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全知道的劳动世界》:解读劳动的秘密

 timtxu 2021-03-12

伴随着石块之间的摩擦声,石器时代在古人类的劳动下来临了;历两千年而锋锐不减的越王剑,是青铜时代人类劳动的巅峰之作,剑身的纹路上,仿佛还可以看出昔年锻造师的一次次挥舞;而雄立渤海之边的沧州铁狮,这是铁器时代无数劳动人民的汗水结晶。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劳动则是它前进的动力。

说起劳动,我们能够想到农民工人等这些职业劳动,或是在学校在家里让孩子们参与家务的生活劳动。然而,劳动的世界仅仅是如此简单吗?关于AI时代,机器人取代人类工作的传言甚嚣尘上,面对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劳动又该何去何从?我们又该如何让我们的孩子领悟到新时代劳动的意义与价值?这些问题,或许可以在檀传宝教授《你不全知道的劳动世界》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传道与启发同步

《你不全知道的劳动世界》封面,是一双劳作的手,一堆金灿灿的劳动果实,背景则是各式各样的劳动工具和劳动的作品成果。用劳动的双手创造财富,不正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吗?

这本书以优美的文笔、灵动的形式,带领孩子们探究劳动的四个主题——劳动的历史、劳动的形态、劳动的主体、劳动的准备。“用价值对抗肤浅,用审美超越枯燥,用建构取代灌输”,作者秉承价值性、审美性、建构性三大核心教育原则,提供了精彩纷呈的劳动知识、技能等学习素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这也同书中所说的“劳动,是人生最为重要的修炼之一”相契合。

《你不全知道的劳动世界》:解读劳动的秘密

理念的高度决定了读本的深度,难能可贵的是,读本没有局限于劳动知识的传输。相反,这本书排版活泼,插图精美,有专题讲解,又有问题讨论,语言朴实,故事娓娓道来,将劳动发展历史写成一副引人入胜的画卷,充分契合儿童的天性。

此外,在问题设计与讨论部分,这本书能从读者生活细节入手,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不是被动地吸收,而是主动地思考。例如,家务劳动,在孩子和成人眼中是再常见不过的劳动形态。但在本书中,作者用“深深的爱”作为这一形态的标题,瞬间让家务有了温度。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劳动的内涵与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传承与创新同行

人为什么要劳动?因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本书从劳动发展的时间、劳动包含的内容这两个维度,向读者介绍了劳动的历史与发展。

在劳动世界里,劳动是不断发展的。劳动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生存保障,这是一种生产性劳动。

随着人类通过劳动在实践中再创造、再启迪,渐渐地,生产性劳动逐渐产生转化,劳动有了新的样态。生活性劳动、服务性劳动不断迸发,并持续产生生机与活力。在当下互联网时代,消费性劳动更是成为主流。如书中所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描述了当年杨贵妃想吃到鲜荔枝,必须有怎样的“快递路线”。而如果是今天,人们要吃鲜荔枝,又有怎样的快递系统?在这样的需求下,淘宝网店、店小二、快递哥等应运而生,所谓“古有贵妃快马送荔,今有淘宝快递送货”。

此外,通过北斗导航、故宫文物修复、汉服造型师等古今职业的对比,这本书既让读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让深刻体悟劳动在当今社会的“新形式”。虽则如此,劳动形式虽然变了,但是劳动精神却是永恒的,正如书中所言“时代只是改变了劳动曾经的模样,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理却从未改变。”

不仅只有劳动形式在创新,劳动教育的形式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读本中劳动教育不再局限于劳动本身,而是与德智体美其他教育相融合。作者将性别平等、财商情商、孝敬父母、职业选择等当今热门话题融入进来,让学生领会到劳动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习得与人交往的经验与能力,考虑自己的职业选择和劳动样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如檀传宝教授所言,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探究他们可能不全知道的劳动世界,让老师们构建他们可能不全知道的劳动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不仅要学会做一名好的劳动者,也要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积极带动劳动的“跨界”。

价值观重塑与审美观提升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功利主义、物质主义的盛行成为我们教育工作不得不应对的阻碍,青少年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塑造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教育一旦沾上功利,必然导致其本质变味,模式变形,孩子们被紧紧地锁在极其狭隘的功利主义的桎梏中。所以,才会有人认为只有大师巨匠的劳动成果值得称赞,而忽视了清洁工人的辛勤劳动让城市更加美好。

因此,本书着眼于价值观塑造的维度,设置“都是光荣劳动者”这一章节,并通过“谁是最美劳动者”的追问,让读者重拾对劳动的欣赏与尊敬,明白劳动的形式固然多样,价值却无大小之分。本书提供的劳动知识、技能的学习材料精彩纷呈,但都旨在帮助青少年确立起保障其幸福人生的劳动价值观。

从孩子的角度看,这本书从介绍不同职业开始,引导孩子们认识不同性质的劳动。从科学家们用脑力劳动改变世界,到保洁员们用体力劳动美化城市,让孩子们学会审美,欣赏不同劳动背后的美与意义。当孩子们在树立正确道德观后再去欣赏劳动的“美”,就能明白劳动之美之价值不仅能给人以情感慰藉,更能起到教化作用,激发孩子们对劳动意义的感悟。

从教学工作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也为育人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书中有这样一个部分,引导孩子了解“看得见的劳动”和“看不见的劳动”,还举了例子,如列车上,保洁员在打扫,我们都看得见;而列车上所有设施的设计、制造,我们看不见,但在享受劳动的成果。在这样的解读中,让学生既能珍惜“看得见”的劳动成果,又能领会到“看不见”的劳动成果的珍贵指之处,不就是作为老师的教育方向吗?此外,让孩子计算一顿家庭晚餐的价值,用填写人生负债表的方式去反思与他人劳动的关系……这些活动富有趣味,在过程中不知不觉完成对孩子价值观的引导,这些都充分说明,只有青少年自觉思考,能动探索,育人才落到实处。

关于劳动教育的读本丛书纷繁不一,只有教育性与可读性兼具,摆脱说教,给人启发与思考,方能真正打动读者。《你不全知道的劳动世界》这本书不仅链接了传统的劳动、古代的劳动、现实的劳动,更有走向未来的劳动,代表了真正劳动教育的方向。不论是青少年,还是家长,或是教育工作者,都能在这本书中发现和接受关于劳动与劳动教育的真谛。(作者系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富春七小校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