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是“取悦症”的受害者吗?

 小宋老师幸福课 2021-03-12

文/小宋老师

01.

以前的我,一遇到请客吃饭,都很少会吃东西。因为饭桌上的我很不放松,总是会过于考虑别人的需求和感受。我会考虑如何配合他人聊天,如何把美味的饭菜转到对方的面前。

点菜的时候,我也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即使明明知道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在菜单上,点菜的时候,我还是会优先考虑别人的选择,轮到自己点菜的时候,我会若无其事地说一句“随便”。

在和重要他人吃饭的时候,我这种取悦他人的倾向会变得愈发明显。我会小心翼翼地去说每一句话,努力地察言观色,想尽一切办法哄他人开心,逗他人高兴。

除此之外,我还喜欢通过贬低自己的地位去抬高别人。即使这两年因为写订阅号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当别人夸自己的时候,我还是习惯性地去否定自己,无法自信而坦然地向对方说一句:谢谢。

在学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才知道,自己身上的这些行为倾向是“取悦症”的典型症状。

现在的我,经过对“取悦症”的深刻觉知和一系列的改变,已经开始慢慢懂得去尊重自己的感受,并且能够享受“饭局”的乐趣了。

02.

知名临床心理医生哈丽雅特·布莱克在她的著作《取悦症:不懂拒绝的老好人》当中,将取悦症分为了三种类型,分别为认知型取悦症、习惯型取悦症、逃避型取悦症。

第一,认知型取悦症。

这是一种由脑海中所存在的一些错误观念所引起的想要取悦他人的倾向。这些错误的观念包括:“别人的需求应该永远摆在第一位。”“如果别人对我不好,那就是我自己不对。”

例如,有一天你到别人家做客。你明明已经吃饱了,刚刚准备放下筷子,这时主人说,“来来来,再多吃点吧,把剩下的菜都吃完吧。”

为了表达对主人的忠心,不辜负对方的好意,尤其是在“别人的需求应该永远摆在第一位”这一理念的作用下,你强迫自己把剩下的菜都给吃完了。一直撑到自己的胃都难受。

第二,习惯型取悦症。

这类人把取悦他人当作一种习惯,甚至带有自我强迫性质。他们对自己缺乏客观评价的能力,想通过持续取悦他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我的一个表妹刚刚来上海工作,在和她交往的过程中,我发现她有很强的习惯性取悦他人的倾向。

只要领导对她不冷不热,她马上就会心神不定,郁郁寡欢。只要领导夸了她一句,她就会神采奕奕,满心欢喜。

第三,逃避型取悦症。

这一类人往往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而是为了逃避消极情感的攻击,而去取悦别人。此类消极情感包括愤怒、敌视、冲突、对抗等。

Lucy的原生家庭并不幸福,她从小就是一个缺少安全感的人。在和妈妈相处的日子里,她总是忍不住去取悦妈妈,因为她总是在担心惹妈妈不高兴,担心和妈妈之间产生冲突。这源自妈妈的脾气比较暴躁,很容易一句话聊不来就怒发冲冠、大发脾气。

虽然说Lucy大学毕业之后为了省房租,暂时选择继续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但是后来她下了很大的决心,一定要搬出去自己住。因为,总是要不停地去取悦妈妈,让Lucy感觉活得很累,一点都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03.

其实,无论你属于以上哪一种取悦症,长期取悦他人都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首先,取悦他人会让你感觉活得非常累。

如果总是为了哄其他人开心,我们就不敢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了愤怒也不敢表达,有了委屈也不敢说出,时间久了就很容憋出病来。我们知道,抑郁症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对愤怒情绪的压抑。

其次,取悦他人也无法同他人建立长久而真正的关系。

因为,建立长期人际关系的前提是真诚,当我们很努力地去讨好另外一个人的时候,虽然脸上会堆满空洞的微笑,但是内心却隐藏着对对方的“恨”而不是“爱”。而这种“恨”,如果得不到小心翼翼地看管,就很容易就流露出来破坏关系。

04.

如果你和我一样,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取悦症“患者”,那么该如何实现自我救赎呢?我觉得做到以下三点特别重要:

第一,学会讨好自己。

我们都知道“杯满则溢”的道理,只有当一个人先学会讨好自己,让自己感到幸福了,才会有主动的意愿去对别人好。

否则,总是先灭掉自己的欲望去讨好别人,就会带着委屈去付出,而这种付出是带着敌意的。人心都是很敏感的,当你带着敌意去付出的时候,很容易让另外一方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并且在内心深处想要和你保持距离。

我的一个来访者告诉我说,当她下定决心讨好自己之后,别人反而学会了去尊重她。

在此之前,每次和朋友吃饭的时候,她总是喜欢说随便。慢慢的,朋友在点菜的时候很少会征求她的意见。现在,每次点菜的时候,她都会大胆地说出自己最爱吃的菜是番茄炒蛋。慢慢地,朋友们也变得更加懂得去尊重她的意见。

第二,学会拒绝。

有一次,我们几个同事打车去学校。出租车司机嫌掉头麻烦,在马路对面停了下来,让我们几个人自己穿马路回学校。我刚想推门下车,这时另外一位同事就开始跟出租车司机据理力争:

“师傅,我们选择打车就是为了少走点路。我们不想在这下车,请你把我们送到马路对面。”

司机无奈,只好照做。好玩的是,下车的时候,司机只对这位刚才拒绝过他的同事笑着说:“慢点走啊。”看到没,很多时候,适当的拒绝反而会赢得尊重。

对于一个取悦症“患者”来说,他总是特别难以拒绝别人的请求,认为这样就会伤害对方的感受,也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争执。

这时候,我们其实应该尝试“不带敌意的拒绝”——你可以对我提要求,我也可以拒绝你。我拒绝你,并不是因为我想伤害你,只因为我们处在平等的地位上,我完全有权对侵犯自己界限的行为说一个充满力量感的字——不。

第三,学会自我认可。

一个努力取悦别人的人,他的自我价值往往是建立在别人的评判基础之上,因此在得到别人的夸奖就会感到冲上云霄,得到别人的否定的时候心情就会跌落谷底。

可是,我们每个人的自我价值并不会因为别人的评判而马上增减的。就如同是一张一百块的人民币,无论它是被人捧在手上,还是不小心掉在地上被人踩在一脚,它的价值始终是一百块,不会有任何改变。

所以,对于一个取悦症的“患者”来说,一定要学会“自我认可”。不要把自己看得一文不值,不要把评判自己的权利拱手交给别人。

当然,如果能够把费尽心思取悦别人的时间用在提升自己的身上,让自己的内在实力得到显著增强,那就更好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