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饶阳北部农村过十二晌儿怎么过?

 清风一缕了无痕 2021-03-11

饶阳 孔会莲

在饶阳县滹沱河北各乡镇的农村,当小孩生下足十二天的时候,往往要举家庆贺——“过十二晌儿”。

这种庆贺仪式表示“家有后人”、“添丁之喜”。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实际上就是乡村欢迎小生命诞生的一场隆重祝贺。

这一天,男女双方的众多亲戚都会带着礼品,簇拥而来。男方要在家里盘大灶,请大厨,租桌椅,赁碗筷,摆大席。其热闹程度仅次于娶媳妇儿。

在这种场合,客人带的礼品主要为鸡蛋、馒头、棉线花布。鸡蛋、馒头个数依来者与孩子父母的亲疏程度而定。100个、50个、20个不等。但无论数大数小都是双数,预示着孩子长大成人后,女孩能找到好婆家,男孩能娶到好媳妇,出入双双,其乐无穷。花布的数量则不这样,6尺、5尺、3尺不等。当然,随着改革开放,近年来人们所带的礼品,也有小儿衣物、饰品玩具和零花钱。

在诸多的礼品中,要数孩子姥姥准备的最丰盛:虎头鞋、长命锁、100只个头匀称的新鲜鸡蛋、 用红布盖着的大圆笸箩。

先说这虎头鞋吧,虎头上虎眉、虎目、虎须、虎牙可是一应俱全的,虎为百兽之王,据说穿虎头鞋可以祛病避邪;长命锁呢,多为银色的,听说可以保佑孩子长命百岁;再说这大笸箩吧,里头装着100个顶部印有小红花的大馒头。这馒头可不是市场上卖的一般的那种,光个头就出奇的大,而且每个馒头的重量至少在半斤以上,每个馒头里都包有两个精心挑选的、没有蛀虫的大红枣或金丝小枣。这100馒头200枣其含义深远,馒头白,枣儿红,预示孩子身体白胖健康,长命百岁,长大后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院子里,请来的厨师烹、炸、煎、炒,忙得不亦乐乎,男方的本家弟兄跑前跑后、递勺端碗,马不停蹄;不时还有大嗓门的妇女说句玩笑话,逗得院子里笑声不断;屋子里,小孩们围在餐桌旁剥糖块,嗑瓜子;大人们也各有“分工”:男客们喝茶、抽烟、侃大山,女客们则要到房中看望一下过十二晌的孩子及其母亲。并问长问短,以示祝贺。

十二晌儿这一天,也是孩子出生后第一次正式穿衣服的日子,俗语云:姑的裤子,姨的袄,妗子的格拉(围嘴)跑不了。意思是说孩子第一次穿衣服要穿姑姑做的裤子,大姨做的棉袄,还要套上舅妈缝制的小围嘴。另外,头上还要带一顶由小手绢、小毛巾扎成的小“礼”帽,盼孩子长大后知书达理,精通“四书”“五经”,旧社会要做大官,发大财,新社会要做建设小康社会的有用人才。当然,更衣完毕,还要带上长命小银锁,在孩子的长辈们心目中,还有什么能比孩子能够长命百岁更重要的呢?

待到酒菜基本上齐,鸡、鱼、肘、肉全部上桌的时候,便会有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亮开嗓门朝着孩子屋里嚷上一声:“齐了!”孩子的姥姥就便会满面春风的抱着打扮一新,脚蹬虎头鞋,头戴小官帽的孩子来到餐桌旁,给孩子吃大席。所谓“吃大席”其实就是用一根干净的筷子沾点菜汤给孩子嘴里抹上一抹,据说十二晌儿吃了大席的孩子将来能够见大世面。

孩子吃过大席方可回到母亲身边休息了,客人们这才开始真正的吃大席。这餐饭的主食是鸡蛋。凡来给孩子过十二晌的人都要吃煮鸡蛋,听说这个时间吃煮鸡蛋可以逃避各种各样的灾难。所以,无论主人还是客人,亦或是来帮忙的人,在这顿饭的餐桌上,都会敞开肚皮吃煮鸡蛋,即使是平时不喜欢吃煮鸡蛋的人,也会勉强自己使劲塞进一两个。为孩子,也为自己。

这一天,婴儿床前,女人们的赞誉声会一直持续到过了晌午。贺喜桌上,划拳行令一阵接一阵,一桌酒席会一直吃到傍晚。这一天,所有的人都会为这个新生命祝福,为这个新生命祈祷!

这种古朴的祝贺方式,在改革开放,农民富庶起来的今天越来越时兴,不过,在农忙季节,亲戚朋友只是送去些钱物,主人家也只是在饭店准备几桌酒席。只有冬春不太忙的时候,人们才搞一次这样隆重的祝贺活动。看来,这种传统文化活动的继承和发展,对促进乡村民众的和谐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注:本文选自《生老病死有说道》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