解成“行走,走路”,也可以理解成 “离开”。)

指代不明确主要指句子中代词指向不明,从而使句子产生歧义。

例如:今天上午总经理又表扬了自己。(指代不明确。“自己”是总经理本人还是说话人?)

(二)层次不清,语义关系模糊

句子的层次不清晰,不明了,从而产生歧义。

例如:(1)东北和山东的部分地区下了雪。(可以理解成“东北”和“山东的部分地区”,也可以理解 成“东北及山东”的“部分地区”。)

(2)面对此情此景,痛心的是她的姐姐。(可以理解成“姐姐痛心”,也可以理解成“痛心姐姐”。)

典型例题精析

【例题1】下列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有歧义,这句话是( )

A.国家确定了七类食品放心工程重点治理品种

B.他的哥哥和妹妹的三个朋友来北京了

C.知识经济将是华商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D.火车逐渐远离湘西的大山

【解析】答案为B。此句的主语“他的哥哥和妹妹的三个朋友”是个典型的结构层次不同的多义短 语,既可以理解为“他的哥哥、三个朋友(妹妹的朋友)”,也可以理解为只有“三个朋友(是哥哥和妹妹 共同的朋友)”。

【例题2】选出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采访这位英雄的是三个报社的记者

B.这是两个姑娘送的花瓶

C.刚才打电话来的是前几天才认识的张洪民的哥哥

D.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的许多运动员欢聚一堂

【解析】答案为D。多层的定语会造成歧义,A项中“记者”的定语为“三个”,“报社”可理解为报社 的三个记者或三个报社的记者;B项中可理解为“花瓶是两个姑娘送的”或者“姑娘送了两个花瓶”;C 项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前几天才认识的不知是“张洪民”还是“张洪民的哥哥”。

【例题3】下列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没有歧义,这句话是( )

A.香溪发源于鄂西的大神农架群山中

B.新来的老王的助手登台唱了一首歌

C.他替父亲收集了他自己的一些照片

D.李先生感兴趣的是组装电视机

【解析】答案为A。B项的主语“新来的老王的助手”是一个结构层次不同的多义短语,既可以理 解为助手是新来的,也可以理解为老王是新来的。C项属于人称指代不清楚,收集的照片,既可以理 解为是“他”的,也可以理解为是“父亲”的。D项属于语词歧义,李先生可能是对组装的电视机有兴 趣,也可能是自己喜欢动手组装。

逻辑填空解题方法


题型一:词语替換

这种题型是先给出一个句子,在句中某个词语下面画有一条横线,要求应试者在句子后面提供的 四个词语选项中找出一个意义最为贴切的词汇进行替换。

词语替换题主要考查应试者在规定的语言环境下,对同义词的辨析和合理使用的能力。

(1)在解答词语替换题与选词填空题时,首先要准确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然后比较选择与被替 换词最接近的词语。不过,对同义词或近义词词义的辨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平时细心的观察与 积累。只有平时多留心,才能培养起良好的语感。

(2)有些选词填空题会给出两个以上的空白。解答这类题就不一定是辨析同义词或近义词词义 了,必须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看,在充分领会句子含义的基础上,从空白前后的字里行间寻找“暗示”或 解题线索。

(3)如果是选择关联词语,则需要先理清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然后确定适合这一类意义关系的 关联词语。

解题技巧

词语替换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同义词或近义词词义的辨析。当对一组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辨析 时,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比较意义的轻重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

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如“请求”与“恳求”,前者的意义明显轻于后者。

2.比较词义侧重点不同

如:“诡辩”与“狡辩”都指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 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点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 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3.比较词义涵盖范围大小的不同

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 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新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4.比较词语搭配习惯的不同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制,不能任意组合。如:发扬搭配优点、作风、传统;发挥 搭配创造性、积极性作用。

5.注意辨析词性的差异

如“愿望”与“希望”,前者只能作为名词使用,后者不仅可作为名词使用,而且可以作为动词使用。

典型例题精析

【例题1】由于某种人为的原因,这次实验到年底不得不中止,但将来总会完成的。

替换画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终止 B.结束

C.中断 D.截止

【解析】答案为C。从句中看,“中止”是在未完成的情况下停止的。而“终止”和“结束”都有完成 的意思,“截止”则是指到一定的期限停止,故选C项。

【例题2】当大地刚从晨曦的薄雾中苏醒过来的时候,在肃穆的清凉的果树园子里,便飘荡着清朗 的笑声。

替换画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飘扬 B.飞荡

C.回荡 D.飘洒

【解析】答案为A。“飘扬”和“飘荡”都是指随风飘动,两者同义。

【例题3】我在这间屋子里盘桓多时,端详着床铺桌椅,抚摸着烈士的遗物,默默伫立,思潮澎湃。 替换画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站立 B.挺立

C.无语 D.肃立

【解析】答案为D。“伫立”是书面语,它与“肃立”在词义上程度较深,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而“站 立”则在程度上偏轻。“挺立”在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强调的是站的姿势。

解题技巧

此类题考查的是近义词的辨析。四个选项的词义侧重点不同,则用法和搭配也不同。考生平时应注意积累,培养语感。

题型二: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这种题型主要考査应试者对词义的辨析能力,被辨析的词主要是同义词或近义词。解 答这类题目时最重要的是根据整个句子的意思或需要表达的意图,对所给定的几个词进行逐个分析、 判断,然后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选词填空主要有:虚词的辨析与使用,实词的辨析与使用,成语的辨析与使用等几种考查形式。

1.虚词的辨析与使用

【例题1】依次填人下列括号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况且 何况 而且 B.况且 而且 况且

C.何况 而且 何况 D.何况 况且 而且

【解析】答案为D。这是一道考查应试者对关联词语的辨析能力的试题。题目涉及了“况且”、“何 况”和“而且”三个连词的用法。“况且”表示一种直陈的语气,有进一步申述的意思,它与②句的意思 相符。“何况”的一个用法是表示甲如此,乙则更不必说了,这与①句的意思相符。“而且”常用来表示 一般的递进,即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这与③句的意思相符。

【例题2】()今天的人类居住在一个空间探索和虚拟现实的完全现代化的世界里,但他们的活动和石器时代的狩猎者的活动基于()的智力本质,例如,在受到威胁时进行对抗的本能,

以及交换信息和分享秘密的动力。

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实 不同

B.尽管 同样

C.虽然 不同

D.尽管 类似

【解析】答案为B。由题目最后一句“例如……”可知,后面一空应当填入“同样”。故选B项,

2.实词的辨析与使用

【例题1】旅游胜地名泉多,“天下第一泉”就有四处。而《神州名泉》一书列为天下第一的名泉竟 达十处。到底谁是第一,恐怕陆羽再世,也会感到()的。

填人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苦恼 B.怅惘

C.劳神 D.难断

【解析】答案为D。空白处的词语是照应前面“到底谁是第一”的,显然填入的词语应该回应“到底 是谁”。而“难断” 一词的“断”有决定、决断的意思,所以表达最准确。“苦恼”是指痛苦、烦恼;“怅惘” 是指惆怅、迷惘;“劳神”是指精神上的疲劳,因事件难以处理而感到烦恼。

【例题2】下列依次填人括号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我几乎说不出秋比冬为什么更好,也许因为那枝头的几片黄叶,或是那篱畔的几朵残花,在那些 上边,是比较冬天更显示了生命,不然,是在那些上面,更使我忆起了生命吧,一只黄叶,一片残英,那在联系着过去与将来吧。它们将更使人(),更使人(),更使人()及()一些关于生活的事吧。

填人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凝视 深思 遐想 希冀 B.凝望 沉思 遐想 期冀

C.凝望 深思 怀想 期冀 D.凝视 沉思 怀想 希冀

【解析】答案为D。由题可知,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应为内在逻辑关系,且逐渐递进。“凝望”常用于 看遥远的物体,“深思”意指进一步的思考,与题意不相符。故选D项。

解题技巧

解答这种题的关键,一是应试者头脑中应当拥有大量的词汇,而且对常用词汇的词义、用法 等都是比较熟悉的;二是应试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整个语句试图表 达的意思,这也应当有比较好的语感才行。

3.成语的辨析与使用

【例题】人,其实是有“魂”的。如果一个人失了魂,那么,便只剩下一具空壳,活起来是很没劲,很无聊的。而“魂”这东西,又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有时失了魂却还()。

填人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六神无主 B.不以为然 C.浑然不觉 D.茫然若失

【解析】答案为C。根据句意,这里应该是选择不知道、感觉不到之类的意思,故选C项。

解题技巧

解答此类题须注意:一是只有正确把握句意,理解成语本身的含义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二是 要注意一些易错用的成语,以及易混淆的近义成语。

4.实词和成语的辨析与使用

【例题】填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作为一个公司领导,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但一定要(),能够在注意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在某一细节操作上做出榜样,并形成(),使每个员工不敢马虎,无法()。只有这样,企业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细。 .

A.明察秋毫 周密 威慑力 搪塞 B.明辨是非 周详 使命感 推脱

C.抓大放小 透彻 好习惯 塞责 D.高瞻远瞩 入微 内聚力 敷衍

【解析】答案为A。这段文字旨在说明公司领导在注重细节方面如何有效管理员工。解答本题可 以从句中词语的对应关系入手。“明察秋毫”对应“能够在注意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周 密”对应“细致”;“威慑力”对应“使每个员工不敢马虎搪塞”对应“马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