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1】汉口京剧谈往(漂泊客)

 读书作乐 2021-03-12
    在二三十年代,汉口就是全国水陆交通的中心,因而京剧的南、北名角,均由水路长江和铁道南下来汉皋演出。汉口成了与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一样,是一个盛演京剧的地方,因而武汉的观众有条件观赏各路京剧名家的精采演出。笔者现已年逾古稀,在有生之年,仅就我从幼年至今在汉所见所闻的有关京剧的人与事,作一全面的回忆,草拟拙文以奉献读者。
    一、程砚秋首次来汉演出盛况
    1928年是汉口京剧界极其兴旺的一年,一共有三件大事: 一是京剧艺术大师“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首次来汉献艺于汉口新市场大舞台;二是汉口由万奉一等人组建了“戊辰票社”(业余京剧团);三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出生在汉口。
    程砚秋首次来汉演出于“新大”时,戏票被抢购一空,因当时不是对号入座,故观众(除已定了“包厢”的)均争先恐后地入场,以抢一个好的座位观看,所以剧场拉上了铁栅子,只留一人宽的空隙让观众按先后秩序入场,但观众仍拥挤不堪,以致铁栅均被挤垮,我那时是别人将我从窗户里塞进去的。当年我年幼,观看程先生的早期代表作《青霜剑》等剧时,只是囫囵吞枣,欣赏水平较低。
    二、“活岳飞”与“活关公”打对台
    今天的汉口人民剧院,解放前是汉口大舞台,是30年代初期由汉口共舞台改建的一座新型剧场,在共舞台之前则叫做共和升平楼。在共舞台时,老板特邀了“活岳飞”李桂春(艺名小达子,为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之父)前来演出。谁知小达子迟来了一步,“新大”邀来的林树森已早于李来汉,林是京剧“闭眼关公”这一流派的创始人,有“活关公”之称。小达子则是以演“岳飞”戏独树一帜的演员,于是“汉大”和“新大”形成“岳飞”与“关羽”打对台之势。既然是小达子迟来了一步,于是“戏路”宽而又聪明的林树森,就抢先演了《请宋灵》和《风波亭》等“岳戏”,独卖了几天满座,等小达子来汉上演拿手戏“岳飞”的剧目时,林树森则拿出了他的代表剧目: 从《关公出世》一直演到《麦城升天》,来与小达子抗衡。李桂春死后,“岳戏”已成绝响,李少春未能将其父的“岳戏”继承后传,这不能不说是李少春的不足之处。
    三、“汉大”的揭幕演出与“坤伶三杰”
    共舞台改为汉口大舞台后,将过去一进门就可看见对面是舞台的旧剧场,改为今天进门后舞台则在右边的新剧场。揭幕演出是请现在台×的当年京剧“坤伶三杰”之首的章遏云前来领衔演出,还有须生名家王又宸和武生张德俊等人。这些名家当时还编演了一台新编历史剧,因为时间仓卒,大家对台词还不太熟。正当君、臣在商议国家大事之时,大家都忘记了戏词,不知由哪个来讲什么,一时都“呆”在了台上,幸好有一不出名的配角演员叫来雅亭的,连忙说道: “既然如此,摆驾回宫”。乐队就奏起了唢呐音调,大家才一起下场。这是当时的一段趣闻。
    继章遏云之后,“三杰之一”的华慧麟也率须生名家时慧宝演出于“汉大”。另一“三杰之一”的新艳秋,也率班在“汉大”演出。
    四、新艳秋向程艳(砚)秋“偷”戏
    程砚秋原名程艳秋,新艳秋仰慕程艳秋。故她将艺名也叫新艳秋。程砚秋先生收徒极为慎重,特别是在旧社会,他是绝对不收女徒的。在30年代,新艳秋要学“程”是如何去学呢? 她每逢程先生演出之时,就带领全团的演职员前去观摩,各人做好笔记(因那时无录音、录相等先进条件),回来后,大家互相研究。不出三日,新艳秋就能将那天所学的“程(砚秋)派”戏予以上演。有时还能以假乱真,程砚秋先生对新艳秋无可奈何。解放后,新艳秋有一次在南京上演“程派”剧目时,程砚秋先生特地赶往剧场后台,向新艳秋说,我有哪些戏你还未学到手的话,你可随时来找我,我一一地告诉你。新艳秋勤学苦练和“偷”学“程派”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程砚秋先生。
    五、言菊朋自杀未遂,胡菊琴汉上拜师
    京剧“前四大须生”之一、“言派”创始人言菊朋,在30年代前期,他带领二牌坤旦胡菊琴等人演出于“汉大”,不知何故后来卖座欠佳,因而付不出除他本人以外的演员们的包银,急得他要服毒自杀,后经人劝说,再加上各方面的资助,困难才得解决。当年,名演员组班演唱是自负盈亏的。先得解决大家的困难,而后才解决自己的问题。
    胡菊琴当年是为言菊朋“挎刀”的当家花旦,那时她年仅19岁,但技艺不凡,扮相亦佳,以刀马旦著称。她年轻好学,除京剧艺术外,还爱好书画。那时汉口《舆论报》社社长石榴园先生既善书法,又长于绘画(如解放前的汉口“上海大戏院”五个字,即为石先生之手笔)。故她就向石先生学习书画,又经石先生介绍,向汉口京剧名票万奉一先生学习京剧“杨(小楼)派”武打技艺。她曾赠剧照给石、万二位先生,题字均称二位先生为前辈留念,弟子胡菊琴敬赠。
    六、朱、筱、于的“跷工”
    朱桂芳是30年代前期随梅兰芳来汉演出的武旦,他的《摇钱树》等剧,都是踩着“跷子”而“打出手”的。筱翠花没有很好的嗓子,他是京剧旦角中唯一靠做派和道白而挂头牌“挑大梁”的人物。《拾玉镯》等剧,均为“踩跷子”演唱,特别是他的“穿针引线”的动作,前几排的观众均站立而观之,以为筱翠花(于连泉)是在台上真的在穿针线,这说明了当年筱翠花表演之逼真。40年代前期,“出手坤伶”于素秋在“汉大”演出《大战宛城》等剧时,也是“踩跷”演出的。
    七、黄桂秋委屈演小舞台
    在30年代前期,演出京剧的地方较多,除“汉大”和“新大”两处是长期专演京剧的场所外,其他如现江汉一路璇宫饭店的最高层上,有一个名叫“凌霄”的游戏场,只买门票就可以看京剧,但这里演京剧的并非名角,如武生陈俊庭,演出一般,没有什么特点,据说他以往是著名京剧武生刘五立的“马童”。
    在现在江汉四路的“老圃”,当年是“老圃”游戏场,也有京剧演出,是著名的京剧“毛家班”和徐碧云在那里演出,剧目为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等。在当年的阜昌街(今南京路9号)的维多利亚纪念堂(原英guo波萝馆),本是京剧票友演出的地方(原址在1944年冬天被盟jun飞机炸毁),这是当年的一座没有楼座的小剧场,专业演员在这里演出的只有黄桂秋,因为当时他是京剧的一名“霉旦”,总不“行运”者,只有在这座小剧场里凑合凑合地演出,因为那时汉口的较大的剧场都不请他去演,怕的是他不能够叫座,卖不了满堂。
    现中山大道合作路口的世界大戏院(也是1944年冬被盟jun飞机炸毁,现为五芳斋酒楼右边待建的广场的一部分),当时也曾演京剧,有著名的少年京剧演员、文武老生盖叫地在那里演出。
    八、尚小云与荀慧生打对台
    原兰陵路的光明影戏院(解放后为中南剧场,现已拆除待建),30年代前期曾有“四大名旦”之一的京剧艺术大师尚小云在那里率班演出。除他挂头牌外,二牌为须生黄楚宝,三牌为武生张云溪,小生为其弟尚富霞。演出剧目有《昭君和番》、《穆柯寨》带《辕门斩子》和《溪皇庄》等。是时,“汉大”也是“四大名旦”之一的京剧艺术大师荀慧生在那里率班演出,老生是王文源,武生为周瑞安,丑角是马富禄。两家剧场相隔近在咫尺,然而尚小云和荀慧生却打起对台来了。相比之下,荀慧生的阵容是较为强大的。有一天,周瑞安上演了他的杰作《金钱豹》,其中有他的“绝招”“耍牙”的表演,荀慧生则演出《盘丝洞》后,又与马富禄合演《盗魂铃》。
    九、新市场大舞台的“应节”戏
    在30年代前期,汉口新市场大舞台是上演“应节”戏的剧场。因为它拥有强大的“班底”演员。如“生”行有老生刘荣升、孙真荣,武生有李顺来、李荣轩,小生有葛次江。“旦”行有白玉凤和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的蒙师雪艳香,以及武旦马秀蓉等。老旦则有崔晓芬。“净”行有架子花面蒋宝印,铜锤花脸增长胜。“丑”行则有文丑李俊臣和武丑朱庆长。还有“武行”两大班,一为邓宝义的一班人,另一班则为杨德才的一班人。
    春节时在锣鼓伴奏“打闹台”之后,就演出哑剧“跳加官”,恭贺观众发财。再就是演唱《打渔杀家》时则名为《庆顶珠》,武旦戏则演《摇钱树》,花脸唱《探阴山》时则胡乱地改名为《普天同庆》,演《打鼓骂曹》则名为《元旦节》,演《御碑亭》则名为《金榜乐,演《甘露寺》则改名为《龙凤呈祥,一直沿用到今天,已无人再用《甘露寺》的剧名了。
    春节期间还上演《薛刚大闹花灯》。正月十五则上演《洛阳桥》(又名《天下第一桥》),戏中串戏。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就上演《白蛇传》,其中有《游湖》、《盗仙草》、《金山寺》、《断桥会》和《祭塔》等传统剧目。最有特色的是“七月初七”演《天河配》。“新大”的《天河配》,演出的是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天河配》织女的扮演者,前后就有朱雅南、金钢钻、白玉凤、马秀蓉和雪艳香等五人之多。“新大”的《天河配》演得唯我独尊之时,又来了一位头牌文武老生刘奎英,他演出了《萧何月下追韩信》和《周瑜归天》作为打炮以后,他也参与了《头本天河配》的演出,扮演了“百鸟大王”。之后又来了一位头牌坤旦林曼云,刘奎英则改挂了二牌,但刘却别出心裁地编出了《二本天河配》,故事内容是说牛郎、织女生有一子,有很好的武艺,长大成人挂帅出征,平息了外族入侵(刘奎英即扮演这一角色),后来他父母招他上天,刘奎英在此剧中表演了他的“双鞭”绝技。
    刘奎英在《二本天河配》中,当他在拉着绳子“上天”之际,谁知他的右手的食指被夹在滑轮中间,顿时血流如注,但在锣鼓声中又呼救不应,直到幕落时刘已昏了过去,右手食指已被轧断,待他伤愈再行登台时,他的“双鞭”绝技就因为断了食指,无法再顶鞭了。于是他就沦为了“班底”,靠他的一条好嗓子演唱《追韩信》等剧。他在演唱《艳阳楼》《拿高登》时,右手食指还要贴上胶布予以保护后才能上演,对于当年的著名文武老生刘奎英来说,真是个“一失指成千古恨”呵!
    十、富云霞的《唐明皇游月宫》
    富云霞是30年代的一位著名京剧坤旦,当年她挂头牌演于汉口新市场大舞台时,年仅24岁。但那时“新大”一些京剧前辈、她的老大哥、老大姐们,都愿为她“挎刀”配戏,让她主演“大轴”(最后一出)。她那时在中秋节所主演的《唐明皇游月宫》一剧,剧中的《嫦娥奔月》与《贵妃醉酒》二折,是梅兰芳早年的代表作,但富云霞演来很有特色,如“奔月”时的奔跑动作急如旋风,“醉酒”时的“下腰”动作头顶几乎与地面相贴。所以人们都说,富云霞的演唱有“梅(兰芳)派”的华贵和韵味,“程(砚秋)派”的台步和凄怆,“尚(小云)派”的武打和高亢,“荀(慧生) 派”的娇柔和细腻。
    富云霞的父亲富仙舫,是一位京剧前辈丑旦艺术大师,那时他也随其女来到了汉皋,目的是为了指导云霞的演出,他每天都到剧场为女儿“把场”。富云霞在演出《穆柯寨》的穆桂英时,仙舫先生还义务为她配演了丑丫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