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表达出对王夫人提拔袭人的不满,贾母在大庭广众之下是如何做的

 郑飞3bbr5o1bk2 2021-03-11

袭人作为贾母欣赏的丫头,因为有“服侍主子妥帖细致”的长处,才被贾母分派给宝玉。对贾母来说,袭人只是宝玉的丫鬟,并不是理想的姨娘人选。

但是,王夫人第三十六回叫凤姐把袭人月利钱从贾母那面断开,让袭人转到她名下,并用姨娘的月利标准给袭人发放。这事贾母不可能不知道,老太太如何表达自己的态度呢?在第54回元宵节有精彩至极的表现。

关于这一段内容,曹公几乎用了超乎寻常的笔墨去描述,完全不像是他惜墨如金的作风,这在红楼梦里是很少见的,而且焦点只是因为一个丫鬟。

元宵节的筵席上,宝玉因想袭人,想出去走走,曹公写,身边“只有麝月秋纹并几个小丫头随着”。

宝玉在贾府间走动,只有两个丫鬟跟着,“只有”二字,说明跟宝玉的人确实少,袭人应该出现而没有出现,确实没有尽到职责。

于是贾母说话了:

“袭人怎么不见?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们出来。”

注意,贾母问话没有语言的停顿,完全不给人回答的余地。一句紧一句,显然不是“问”,而是“责”。看遍红楼梦,几乎找不到贾母这般对丫鬟的严厉和斥责,尤其在这样热闹公开的场合,这么明显地表明出对袭人的不满,宴会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贾母的问责很突兀,王夫人赶紧解释,说袭人母亲刚死,有孝在身,不便前来。

这个解释正常而合情理,它从侧面证明:在贾府,有孝在身的下人可以守孝而不必前来服侍,这个规矩是贾府默许的,合府皆知,显示出贾府主子的仁德和宽厚。

仁德宽厚,体贴下人,不一向是贾母她老人家的风格吗?可是我们看看贾母是怎么说的:

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

这话很无情,就是说:袭人是奴才,奴才对于主子来说根本就不是人,所以就算袭人的母亲死了,如果没有主子的允许,她也没有“尽孝”的权力。

领悟到贾母话中的“精神“了没有?

按当时的社会等级分析,贾母的话无懈可击。王夫人的解释是从体恤和家庭伦理的角度出发,而在贾母强调的主流价值观——“礼”面前,王夫人的理由根本一文不值。

所以这也就相当于是贾母对王夫人回答的当面否定。

贾母毫不放松,继续对自己立场的再次阐述。

若是他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 皆因我们太宽了,有人使,不查这些,竟成了例了。

强调“如果她还跟着我”,当然是在声明:我才是袭人真正的主子。只有我才有支配袭人的权力。

后边几句更是进一步责备王夫人,违背了贾母的意思,越级给袭人恩典(暗指王夫人给袭人二两月银之事)。

事情发展到这里,谁都能看出来,贾母怒了,并且矛头直指王夫人(袭人不过是引子),元宵节筵席热闹的场面突然冷下来。

凤姐很机灵,她意识到不好,立刻过来,给贾母详细分析袭人不来的各种好处,并主动将责任担过来,强调是她安排的,不让王夫人窘迫。

凡是凤姐突然跳出来圆场之际,也就证明是场上的危急之际了。凤姐的作用就在于救场,做个合格的消防员。像这样的一个人,也正是豪门大户所必须要有的一个角色。

所以凤姐在贾府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关键时刻她得充当调和剂。

听完凤姐解释,贾母似乎舒服了,猛然口锋一转,又怜惜起袭人来,问袭人的妈几时没了,又说给袭人母亲的发送银子,也称忘了,紧跟着又想到同样死了娘的鸳鸯,

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贾母说这通话的时候,她片刻也离开不得的首席丫鬟——鸳鸯,居然也不在贾母的身边,贾母的身边只有琥珀。

原来,鸳鸯也是因为母亲死了,她也有热孝,所以不在跟前。

这就奇怪了!同样是母亲死了身上有热孝,对于鸳鸯,贾母就很体贴地让她在房里休息。但是对于袭人,贾母就拿出主人的款来,说奴才不应该和主子讲究什么孝不孝的,这不是双重标准吗?

对啦!这就正是贾母此番发言想要达到的目的!

从头到尾,贾母完全清楚袭人不在宝玉身边的原因,她故意说忘了,还有给袭人母亲的发送银子,也故意称忘了。她就是要明显的把袭人重新贬到她身边的丫鬟位置,并且一定从凤姐嘴里确认了对方再体面也还是奴才的现实。

所有这一切,就是告诉王夫人,我不认袭人这个“姨娘”。

再看贾母最后这句话:如今叫她俩一起作伴去。又命人将些果子点心送与袭人和鸳鸯他们两个吃去。

从“主子跟前讲不起什么孝不孝”,贾母语机带锋,言重发声,到“让袭人和鸳鸯一处作伴”。贾母永远是权衡利弊,表达下意见就完事儿。转变态度如此之快,让节日氛围立刻回暖,现场很快就恢复了欢声笑语——曹公这本书的风格也是如此,热闹与死亡,繁华与空幻,永远在相互置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