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市武昌区形成三区两翼,重点打造滨江商务区、华中金融城

 城市文化观察 2021-03-11

武昌区作为武汉南岸的行政、文化及科教强区,承载着武汉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脉络。在新一轮的武汉总体规划的发展定位中,武昌区以规划形成“科教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的核心功能,重点打造“武昌古城、滨江邻湖”核心风貌。在武汉大力打造“长江主轴”的规划思想指导下,武昌区整体将形成“三区两翼”的总体结构,重点打造滨江商务区、华中金融城及武昌古城三大重点功能区片,并形成杨园片区及白沙洲片区两大滨江新城。依托两桥两铁的独特区位,在充分发掘轨道交通潜力、践行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城市缝合策略的基础上,杨园这座江畔新区将顺势崛起,发展成为武昌区的“和谐宜居地、绿色高效城、活力文化区”。

已进入武汉市的近300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60家落户武昌。我区112个楼宇项目中,优质楼宇总体量占武汉市总体供应33%,居中心城区第一;全区2018年商务楼宇入驻企业总体税收为103亿元,税收总额亿元以上楼宇27个,占全区商务楼宇的24.1%,其中15亿元楼宇1个,10亿元楼宇1个,楼宇经济效应日益凸显。重点发力滨江商务片区、杨园片区、环沙湖片区、古城片区(包括黄鹤楼片区、首义广场片区、司门口片区、武昌江滩片区等)、中南中北路片区(包括中南片区、洪山广场片区、楚河汉街片区)、环东湖片区等。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实施“绿满武昌”工程,新增绿道10公里、绿地16.5万平方米,为区内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武昌区大力推进微循环路建设,不断完善武昌骨干路网,2017年共实施道路项目52项,建成微循环道路20条,总里程10.7公里,武昌区部分交通堵点的拥堵问题有所缓解。武昌积极推进大学毕业生租赁房建设,截止4月底,租赁房审核通过总共947人,目前已开通租赁房“直通车服务”,为大学生提供了租房保障。

这些举措均有助于提升武昌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擦亮“文化武昌”品牌。全面实施“文化+”战略,以建设“武昌古城——环东湖和沙湖”文化功能集聚区为总目标,依托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5.5产业园、181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扶持一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微文化企业,不断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四送一免”活动,为居民送图书2万册、公益演出20场、广场群众文化活动30场、电影400场。加强文化产品创作,持续打造“首义之春”“辛亥首义文化节”等特色群众文化活动,擦亮“文化武昌”品牌。同时,《江流贤胜·大成武昌》宣传片、区情大型展板和海报、《梦原地·武昌城》宣传册等在各大高校巡回播放和展示,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武昌的历史和文化。

武昌区位于武汉长江主轴右岸中心地带,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此打响,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在此传承延续。不仅有着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设计院所,同时还是荆楚文化窗口、湖北文化高地、武汉文化中心。既有历史文化地标黄鹤楼,又有中国八大重点博物馆之一的湖北省博物馆,还有辛亥革命首义之地,更有都府堤红色片区;既有户部巷、得胜桥,又有万里长江第一桥,还有楚河汉街新片区,更有环湖沿江新景观

筹建武昌滨江文化港展示区,集中展示武昌文化元素,积极发挥武昌区在武汉市申报世界设计之都工作中的作用,提升城市影响力。继续大力推进道路建设,计划实施46项道路项目,完善路网结构,打通一批断堵头路。继续开展23场春季、秋季大型校园巡回招聘会,推进大学毕业生租赁房申报,加快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开始运营武昌区人才服务中心,以及筹建武汉市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继续优化政务服务等,推进“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再深化再配套,扩大“文化武昌”影响力,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吸引大学生留在武昌居住、创业、就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