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同宪:沂蒙山放歌

 温馨微语 2021-03-11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沂蒙山——中国地图上本无这个地名。此称谓的响亮地提出,始于党中央、毛泽东的电文:“要建立沂蒙山抗日根据地。”从此,沂蒙老区被赞为“华东小延安”,沂蒙山才得名并誉满天下。       ——题记

1

我崇拜沂蒙的不屈与坚强,

对沂蒙山充满深情的向往。

我曾拜谒孟良崮战役遗址,

体验勇士冲锋陷阵的沙场 ......     

可亲可敬可爱的沂蒙山,

是我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

无数沂蒙儿女的英雄故事,

在此凝成伟大的“沂蒙精神”,

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

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宝藏!

沂蒙山非成名于某一座峰峦,

也不是构成于哪一道山梁。

这是一个光荣的人文地理概念,

是一片英雄的区域坐标诠释,

是一种勇敢的民族魂魄张扬;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

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上,

具有特殊意义的精神偶像!

沂蒙山也是全体沂蒙儿女,

共同灵魂称谓的嘹亮歌唱!

是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

永远不忘初心的坚守,

和沂蒙百姓的人性善良,

在中国革命进程的完美结晶,

彰显着共产党人赤诚的本质,

和沂蒙人无私奉献的品格力量。

沂蒙山从东海横空出世,

雄踞齐鲁大地的东南方向。

像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龙,

成为中华民族挺起的脊梁!

巅连绵延八百余里的沂蒙,

巍然耸立八百座峰峦岱崮,

在一个特殊年代群英汇聚,

定格成一个集体的光辉亮相!

这里更是哺育革命的摇篮,

那些英雄史诗和革命故事,

让无数人为之感动与颂扬!

2

形如万马奔腾的沂蒙山,

若气势恢宏的雄伟画廊——

曾宿过庄周、苏轼等圣贤,

也来过康熙、乾隆等帝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沂蒙山顶天立地头颅高昂。

李白、杜甫同游过蒙山,

在此留下了千古佳句,

后人世世代代经久传唱。

沂山、银雀山、马陵山......

都以独特的雄奇、胜迹,

在中国历史上英名豪放!

历史悠久的沂蒙文化,

吸纳蒙山秀美之灵气,

汲取沂水润物之膏泽,

人灵地杰且声名响亮。

从刘勰、颜真卿,

到王羲之、诸葛亮......

短短的几百年间,

沂蒙矗立起四座文化高峰,

可谓文韬武略、雄才栋梁。

峭壁顶平的“岱崮地貌”,

“七十二崮”个个气宇轩昂。

沂蒙山特有的地质奇观,

象征沂蒙人民性格的刚强。

沧海桑田的千百年里,

沂蒙山捧出一腔深情厚爱,

用一方质朴的山水田土,

把一代代英雄儿女育养。

淳朴坚韧而憨厚实诚,

热情乐观而浓情重义,

诠释了沂蒙人的勇敢善良。

沂蒙山曾用那甘甜的沂河水,

为英雄的子弟兵淬火加钢。

沂蒙山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勇敢地淹没了美式大炮洋枪。

一代代沂蒙山的英雄儿女,

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人生,

演绎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奏响震惊中外的人间绝唱!

那一曲《沂蒙山小调》,

迅疾风靡了齐鲁大地,

感动了浩荡黄河与长江。

无论我们何时身处何地,

只要听到她动听的旋律悠扬,

一种对沂蒙山的敬仰之心,

与感激报恩之情便油然高亢!

3

沂蒙山是抗战的坚强堡垒,

子弟兵曾在这里浴血疆场,

让日寇和反动派魂飞胆丧。

毛泽东主席曾经号令,

把山东这盘”棋”下活,

让胜利旗帜插遍祖国四方。

那是怎样豪迈的指点江山,

又是怎样潇洒的文字激扬!

刘少奇、徐向前,

罗荣桓、陈毅、粟裕等......

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都曾在这里运筹帷幄,

指挥千军万马血战沙场。

陈毅元帅深情地感叹:

“我就是躺在棺材里,

也忘不了沂蒙山人。

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

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蒙山高、沂水长,

军民心向共产党……

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

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

沂蒙山承受了多少苦难,

经历多少战争的硝烟火光?

这片贫困闭塞的大地上,

沂蒙人民那么质朴豪放——

“最后一碗米做军粮,

最后一块布做军装,

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

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

四百二十万人的沂蒙,

一百四十万人支援前线,

三十万人参军作战,

十点五万人血染战场。

仅在抗日战争的风烟中,

十五点五万妇女冒死掩护,

九万多名子弟兵免遭祸殃。

三年多的解放战争,

支前民工达一百多万人,

拥军小推车达三十余万辆......

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

涌现无数可歌的巾帼英雄,

千千万万可泣的革命儿郎。

《从奴隶到将军》主人公,

罗炳辉将军牺牲在杀敌战场;

同尚未满月的女儿共同赴死,

革命“圣母”陈若克慷慨悲壮;

用乳汁抢救八路军伤病员,

“沂蒙红嫂”明德英大爱无疆;

为革命四个亲骨肉先后夭折,

“沂蒙母亲”王换于令人敬仰;

毅然跳进严冬刺骨的河水,

沂蒙女英雄们用身躯架“桥梁”;

“中国抗日第一村”渊子崖,

矗立着血战日军的英雄群像......

支前模范群体“沂蒙六姐妹”,

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

烙煎饼、洗军衣、送草粮......

这种大仁、大义、大爱,

属于千万英雄的沂蒙人民,

属于这个苦难民族的脊梁,

属于凝聚沂蒙儿女的共产党!

沂蒙山人民用生命和热血,

谱写出的《跟着共产党走》,

汇成一曲气势磅礴的大合唱。

曾成为开国大典上的伴奏曲,

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激越回荡!

4

纪念馆里珍贵的历史资料,

复原了沂蒙儿女的光辉形象。

喂战士喝水的瓢已豁了牙齿,

烙煎饼的铁鏊已苍老锈黄,

独轮车的纤绳已腐朽断裂,

抬担架的身躯已成为记忆,

纳鞋垫的针线已被久久珍藏.....

可是只要一提起“沂蒙精神”,

我非常自然就会联想到,

沂蒙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

独轮车的洪流滚滚推过长江,

啃煎饼、卷大葱支前的景像......

我知道在葱茏的沂蒙山上,

随便捡起哪一块小的石子,

都曾遭过炮火硝烟的灼伤;

顺手采摘一朵盛开的小花,

就是一首鲜血染红的诗章!

我对沂蒙山精神的怀念,

是骨子里生发的红色信仰。

我久久地久久地怀想,

感念那里的每一片绿叶,

每一道曲曲折折的流泉,

每一朵冬云降下的雪片,

每一缕明亮温暖的阳光。

怀念在漫长的夜行军后,

为子弟兵歇乏的破旧门板,

忘不了灶口前闪烁的火焰,

忘不了沂蒙的千万爹娘......

为何我时常两眼泪水汪汪?

因为我对沂蒙的爱非同寻常,

因为沂蒙人民对我恩情浩荡......

虔诚地拜谒沂蒙山——

追忆无数革命先烈的事迹,

我禁不住思绪翻滚心潮激荡!

深情地喊一声沂蒙山——

捡拾起一颗谦卑感恩的心,

我心头耸起一群崇高的榜样!

想起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

望着巍然屹立的沂蒙群山,

共产主义信仰的旗帜,

在我心灵高地上猎猎飘扬!

作者简介

夏同宪,笔名夏天阳光,曾在部队从事新闻工作,有千余篇新闻作品在全国和部队各级报刊电台发表,百余篇(首)散文、诗歌被各类报刊杂志采用,并多次获奖。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我与10W+之间只差您的一个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