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60、70、80后的集体记忆,供销社,你们村还有吗?

 果然悠 2021-03-12

“供销社”应该是农村60、70、80后的集体记忆,因为在以前每个村都有一个供销社担任着整个村的物资供给,那时候在供销社可谓是应有仅有,就像现在的“淘宝”,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的,女人要买布做衣服可以去供销社,男人要买铁锹下地干活可以去供销社,小孩要买玩具、零食可以去供销社,老人要买油盐酱醋茶同样可以去供销社。

供销社早些年叫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后来全称改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供销社的发展几经波折,从开始拥有全国统一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到后来的两次同国营商业的合并和分开,再到后来的第三次同商业部合并,并在同期保留了省以下供销合作社的独立组织系统,一直到1999年,相关规定出台后,供销社才开始扭亏为盈进入了现在的经营模式。

虽然供销社经历了多次改革,但是位于村中心供销社的建筑始终都在,虽然经营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但供销社的销售的内部结构始终没变,以前的供销社并不像现在的超市那么亲民,那时候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同顾客之间隔着一层柜台,顾客买东西时是不能自己直接拿取的,而是要告诉销售员自己想买什么,然后销售员会依次拿到顾客面前供顾客挑选,因为这种经营模式的不亲民在城市早已被超市所完全取代,但是在很多农村的供销社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经营模样。

虽说超市的经营模式更好,更有利于东西的贩卖,但是受合同的制约,后来的承包者也是犹新无力,只能是在付款方式上进行改变,并不像以前只能现金交易,顾客也可以像再超市一样扫二维码进行付款,这也算是守旧的供销社中一点点新时代的象征吧。

社会在发展,新事物总会取代旧事物,就像供销社现在在城市已经销声匿迹,只有农村还可以见到供销社的影子,但是受网络购物以及大型商场发展的影响,生意也大不如前,相信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供销社最终也只能停留在60、70和80后的记忆当中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