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到人生无意义? 解药藏在这个问题里!

 昵称74174886 2021-03-12

01 

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位社会心理学教授,他的名字叫莫里。

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得了一种不治之症——卢.格里克氏症。这是一种凶险、无情的神经系统疾病。医生预计说,莫里教授或许还能活两年的时间。

由于患病的原因,他的肌肉开始萎缩,腿脚也开始变得不灵便了。他的一名学生,记者米奇.阿尔博姆得知消息后,赶来看望这位即将离世的老师。

莫里教授随后宣布,想给这位记者学生上最后一门课(其实就是病床前的谈话),每周二上一次,主要内容是探寻生活的意义。

这门课总共讲授了十四周,最后一堂课,就是葬礼。

莫里教授去世后,他的学生把这门课的内容集结成一本书,取名为《相约星期二》。

后来这本书,在全美引起了轰动,连续四十四周名列美国畅销书排行榜。

02

当我在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最让我感到不解的是:

在生命最后的这段宝贵时光里,莫里教授生活都不能自理了,为什么还想着要去给别人上课,还想着去给学生一些思想上启发?

后来,在《想约星期二》这本书中,莫里教授所说的一段话解开了我的疑惑:

“我就要死了...但给予他人能使我感到自己还活着。汽车和房子不能给你这种感觉,镜子里照出的模样也不能给你这种感觉。只有当我奉献了出时间,当我使那些悲伤的人重又露出笑颜,我才感到我仍像以前一样的健康。”

这段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每当有学生跟我诉说“感觉人生没有什么意义”的时候,我都会受这段话的启发,询问学生一个问题:

你是否考虑过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去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

为什么我会问这个问题?因为我发现,只要和这些经常感叹“人生没啥意义”的学生深聊下去,就很容易发现这些学生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他们倾向于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只关心自己的利益,然后他们喜欢刻意夸大自己的痛苦,同时对身边的人置若罔闻。

在这些表象的背后,也许有一些深刻的心理原因。比方说,他们从小没有得到足够多的关爱,或者是受到过分的溺爱,或者是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一些伤害等等。对他们来说,对别人冷漠只是一种防御机制。

但无论如何,坚持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只会让一个人感到精神上的空虚,以及丧失生命的意义。

根据我的经验,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一旦他们愿意走出自己的狭小世界,出去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或者是志愿者活动,努力做一个对别人有所帮助的人,哪怕是在寒假时间里给自己的表弟表妹辅导一下英语,他们便能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感以及前进的动力。

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觉得这一概括非常有道理。因为我们确实只有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定义自己,也只有在为他人带来价值的时候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03

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往往把“帮助别人”看成是呆板的道德教条,而忽略了其背后巨大的心理价值和意义。

在《幸福有方法》一书中,知名的积极心理学家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通过相关研究发现了“帮助别人会让自己感受到幸福以及人生意义”的三条原因:

首先,帮助别人会让一个人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进而带来一些积极情绪。

有的人总是喜欢独来独往,最好别和任何人发生任何交集,虽说这样省去了很多人际交往的麻烦,但是也失去了人际交往所能带来的快乐。同时,这也会导致这个人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痛苦上面,不能自拔。

其次,帮助别人是一种自我能量的一种展现。这会增加一个人的自信,并且提升自我价值感。

想想看,一个男生帮一位女生解决了一个复杂的电脑问题,对于这个男生来说,这将是一件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情。

最后,帮助别人会带来一系列的积极连锁反应。当你帮助别人之后,别人也会找机会去回报你。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的人抱怨自己发的朋友圈总是没有人点赞,其实只要经常给别人的朋友圈点赞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朋友圈也有很多人点赞了。

04

总之,每当我们感到人生无意义的时候,其实都应该追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是否可以通过帮助别人的方式来找到生命的意义?

在实践中,我还发现,如果能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帮助别人,往往会有更强的意义感以及人生继续前进的动力。

对我来说,每当回答完学生提出的一些心理疑问,学生表示收获很大、感觉到自己被理解到了的时候,都是我成就感和意义感最强的时候。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儿子忽然闯进房间对我说,“爸爸,我感觉好无聊啊。”于是,我就给儿子提议说,“要不,你帮爸爸扫扫地?”

“好吧。”儿子有些不情愿地回答道。

但是当儿子把地上的灰尘都扫成一小堆的时候,他兴奋地对我说,“爸爸,你看,今天可真是大丰收啊!”

然后,我真诚地感谢了儿子,夸他非常能干,夸他已经能够帮助爸爸妈妈做事情了。

儿子感觉特别开心,又拿起扫地的工具,去给另外一间卧室打扫卫生去了。

-End-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来“小宋老师的幸福课”看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