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毫银针昂贵的4大原因,真的不是乱叫价,白茶定价有章可依

 小陈茶事 2021-03-12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白毫银针很火,真的很火。

尤其随着春茶季开始,大家便纷纷将关注投入到了白毫银针身上。

没办法,谁让它打头阵呢。

和“第一”有关的概念,往往能引起众人极大的好奇感。

就好比直到如今,我们依然对一个问题很好奇,那就是:地球上的第一个人类是怎么诞生的?

许多科学家将毕生精力投入研究生命进化论,但仍有许多解不开的谜题。

当然,这个终极科学难题,自然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

茶树,才是春茶季中的主角。

而在白茶树上,最先冒出的那些肥壮饱满的芽头,便是白毫银针。

热度高,争议性也随之增加。

许多茶友都在关心着今年春白茶的价格浮动,以及白毫银针的具体价格。

反之,也有人对此产生了怀疑:为什么每年的春白茶,都是白毫银针的价格最贵?不过是智商税罢了!

这个问题,其实是老黄历了。

《2》

在同一片茶园中采摘的白茶,白毫银针的价格往往最高。

由此,便出现了一部分的质疑声。

明明来自相同的产区,为什么白毫银针更贵?是不是故弄玄虚?

当然不是!

白毫银针之所以价格高,第一个原因,贵在了产量少。

众所周知,春天是采摘白毫银针的最佳季节,而在秋天却几乎看不到它的身影。

这是因为,茶树经过了春茶季的大量萌芽之后,到了秋茶季时,难以有足够的养分,再次生发出大量的芽头。

因此,只有在春天时,茶树积累了一个冬天的养分,所萌发出的肥壮芽头,才能制成白毫银针。

而白牡丹的采摘时间虽然主要集中在春茶季,但秋茶季时,偶尔也可以采摘一小部分。

更别说在春、秋两个季节中,都适合采摘的寿眉,它的产量在白茶中当属前列。

所以,价格也更加的实惠。

故而,相比起白牡丹和寿眉来说,白毫银针的产量极低。

物以稀为贵的道理,相信人人都知道。

低产量带来的后果,即是高价位。

并且,随着茶青成本、人工成本、采摘成本的提高,春白茶价格更是逐年增长,不仅仅是白毫银针。

第二个原因,贵在营养充足。

芽头,浓缩着茶树的精华。

白毫银针的开采,不仅吹响了春茶季的号鼓,也代表着它的萌芽,是初生的力量。

通常情况下,从前一年的寒露节气之后,茶树便进入了休眠时期。

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茶树修养身息,蓄积能量,待来年春茶季时再放溢彩。

而此时此刻,春回大地,茶树接收到了信号之后,厚积薄发,萌芽抽枝。

这第一拨冒出的芽头,便是白毫银针。

可想而知,白毫银针肥壮的芽头中,蕴含着大量的养分,充满着力量。

再加上白毫银针的采摘期最早,高山茶园中的气温略低,因此,芽头上的白毫更为浓密。

白毫的作用,在于为茶树嫩梢御寒保暖,好比一件厚实的毛衣。

其中充满了大量的茶氨酸,是鲜爽滋味的主要来源。

比起白牡丹和寿眉来说,白毫银针的营养物质更加富裕,茶氨酸、茶多酚、多糖类物质的含量,颇为丰富。

因此我们在品饮白毫银针时,能感受到茶汤中的鲜爽、清甜、淳和,皆是饱满的内质所带来的韵味。

《3》

第三个原因,贵在制作难度高。

品质好的白毫银针,除了产区优秀以外,它的制作工艺精湛,含水量达标。

比起其它品类的白茶来说,白毫银针的结构较为特殊。

它的标准模样是“一旗一枪”,没有叶片,只有一个小小的叶壳贴在饱满的芽头旁。

有心的茶友,曾经在冲泡结束后,将白毫银针的芽头层层剥开。

惊讶地发现,中间呈现出的是一种笋壳状结构,层层叠叠,可以剥开5-7层。

如此厚实的芽头,想要将它彻底烘干烘透,难度不小。

对于经验有限的制茶师来说,难以控制烘干的温度。

过高的温度会破坏白毫银针的营养,虽然含水量达标了,但品质却下降了,得不偿失。

低温慢烘,但烘干的时间没到位,依然难以将芽头彻底烘干烘透。

即便表面上看起来干了,但中间部分仍然含有大量的水分。

这样的白毫银针干燥度不达标,品质无法过关。

而有些茶掌柜为了抢占先机,随便烘一烘便上市售卖,但水分含量超标,白毫银针注定无法长期储存。

等到一段时间之后,茶叶中多余的水汽与外界空气发生不良反应,等待着白毫银针的,便是受潮变质。

而制茶经验丰富的人,便能够用耐心和足够的时间,将其彻底烘干,达到标准含水量8.5%以下。

S师傅通常将成品的白茶做到含水量低于7%,或者低于5%,甚至更低。

如此严格的要求,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况且,购买含水量低的白毫银针,反而更实惠。

在价格相同的前提下,同样是1斤干茶,前者的含水量高达10%,后者只有7%。

那么,便要多花3%的钱去买水,到手以后水多,茶少,太吃亏了。

故而,优质白毫银针虽然价格高,但含水量低,绝对物超所值!

《4》

第四个原因,贵在收藏价值高。

还记得去年的七夕节,太姥山上举办了一场拍卖会,一款2010年的白毫银针,区区800克,便卖出了12万元的高价。

消息一出,茶友们的叹息声也跟着来了。

大家纷纷后悔,没有趁早囤一些白毫银针,10年以后前途无量。

让人想起了那句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面前,但我却没有珍惜,等到失去了以后才后悔莫及!”

眼看着白毫银针的价格,随着年份的增长,水涨船高,错过了最佳时机,只能连连惋惜。

品质优秀的白毫银针,存老了以后,价值不可估量。

但老银针的数量,却如同凤毛麟角般稀少。

由于产量极低,不仅要满足大家日常品饮的需求,还要边喝边存。

可想而知,能够经历多年的储存,最终留在众人身边的老银针,少之又少。

若是原本含水量超标,更是难以久存,不出1年便受潮,生出奇怪的巧克力味。

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且被茶友悉心储存多年的白毫银针,必然是上等。

还是那个道理,物以稀为贵。

因此,若是从升值空间考虑,收藏白毫银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比起老银针来说,白毫银针新茶的价格更加的实惠,且供量较为充足。

故而,白毫银针的价格贵不仅在当下,还在于未来的潜力大。

《5》

一直以来,商品的价格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消费观。

白毫银针之所以贵,并不是任性妄为,而是背后背负着巨大的成本和潜力。

它的高价,是有道理的。

反之,便宜的东西,成本有限,故而价格低廉。

但单纯用价格来评判白茶的品质,是不准确的。

便宜并非一定无好货,低价只是它的其中一个标签罢了。

比如,常常受到众人误会的寿眉。

在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好的前提下,寿眉并不廉价。

只是相较于白毫银针和白牡丹来说,更低一些。

价格并不是我们购买与否的决定因素,品质才是。

一款优质的白茶,价格能够匹配上质量,又有什么理由不入手呢?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