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宿是什么东西?关于民宿的几个问题

 谈谈休闲农业 2021-03-12

各地大力推广乡村旅游与全域旅游,使民宿发展场面十分火爆,各路资本跃跃欲试。

2015年5月国务院“提出了四方面措施以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11月又首次点名“积极发展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等细分业态”。加之2016年,各地大力推广乡村旅游与全域旅游,使民宿发展场面十分火爆,各路资本跃跃欲试。

那么民宿是什么东西?

关于民宿的几个问题也谈谈我的看法

一、什么是民宿?

传统的认识是: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民宿不同于传统的饭店旅馆,也许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并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因此蔚为流行。这股潮流民宿旅游风潮,从一片原属于低度发展的行业中,创造出另一片管理有序、品质服务、欣欣向荣的景象,改写了旅游的型态。

二、民宿从哪里来?

民宿最早起源于公元1960年代初期,英国的西南部与中部人口较稀疏的农家,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出现民宿,当时的民宿数量并不多,是采用B&B(Bed and Breakfast)(意思是有床过夜和早餐供应)的经营方式,它的性质是属于家庭式的招待,这就是英国最早的民宿。在亚洲民宿最早是出现在日本,火了一把后延燒到台湾,发展了20年后,如今在内陆越来越旺。 原本在日本、在台湾住民宿,除了住在民房房间外,跟屋主一家人一起用餐,更早期的就连作息生活也是跟随屋主一起,体验生活。

三、关于民宿问题的不同认识

1、民宿脱胎于“农家乐”,是农家乐商业化的体现。目前大多数民宿只是接近于这个概念而没有“农家”依托,所以只能算是伪民宿。
2、民宿民宿,民为本,宿次之。刚入行,谁都是豪气充天,但在市场铁则下,渐渐的也就变了,这里面,有个人原因,有市场原因,环境原因,资金原因,团队原因……不论如何,能存活下来便是好的,不管其表现形式是民宿亦或酒店亦或混搭,民宿也好酒店也好,一法通万法通,不必拘于形式。

3、民宿的灵魂是主人,可是现在想从事民宿的多为城市30岁以下的年轻人,甚至是20出头的愤青,有几个人能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想发展民宿?几年以后发现除了淘马桶扫地啥也不会了。想回城,城市竞争需要的人不是晒够太阳的人。 

4、民宿就是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其实旅游也一样,喜欢这家民宿,民宿里的东西肯定和自己有共性,或许这就是自己想要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虽说谈情怀很俗,但如果没有情怀,民宿就没有人的温度。

四、关于民宿连锁经营问题

我觉得民宿是可以连锁经营的。这不仅要实现形式上的连锁,还要实现心与心的连锁,民宿对主人的生活品味,生活态度,情趣等等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只有高水平的民宿主人才会有让人流连忘返的民宿,这是酒店给不了的。可是中国社会的土壤想培育出这样高品质的民宿主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民宿是什么东西?

依托村落景观、自然风景、特色地域文化等既有资源的民宿,它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民宿三大元素必不可少,一是民宿主人,二是生活方式,三是生活态度。民宿小而美,酒店大而全,虽然说两者可以无限接近,但是民宿应该围绕民宿主人的生活而展开,一家没有主人的民宿,即使有很巧妙的设计,在入住的人看来,它依然是不完整的。入住一家民宿,不仅仅是睡觉,而是希望能够像朋友一样,进入民宿主人的生活,像在朋友家里一样随意。主人应该是民宿的核心价值所在。

六、如何发展民宿?

发展民宿要有文化创意与跨界经营的思路。要跳出民宿看民宿,给民宿注入更多的生命力。民宿不能单独看成住宿,而应该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保留当地特色生活。如果只是住宿,很难竞争过酒店,给客人留下的理由。此外游客住民宿是为了旅行休闲,感受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民宿要借用环境、人文等要素,注意设计感与卖点,把餐饮、客房、人、物产等结合起来,民宿经营才会有另一片新天地。

(本文插图来自于CCTV农业与军事专职摄影记者吴晨光采访随记)

我们给你帮助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