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把问题搂在怀里

 A土木小生 2021-03-12

不要向生活抱怨,

因为所有的抱怨都有求饶的意味。

01 

在公司的员工宿舍隔离,但是该办的工作一点也不少,在线办公、微信办公、电话办公、视频会议、语音会议、云文件分享,听上去挺高端的,但是在萧遥看来还是不如面对面交流。

像萧遥这种最底层的技术员,很多时候领导一个微信电话过来吧啦吧啦说了一堆,你都只能说好好好,行行行,没问题。但是等电话一挂,你都想不起他说的什么,只能记个大概,可能某些细节漏掉了遗忘了,又不好再打电话过去问。

这里也要抱怨一下,怎么现在都流行打微信电话了,动不动就一个语音电话发过来,一直响一直响,而且微信语音通话没有录音功能,很恼火,如果领导交代的内容少还好,能记得住,有时候给你讲个一二三四的,就算记住了也不全。

为什么不做笔记?一方面你无法保证每次电话过来你手边都有纸和笔,又不好意思说让领导稍等我拿个纸笔记一下,另一方面就算你有纸和笔,你也写不了这么快啊,除非电脑打字。

一般萧遥接完电话之后对于自己记得不准确的事情会再以文字消息的形式跟领导确认一遍,而领导们回消息要么就是很简单的“好的”“可以”“对的”,要么就是几十秒的语音消息,看着就头疼。

 02 

今天在腾讯会议上开语音会议,经理布置工作任务。你必须要承认的一个事实是:领导坐在那个位置,都是有原因的。像这种工作任务布置会,领导布置任务,底下的人反馈问题,对于工作的推进是非常重要的。

下周要推进到哪一步,每个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什么,具体到每个人要做些什么,周计划排出来以后再具体到每天要完成哪些工作。经理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说得井井有条,让萧遥暗自叹服。为什么是暗自?因为这种会议根本就轮不到技术员发言啊。

会议上经理提的一句话让萧遥受益匪浅:不要把问题搂在手上。具体而言就是设计院的图纸有什么问题反馈给总工和技术负责人,领导有什么安排反馈给下家,总之就是不要让问题留在你这个环节。

听上去像是推卸责任疯狂甩锅,但其实是职场上的至理名言。任何一个工作,肯定都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多个部门多个工种多个团队之间的配合协调,沟通交流极为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对整个项目造成影响。

 03 

这一点萧遥觉得国企里面的责任划分制度还是比较好的,每个工作都责任到人,每个环节都安排了负责人执行人,项目进行到哪一步了存在什么困难只要问相关的负责人就可以了,非常的明确,不会一个问题提出去半天得不到回应。

这就是所谓的闭环效应吧,项目经理制定进度和目标→副经理和总工制定周计划和日计划→技术员执行计划→反馈给负责人→反馈给项目经理。通过这样的PDCA循环,一步步把进度往前推。

这种工作责任到人的制度非常好,首先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完不成说明原因;第二是每个人的责任感都可以加强,因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完不成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进度,都怕拖后腿被问责,所有都在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04

对于萧遥来讲,现阶段就是个传声筒:领导安排的任务传达给下家,下家提出的问题反馈给技术负责人。这种邮递员的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实际上特别考验一个人的细节和功底。

比如领导下达任务的时候往往比较简单或者就是电话通知,你要根据公司的相关规定形成正式的文件再传达给厂家,文件里面的用语,标点符号,字体,观感,都要处理好,让人看上去赏心悦目又要能够准确地表达领导的意思。

而下家反馈过来的问题则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你必须把这些问题整理汇总,用相对简洁的形式反馈给领导,怎么样做才能让领导看过去一目了然,有些要用Excel表格有些要用word形式有些要用PDF形式,很多小问题都可以站在领导的角度先思考一下再给领导汇报。

类似这样的小细节都很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办事水平和靠谱程度,细节反映实力,实力决定成败。

萧遥做事的时候都是小心小心再小心,就这样也还是犯了好多小错误,不过都不是什么大问题,被领导说了几句,萧遥也没放在心上,但是犯过的错误不会犯第二次。

05

另外,在充当沟通桥梁的时候,其实并不是说当个传话筒就够了,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学的,为什么领导要你来做这个工作?肯定是有原因的。

下家反映的技术问题都有哪些?你拿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要急着直接反馈给技术总工,可以先自己思考一下,想想解决办法,然后再交给总工去处理。

等总工拿出解决方案之后,再看看总工的方案跟你的想法有哪些不同,如果是自己完全不知道的问题就学习一下总工的解决方案,如果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就看看跟总工的相比自己的答案存在哪些问题。

在这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你自己要对这些问题有深入的思考,要学到东西,要做个会赚差价的中间商。

这个学习的过程只能自己去领悟去钻研,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没有无聊的工作,只有不负责的态度。

加油!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