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明,1970年毕业于中国美院工艺系,1986年结业于中国美院中国画系山水班,受教于陸俨少、童中焘、孔仲起、卓鹤君、谷文达、陈向迅先生,花鸟画受教于陸抑非先生,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有获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師,曾供职于浙江嘉兴市群艺館。2005年回老家,居上海。 我很久没有碰到朱克明了,自然也很久没有见到他的作品了,近日他拿来山水画小品近作,看了甚为欣慰。画小品是画家情感最纯真的表述,抒发出的是一种原生态的心声。克明在小品中所呈现的是一种平淡、天趣、朴拙之感。在写景的构建能力上努力树立起一种秩序感。把一山一水,一树一石,一景一色的大自然,在情怀中追求一种精神寄托和表述一种精神气息。从他的笔墨语言中体味出一种潇洒自如,大大咧咧的有韧劲刚健的笔性。一种内含深邃的淋漓的墨趣;一种'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①之北宋山水风韵。我的简要品评以为他确有其质,同时是一个鼓励奋斗的目标,不仅赐予他,而且也赐予我。 朱克明自浙美工艺系毕业,后来我系山水画专业学习,其间他刻苦用功,打下了扎实的传统基础。更可贵的是,他从中国画系中得到了一种气息和熏陶,为今后的探索起到了关键作用。克明长期从事群文美术工作,生活积累丰厚,注重书法的提高。这为自己的笔墨语言,程式规范,造型结构上展示了自己的一种风格,显露出鲜明的个性面貌,传递出一种大气、率真的气息。 目前我看到的只是小品,我鼓励他画一些大画,用较大的作品来检验自己的一套笔墨语言在大的框架中的力度。绘画艺术是以技法为手段的,所以把握艺术家的表现,才是成就艺术家的必备条件,驾驭好笔墨语言,就成了画家表达心境极为重要的手段,这种驾驭能力就是画家的生命力,要多得气,不断进取。 '就像一个成年人在辛勤劳作后的沉睡一样,被唤醒的灵魂回归到艺术中去汲取新的滋养和灵感,如赫拉一头扎进她重获童贞的山泉'②。 注: ①摘自俞建华编著《中国画论类编》上卷·627页·宋、郭若虚《论三家山水》 金猪年冬日,画家克明造访我在上海莫干山路上的工作室,意外相见的惊喜之余, 颇觉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一走已20年,浙美的往事很是遥远;熟悉的是克明没变, 他的画作也一如既往落笔大方,得心应手,一气呵成,别具一种阳刚开张的、写意的和个性的,呈现出不同凡响的品质。 他为人率真、坦诚、平和,我习惯看人而品画,画如其人,故朱克明的艺术创作就不言而喻了。 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