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艺平台】杨乐友:全球艺术家编码【0269】作品鉴赏【2841】(2021年02月13日)

 大师之道 2021-03-12

【中艺平台】杨乐友:全球艺术家编码【0269】

更多有关杨乐友作品雅赏结缘,请关注公众号“中艺平台”,搜索“杨乐友”或“0269”

雨木:笔墨下的山水赞歌——杨乐友(2019年7月27日)

读杨乐友的中国山水画,让我最为激动的是从其画感受到一股山水特有的气息喷欲出来,其实也只有好的山水画才会有这一股气息,而山水画最为珍贵的品质也就是这股气息。这气息是山水的生命气息,是山水画强烈的精神气象,对于一个山水画家来说不经过刻苦的磨练,吃常人所不愿意吃的苦,是不可能达到这一境界的。

观其画巍巍重山,气势雄伟壮阔,黑密厚重的笔墨下隐藏着大山深处的神奇和奥秘,天尽头的仙水静静地从高山上向下流淌,带着生命的信息流向远方,白云绕着山峰,像一条条飘起的哈达传递了多少个善良的祝福。丘壑与松柏相映衬;亭舍与涓流相互吟唱;蓝天白云与生命的山林共同演唱着一首和谐之歌,杨乐友为读者展示了博大气象下的生命绝唱。用笔雄劲而浓厚,笔锋老辣,笔力鼎峻,用墨善用黑沉沉的浓厚墨韵,厚实而滋润。既有北方山水宏然沉雄、粗犷豪放,又有南方山水精微雅致、含蓄婉约,表现了奇峻壮丽之气魄。画面给人们一种健康之美,阳刚之美,生命之美,彰显了浑厚雄强的艺术特色。

杨乐友山水画的生命气息是通过笔墨写形到形神兼备而渗透出来,达到表意的旨趣。传统山水画非常重视丘壑的经营(即造型),因为笔墨的运用首先要依靠于形,要在丘壑的造型上做文章。如今有一些名气很大的山水画家不注重山水的经营,淡化造型,给人以玩弄笔墨技巧之感。没有丘陵、流水、山壑、峻峰、林木等做载体,再好的笔墨也表现不了笔墨的神奇和伟大,反而使笔墨显得苍白乏力。而杨乐友十分注重造型,在他大量的写生作品中可以反映出他对山水的空间经营十分到位,重点刻划主峰主景,以主带次,主次分明,让形成为美的化身。不仅如此,让有形的山水树木能传神表意。然而,实现传神表意的核心却是笔墨,靠笔墨实现其艺术效果。从有形到传神是一次笔墨的飞跃,没有一段艰苦的锤炼是达不到的。有的画家画了一辈子,笔墨达不到要求,因此作品也不能传神,“神”是什么?“神”是一种文化,一种对生命的理解,一种哲学的思辨。只要把这种文化渗透到笔墨的苦练之中,才能使笔带上飞跃的翅膀,笔下才能生辉,所以从表面上看从形到神好像是技的结果(缺少了十分刻苦的笔墨锤炼造形,当然也是不行的),但实际上“传神”的灵魂是一种文化。

杨乐友在他的山水画中把造型和传神都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摈弃了苏轼重神似,轻造型的消极因素。历史上不被人们重视的金代王庭筠的《幽竹枯槎图》通过造型的笔墨使作品达到传神的效果,观后令人叫绝;南宋梁楷的《六祖斫竹图》虽寥寥几笔,却是形神兼备;元代赵孟頫《秀石疏林图》通过自己的笔墨把秀石、疏林刻划得有形有神,当代有几个画家能作此图?更不用说那些叫得响的荆浩、董巨和元四家之流了,杨乐友深谙其中的道理,他说:“创作山水画不在造型经营上下功夫,不在笔墨上下功夫,哪来传神之作,要借形传神。传神的东西要靠长期锤炼,要慢慢悟出来”。杨乐友所做亦如所说,他苦苦作画几十年才有了今天的面貌,他走了一个艰苦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却是当今许多新水墨画家不愿进入的一个“过程”。相比之下杨乐友对传统型中国山水画的殉道精神是值得人们赞许的。杨乐友通过笔墨造型,实现形神兼备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表意,即写意。他知道,写意性是中国画最本质的特点。杨乐友的“意”完全表现在他的画中,他把对生命、生命价值的理解,个人情感、志向、理想全部融入画中,不是“言”所能尽其“意”的,艺术作品是画家杨乐友最好的语言表达形式,也是画家本人审美观念的集中表现。

杨乐友的山水画的气息有一种力透纸背的感觉。这种力透纸背的气息所表现的浑厚雄强的壮美气象是和杨乐友重视笔墨,深刻认识笔墨在中国画创作上的作用和坚持长期锤炼笔墨功夫所分不开的。可以这么说,一个中国画画家一旦离弃了传统笔墨也就称不上是一个中国画家,在杨乐友作品中我们看到浑厚的墨色、墨线,有着丰富的多层次的内容,一波三折的线条充满了变化中的力量,线条墨色的变化和力量给人以一种生命的质感,这充满生命力的笔墨铸就了山体、树木和流水的生命,奇怪的是这有生命的山林又与富有生命特质的线、点、面相互映衬,奏响起如歌如诗的交响乐章,给人以心旷神怡、大美之享受,这就是每一个读者在杨乐友作品前的真实感受。

在杨乐友心目中中国山水画必须以“书”入画,讲究笔墨线条的质量。这是绘画的基本功,他说:“线的质量是关键”他深研李可染先生对“能控制住的线”的观点提出己见。(一)线要符合主观意念,要得心应手的“线”;(二)线要符合物象的“征”;(三)用“线”要松动;(四)运笔要慢,要留得住。实践中,杨乐友根据作品的需要比较好的掌握了在运笔过程中轻与重、徐与疾、收与放、入与出、松与紧、密与疏、多与少、繁与简、厚与淡、重复与单一等辩证关系,使勾勒、皴擦、点染恰到好处,赋予了笔墨的苦、涩、浓、淡、湿、干和平、留、圆、重、变的生命质感,树木苍劲、葱郁、生气勃勃,峰峦峻岭被云气环绕,似与画家在吟唱,把自己情感在不知不觉的运笔中完全渗透在墨迹之中,高质量的笔墨一方面做到了力透纸背,另一方面在笔墨经营过程中也创造了画面的高格调,实现了高境界。

杨乐友不但能在理论与实践上重视笔墨,而且他十分重视读书,如果说一个画家的笔墨功夫通过苦练能做得比较好的话,那么最难的还是通过读书加强修养解决绘画审美上的观念问题。杨乐友的山水画所传达出的生命赞歌,是他对人的生命价值的一种感悟,是当今时代给予他的一种感触,在丰富的造型墨线中有他的苦恼,也有他的快乐。他用自己作品告诉了人们的一切,他一手学传统,一手博采当代名画家之长,丰富滋养自己,既取了宋人的法理,又学了元人的意象,从李唐、李可染山水画中学取黑密厚重的精华,又从黄宾虹及他老师处掌握了笔墨的灵动和滋润,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山水。他过滤了社会浮躁的空气,补充了家乡孔夫子的教诲,在北京结交了一批对绘画有真知灼见的学者贤达之士,一门心思扎在绘画上。把苦练笔墨功夫与激情创作相结合;临摹与写生相结合;读书和蒙养相结合,在一次次的读书后都认真思考问题,想“悟”出一个道理,在一次次写生实习活动中他都要认真地观山观水,与山对话,与水唱歌,体验出山水的生命精神。杨乐友的山水似乎要与时代合拍,表现出时代的最强音;表现出时代的一种新气息,唱出时代的宏伟赞歌,也许这是他创作山水画的一种精神力量。

雨木

中艺平台【全球艺术家编码2841】

【声明】除有特别标注外,本文(及/或插图、配乐、摄影及摄像作品)之著作权由赵梅阳所有。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任何刊物、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形式发表或发布。

 [Statement] Except when specified, all rights of this article (including illustrations, soundtracks, photography and video works, etc) are reserved by the authors, Zhao Meiyang. No journal, media, website or individual is allowed to reproduce, link, repost or in any other forms publish the work without permissio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