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的京剧表演(上)

 qyxqzy 2021-12-10

    200多年以前,由于汉调北上,徽班(四位负责人中有湖北罗田的余三胜)进京而形成了京剧。从此,京剧在全国有三个主要区域:京津地区,沪宁地区,武汉地区。京津演员的南下,沪宁演员的西上,加之以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在汉:“关派”艺术的创始人关肃霜与华华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生和成长在武汉;赵燕侠学艺也在武汉;早年的“前辈活关公”小三麻子(李吉来)和“前辈第一名丑”、“老牌欧阳德”孟鸿茂在汉落户;解放前夕又有“麒(麟童,周信芳)门“弟子高百岁、陈鹤峰在汉演出一直至病终。因此,武汉就成了百花争妍的京剧胜地。

    武汉演唱京剧的主要场所有:汉口新市场大舞台(简称“新大”)、共舞台(后改建为汉口大舞台,简称为“汉大”)、天声舞台、维多利电影院、汉口兰陵路的光明电影院、南京路的维多利亚纪念堂、前进三路的长乐戏院、汉口中山大道合作路口对面的世界戏院、江汉四路的“老圃”、旋宫饭店屋顶上的“凌宵”等。“新大”和“汉大”是长期上演京剧的地方,名角如林,有着过硬的“班底”(即配角),如“新大”和“武行”人员就有两班人,一是以杨德才为首的,一是以邓宝义为首的。天声舞台由毛家班(以毛韵为首)等剧团演出。维多利电影院演过连台本戏。光明电影院曾由尚小云、王少泉等演出过。维多利亚则由黄桂秋演出过。长乐戏院有头牌花旦尚凌云、二牌老生刘奎童、三牌武生刘五立、四牌丑角筱奎官(殷斌奎)合演过连台本戏《济公传》。世界戏院由少年演员盖叫地演出过。“老圃”则由徐碧云等演出过。“凌宵”则由陈俊庭等演出过。

    笔者自幼喜爱京剧艺术,现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下年代前均省去20世纪——编者注)我在武汉京剧界的亲见、亲历和亲闻记载下来,望广大京剧爱好者补正。

程砚秋首次来汉演出,观众挤坏了剧院的铁栅

    1928年,艺术大师程砚秋先生首次来汉上演于“新大”,入场券被抢购一空。当时的情况是:除定下了的“包厢”外,其它座票均不对号,观众争先恐后地抢着入场,以便找一个好的座位坐下观看,剧院的铁栅子被挤坏,盛况空前。程砚秋首场演出的是他早年的代表作《青霜剑》。这一年阴历为戊辰年,汉皋前辈名票万奉一先生组建了汉口戊辰票社(业余京剧艺术家、“关派”艺术创始人关肃霜也在这一年出生于武汉)。

德国姑娘挂头牌演京剧

    30年代前期,有一位叫雍竹君的德国姑娘,在“新大”挂头牌演出了“梅(兰芳)派”的《玉堂春》和“程(砚秋)派“的《六月雪》。她的艺事为曾随程砚秋来汉演出过的名旦吴富琴所教,之后又受到梅兰芳和程砚秋的指点,技艺不凡。并有老生杨宝忠演出《打鼓骂曹》,武生吴彦演出《八大锤》,老旦卧云居士演出《钩金龟》等剧为她作铺垫。因为她是一位外国姑娘,能唱京剧,所以观众极为踊跃。

“关公”与“岳飞”对阵

    30年代初,共和升平楼改为共舞台(后改建为“汉大”,即今江岸区友益街人民剧院)时,老板定了小达子(李桂春,李少春之父)前来上演“岳戏”(因小达子为“活岳飞”)。这时“新大”也聘“活关公”林树森前来上演“红生戏”(关羽的戏)。谁知小达子迟来一步,林树森已到汉口,林是一位戏路极宽的演员,也能演“岳戏”,于是他就趁小达子尚未到汉,演出了《请宋灵》、《风波亭》等“岳戏”,一连卖了几天的“满座”。小达子来汉贴出“岳戏”广告时,林则以拿手“关羽戏”与之抗衡,从“关公出世”一直演到“麦城升天”。两人各展所长,成为“关公”与“岳飞”对阵,观众则饱了眼福。可惜的是,如今“岳戏”已成绝响,李少春也未将其父的“达派”艺术继承后传,这是他的不足之处,他只能说是“余(叔岩)派”老生和“杨(小楼)派”武生,不能独为一派。这是他舍本(父亲的“达派”)求末(余、杨二派)的结果。

白牡丹与绿牡丹

    京剧名旦荀慧生,过去在演唱梆子时,艺名为白牡丹。但在30年代前期的京剧舞台,也有一位叫白牡丹的坤旦,她挂头牌上演了《阴阳河》一剧,扮相秀美,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她一直用“白牡丹”这个艺名,人们都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还有一位挂头牌的男旦叫绿牡丹,真名为黄玉麟,30年代红遍汉、申,以演《三堂会审》中的苏三闻名。

筱翠花与朱桂芳的“跷工”

    筱翠花(于连泉)是一位没有“唱工”(因他嗓子不好)的演员,但他却能以做派和念白以及“跷工”来挂头牌博得观众的爱戴。他演出《拾玉镯》时,就是“踩”的“跷”。他所扮演的孙玉姣,穿针引线的动作叫观众看了好像是真的,前几排的观众都站起来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拿着针、线。

    朱桂芳是一位前辈武旦,早年随梅兰芳一起演唱,他的《摇钱树》等戏都是“踩跷”而演出的,是当年的一绝,如今的演员则少有这样的功夫。

“老猴王”巧过戒严关

    王虎辰是30年代前期的一位“老猴王”。当年他挂头牌演出于“新大”,夜宿于该剧场对面的停云旅馆(现东方旅社),因那时戏曲演出的时间很长,一般要到夜间12点后才能结束,王虎辰演完“大轴”戏(最后一出)后,往往是凌晨一点。那时的武汉警备司令叶蓬,却下了夜12点戒严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能通行。

    有一天晚上,时针已过12点,王虎辰下装后欲通过中山大道到对面的旅社休息时,被叶蓬的兵丁拦住,王虎辰再三说明也不能通过。后来王虎辰急中生智,他向那些兵丁说,我就是在“新大”唱戏的武生王虎辰,你们不信的话,我可以打个“斛斗”给你们看。说着,他一连打了几个“斛斗”,就到了旅社的门前,叶蓬的兵丁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进了旅社。第二天,江城就传出了“美猴王”王虎辰巧过戒严关的新闻。

来雅亭为名家们“救场”

     30年代初期,共舞台改建为汉口大舞台时,揭幕演出为名家章遏云、王又宸、张云溪等人,他们排演了一出历史剧演出。因时间仓促,大家都未将戏词记熟,在君、臣们议事的一场戏中,因大家都忘记了由谁来道白和演唱,故都“僵”在了台上。当时扮演太监的配角演员来雅亭,连忙“救场”地说道:“既然如此,摆驾回宫”,锣鼓一响,全体人就应声而退了。

李万春虚心求教

    30年代初期,年刚20出头的李万春在“新大”挑梁演出,上演了《古城会》等“训弟”一剧。在一片叫好声中,唯独江城名票万奉一先生在报上著文,指出了万春的不足之处。李万春和他的父亲李永利(著名前辈武二花)看后,连忙请汉口名票罗培三先生为引见之人,三人一起到万先生家,面领教益。奉一先生则向李万春将他当年在北京与杨小楼、瑞德宝等老伶工所学之艺,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万春。

梅兰芳两次扮演铁镜公主

    30年代,梅兰芳在汉演过两次全体《四郎探母》,从“坐宫”起到“回令”为止。他扮演了铁镜公主这一角色,头一次的杨四郎是谭富英,第二次是奚啸伯,谭、奚二人均为“四大须生”之一,说明了梅的合作者均为名家。

“白眉”马最良与杨鼐侬

    当年在“新大”挂头牌的老生马最良,号白眉,他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的马连良的堂兄弟,艺事不凡。他的全本《九更天》(《马义救主》)一剧为其所独有,从30年代前期起,至今尚无人演唱此戏。剧中最良除表演他的绝招“滚钉板”外,还有一件令观众发笑的事,那就是所有的戏曲之中,总是打了五更,就表示天已明亮了,唯独《九》剧在打了五更时天还未亮。扮演更夫的丑角就说:“糊里糊涂打六更”,因而观众都笑了。直到打了九更以后,天才明亮。

    杨鼐侬是一位挑梁的先生,他当年在“新大”所演出的《珠帘寨》一剧,将李克用这个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身着硬靠,文武不挡。一句“太保儿传令把队收”的唱腔即得到了满堂喝彩。他是不可多得的好老生。

新艳秋上演向程砚秋偷学的戏

    30年代前期新艳秋在“汉大”演出时,所演的戏均为偷学程砚秋的,因程先生一向收徒严谨,特别是在解放前,他是绝对不收女徒的。新艳秋仰慕程砚秋,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她艺名为新艳秋,就是因为砚秋先生早年艺名为程艳秋之故。因为程先生坚决不收女徒,于是新艳秋只有在程砚秋演出之际,她带领全体演职人员,在当时没有录音、录像的条件下,就各人精心观摩,作好笔记,回去之后进行排练。不到三日,新艳秋的剧团就贴出了程先生所演的戏,程先生的确把新艳秋无可奈何。

华慧麟与时慧宝合作演出,言菊朋自杀未遂

    30年代前期,“三大坤伶”中的章遏云和新艳秋先后在“汉大”演出后,华慧麟也与时慧宝演出于“汉大”,这两位旦角与老生的联袂演出,收到了珠联璧合之效,观众极为赞赏。

    “前四大须生”之一的言菊朋,创立了“言派”艺术,但他挑梁在“汉大”演出时,不知何故上座欠佳,几乎使同伴拿不到包银过活,因而他起了自杀的念头。后经人劝说,并予以支援,言菊朋才打消了想死的念头。

尚小云与荀慧生打对台

    30年代前期,名旦尚小云与荀慧生同时来到江城演出,尚演出的剧场为汉口兰陵路的光明戏院,荀则在“汉大”演出,两人相隔仅咫尺之遥,打起对台来了。尚小云的剧团有二牌老生黄楚宝、三牌武生张云溪和他的弟弟——小生尚富霞,上演了《穆柯寨》、《辕门斩子》、《溪皇庄》和《昭君出塞》等剧。荀慧生剧团则拥有二牌老生王文源(五龄童)、三牌武生周瑞安和前辈名丑马富禄等,上演了《金钱豹》、《盘丝洞》和《盗魂铃》等剧。两下相比起来,荀剧团的阵容要较尚剧团强。但是观众却有顾此失彼之忧,因为看了荀慧生的戏,却失去了看尚小云的机会,因此,当时的“光明”和“汉大”。这两个剧场均为之满座。

胡菊琴汉口虚心求教

    随同言菊琴在“汉大”演出的二牌花旦胡菊琴,当时她年仅19岁,但《穆桂英》等刀马戏却为其拿手戏。她扮相秀美,深受观众的喜爱。胡除虚心向前辈学习京剧技艺外,还喜学书、画。她慕名向汉皋前辈名票万奉一先生学习刀马旦的开打等动作,还向那时汉口《舆论》报社社长石榴园先生学习书法和绘画,真是一位好学的姑娘。

霉旦黄桂秋

    被观众赞叹为“四大霉旦”之一的黄桂秋,独树一帜地创立了“黄派”艺术,但他一生都未走过红运,总未卖个满座,因此他在各地演出过,总未在有名的大剧场里演出。他30年代在武汉演出时,就在原汉口南京路的维多利亚纪念堂这座没有楼座的小剧场里演出。这个小剧场,是当年江城的票友彩排的场所,大名角来汉是不在这里演出的,因为剧场容纳观众不多。黄桂秋因“倒霉”一生,不得已也只好在这个剧场里演出。然而他的《春秋配》和《别宫祭江》等剧,却都是首屈一指的。

“新大”的应节戏

    “新大”的大京班,有着强大“班底”。每逢节日,都要上演“应节”的佳剧,如春节期间“武旦”就演出《摇钱树》、《盗库银》,老生就演《庆顶珠》、《元旦节》,红生则演《挂印封金》、《赠袍赐马》,生、旦则合演《红鬃烈马》,武生则演《金钱豹》,武丑则演《三盗九龙杯》,花旦则演《红线盗合》,老旦则演《钓金龟》,丑角合演《拾黄金》,生、旦、净、丑则合演《龙凤呈祥》。到了“元宵节”,就演《薛刚大闹花灯》、《天下第一桥》(即《洛阳桥》)以及《永乐观灯》等。到了端午节,就上演全体《白蛇传》。到了阴历七月初七,就演《天河配》(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会的故事)。到了中秋节,就演《唐明皇游月宫》。到了“除夕”之前的几天,就演“封箱红”,来个全部演员大反串,花旦唱花脸,老旦扮小生,花旦开打演武生,台上热闹,观众欢迎。

刘奎英的悲惨遭遇

    30年代,有一年的阴历七月“新大”上演《天河配》时,请来了一位头牌文武老生刘奎英,他在“头本”中主演了“百鸟大王”一角色,接着就别出心裁地编演“二本”。故事情节说牛郎、织女生有一子,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刘就扮演这一角色,并在剧中表演了他的“双鞭”绝技),平息了外难后,他父母接他上天。刘奎英右手拉着绳子“上天”之际,食指被夹在了滑轮之中,当场血流如注,但在锣鼓中呼救不应,等到锣声停止时,刘奎英已经昏了过去,右手食指已被轧断。伤愈登台后,已不能表演“双鞭”绝招了。幸而他还有一副好嗓子,之后仅凭着他的“唱”而沦为班底子。日寇入侵武汉后,刘奎英则不知逃往何方。

林曼云与赵小楼大跳双人舞

    刘奎英“断指”之后,“新大”又请来了一位坤旦林曼云挂头牌,她在二本《天河配》中扮演外国王后,赵小楼当时是“二路武生”,他则与之配演马拉雅国的国王。两人在剧中大跳男女双人舞,赵小楼抚摸林曼云大腿的表演,观众看来很倒胃口,因为当时还无今天这样的开放。林、赵的表演在当年观众的脑子里印象很坏。

富云霞的《唐明皇游月宫》

    “新大”在中秋节期间所演的应节戏《唐明皇游月宫》,由头牌坤旦富云霞主演,其中有两出传统戏:一是《嫦娥奔月》,另一出是《贵妃醉酒》。云霞在《嫦》剧所跑的圆场快如闪电,在《贵》剧中的“含杯”、“下腰”、“卧鱼”等动作均难度极大,此二剧的表演实际超过了早年的梅兰芳。

万人空巷的《阮玲玉之死》

    1935年3月8日,我国杰出的电影表演艺术家阮玲玉,留下了“人言可畏”的遗言,在上海服安眠药自杀,全国的影迷、观众均为之痛惜。当时在“新大”演出的富云霞,立即编演了京剧现代戏《阮玲玉之死》上演,使得武汉三镇的群众均前往“新大”一观《阮》剧,盛况空前,万人空巷。云霞上演阮玲玉一角,白玉凤扮演张织云,郑君麟扮演唐季珊,葛次江扮演张达民。

崔氏姊妹与万氏姐妹

    30年代在“新大”挑梁演出的有两对姊妹:一是崔氏姊妹,崔艳茹为花旦,扮相极美,常演当时的“时装戏”,一为崔鑫茹,工老旦,以嗓音清脆而为观众称赞;另一对姐妹为万丽云、万丽霞,两人均为花旦,丽云以主演现代戏《纺棉花》出名,丽霞则以扮演全部《乌龙院》中的阎婆惜著名。当年有一位“京剧南方通”的前辈方堃先生来汉对我说:万氏姐妹中有一位与杭嘉湖武生中的王全芳相恋,因为在旧社会遇到种种恶势力的阻挠,二人未能结为伉俪,王全芳就愤而投水自杀,英年早逝。方先生曾看过王全芳所主演的《花蝴蝶》一剧,王在剧中飞了“旋子”120个之多,这功夫是空前的,至今尚无人打破这个纪录。

“前进艺人”金素琴和其妹金素雯

    30年代金素琴挂头牌演于“新大”时,她上演《荀灌娘》这一剧目,因剧中有与马童《趟马》的舞蹈动作,她特到汉口前辈名票万奉一先生处请教,一共去了三天。她将早年万先生在京向杨小楼、瑞德宝等老伶工所学得的《古城会》中关公与马童的“趟马”姿式全部予以借鉴,因而将《荀》剧演得令观众叫好。后她拜了“通天教主”王瑶卿为师,成为“瑶卿弟子”,声誉极高。

    金素琴二次来汉与林树森合作,演出地点仍为“新大”,但她将头牌让给了前辈林树森。她与林合演《霸王别姬》,林饰项羽,她演虞姬。与林合演全本《四郎探母》时,林饰杨延辉,她演铁镜公主,萧太后一角由其妹金素雯扮演。抗日战争开始,金素琴演出了爱国京剧《梁红玉》,因而获得“前进艺人”的荣誉。与她合演韩世忠者为小三麻子(李吉来)。后她又与影星王元合作,拍摄了电影《楚霸王》,王饰项羽,她仍演虞姬。其妹金素雯为“黄(桂秋)派”亲传弟子,后曾与周信芳合作扮演《四进士》中的万氏。

一专多长的小三麻子

    30年代前期,小三麻子(李吉来)演出于“新大”,甘居二牌位置,先后将头牌让给20几岁的雪又琴和年仅16岁的侯玉兰,他是一位是提携青少年演员的前辈。他本是一位著名的前辈红生演员,除演关公这一角色外,在连台本戏《彭公案》中,开始以武丑应工演《杨香武三盗九龙杯》,“倒挂金钩”的功夫的确不凡。接着又演文武老生的邱成,在“剑峰山”一场戏中,他耍的真朴刀,后来又演以武主应功的“碧眼金蝉”石铸,耍流星锤,最后又演拿烟斗的欧阳德。特别是在“奇中奇石铸变欧阳”这一场戏中,他所扮演的石铸遭坏人围攻而到了生死垂危的关头,他倒地一转身后,石铸却变成了欧阳德将坏人打跑了,这一瞬间的快变,简直把观众弄得莫名奇妙。

孟鸿茂的绝唱和甘居二牌

    30年代前期在“新大”演出的“前辈第一名丑”孟鸿茂,其传统好戏除《戏迷传》和《老黄请医》外,最拿手的是他与他的高足筱鸿茂合演的《双拾黄金》。他为了力捧富云霞挂头牌,自己却甘居二牌。这种提携青年演员的好风范,值得梨园界提倡。

两位欧阳打对台

    连台本戏《彭公案》中的主角欧阳德,30年代前期先是由小三麻子在“新大”扮演此一角色,小三麻子离汉后,在“新大”继演《彭》剧中欧阳德者为孟鸿茂,之后,小三麻子又来汉主演欧阳德于“汉大”、“新大”的孟鸿茂也在主演欧阳德。于是两家剧场在当时就成了两位欧阳德在汉打对台的局面。

朱雅南改挂二牌支持程君谋

    “老谭(鑫)培派正宗”的前辈票友老生程君谋,30年代前期在“新大”下海成为专业演员。当时在“新大”挂头牌的坤旦朱雅南,为了支持程君谋“下海”,于是将头牌让给程君谋,自己改挂二牌,并与程君谋合演了“宝莲灯”等剧。

林树森的《关公出世》与“吹胡子”

    林对森是“红生”创始人三麻子(王鸿寿)的高足,他身材高大魁梧,又有着不用扩大器就能将唱腔送到剧场最后一排观众耳里的本领,他那“工”字调的嗓门则为其的独有,被誉为是“红生泰斗”。他在“新大”演出是能从“关公出世”一直演到《麦城升天》。他在《关公出世》一剧中,能背对观众,一会儿就将关羽的脸谱在他自己的脸上画好。他除演“红生”戏外,还能前演重唱的《举鼎观画》,接演以做、表为重的《徐策跑城》,他在跑动之时,能将所戴的“髯口”、“白满”上中间的两三根胡须,用气向上吹得飘起来,边跑边吹,这是他的“一绝”。

程砚秋与贯大元的好戏

    程砚秋与贯大元,在30年代前期上演于“汉大”,合演了一出珠联璧合的好戏《贺后驾殿》。这出戏原是以老生为主角的戏,但是经过程砚秋先生设计了大段的唱腔之后。作为老生的贯大元演来却有平分秋色之势,观众听来则是一次有滋有味的艺术享受。自从那次程、贯合作之后,别的生旦上演《贺》剧时,则是金玉在前了。

天下第一美男子李香匀

    被誉为“天下第一美男子”的李香匀,是京剧的“四大霉旦”之一,他扮相虽好,艺事亦佳,但就是不走运,倒霉一生。他在30年代前期演于“汉大”时,挂的是头牌,梅兰芳剧团的全体演员均为他做配角,他主演的也为“梅派”戏,如《帘锦枫》、《红线盗合》等,受到了江城观众的赞赏。

“标准杨小楼”孙毓堃

    “杨(小楼)派”武生孙毓堃,他的扮相、嗓音、身高均酷似杨小楼,其艺亦宗“杨”,因而被称为是“标准杨小楼”。他于30年代前期随李香匀在“汉大”演出,李为头牌,他为三牌,当家武生,二牌为老生邢君明。孙毓堃的《铁笼山》一剧,“起霸”的舞蹈时间很长,一招一式均极美观,观众不觉得时间太长,而认为是一种艺术享受。她的表演技艺,得到了当年内外行观众一致赞扬。

小小宝义与蓉丽娟

    小小宝义(曹艺斌)和蓉丽娟伉俪,30年代前期演出于“新大”,蓉为头牌,三牌文武老生兼演“红生”和“猴戏”的为曹艺斌,二人曾合演全本《宝莲灯》,蓉前饰王桂英,后饰三圣母。曹则前演刘彦昌,后演沉香。曹演过《斩颜良》一剧,主演关羽,二牌当家武生高雪樵支持曹的演出而饰颜良,曹也主演过连台猴戏《西游记》。(转载《湖北文史》第七十六辑,本文作者万澄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