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投稿|爸爸的摔跤垫:《摔跤吧!爸爸》影评

 欧陆思想联萌 2021-03-12

爸爸的摔跤垫

这是我第一次观看印度影片,影片的代入感让我深感震撼。首先,影片在播放前声明:“此电影没有杀害动物。”这种带有的印度宗教色彩贯穿整部影片。例如,爸爸为了保证女儿身体营养,破坏宗教禁忌,给女儿吃鸡肉。站在一旁的妈妈虽然强烈反对,但也不敢在“疯狂的爸爸”面前固执己见。其次,大部分的观众都会想到自己的爸爸。无论自己的爸爸是不是荧幕中的男主,它都会深深刺痛自己的内心。对于不善表达爱的中国人来讲,父爱也会让其不禁流泪。此外,女权主义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在最后一场摔跤决赛中,爸爸对女儿说:“只有成为榜样,才不会让人遗忘。这场比赛不是为了她自己而战,而是为了世界女性而战。”从我个人观点而言,女权主义是一个要求平等,但又是不平等的划分。因为主权本身就不分男权还是女权。     

这部电影给予我们多方面的观看视角,而且产生观看者的共鸣。但我想从对《摔跤吧,爸爸》的影片名本身做一个简短评价,道出我拙劣的想法。   

爸爸一词我理解为两层含义。其一,指爸爸的泛指含义,即生活中的爸爸。大部分的爸爸都会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给予自己的孩子身上。他可能不会考虑你是否真的喜欢或愿意完成他的梦想。但我们也会安慰自己,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我们也回报爸爸为我们的付出。这样我们和爸爸之间形成了一个互为紧密、不可分割的网络,责任的重担平摊在彼此的身上。你可能问过自己:我的梦想是什么呢?这是我的梦想吗?我为什么要遵从爸爸的旨意?但当女儿看到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并对她们投已羡慕的目光的结婚的姐姐时,她们才能理解父亲的选择。的确,父亲过于蛮横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女儿身上,可是生活在乡村的女儿还有其他的选择吗?其二,我更愿意将爸爸理解为“疯狂的爸爸”,那个为梦想忘却自我的、不顾一切的爸爸。爸爸是一个象征符号,代表正在拼搏的自己。在追梦的道路上,我们忽视他人对自己的冷嘲热讽,忘却自己身心的合理界限,打破一切明令禁止的信条和毋庸置疑的经验。爸爸强迫女儿穿短裤和T恤、与男孩子抗衡、参加从不允许女孩子上场的比赛,女儿从胆怯和羞辱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梦想。在追梦的过程中掌声取代嘲笑、赢得民心、找到真正的自我。

爸爸曾去努力申请用于专业摔跤的摔跤垫,他渴望自己的女儿能在摔跤垫上训练、比赛,这也是他的梦想:站在摔跤垫上赢得世界比赛冠军。即便他没有申请成功,他给女儿画了一个理想的“摔跤垫”。影片中女儿幻想站在了摔跤垫上,享受这里给她带来的荣耀与光辉。爸爸与女儿再一次建立起关系,爸爸在幻象中将女儿误认为自己,为了梦想中的摔跤垫而战斗!但现实是女儿站在摔跤垫上赢得国家冠军、世界冠军,爸爸从未踏上摔跤垫。毋宁说爸爸为女儿付出与牺牲,不如说爸爸在幻象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他的心中他已经站在摔跤垫上。在影片结尾,爸爸面对实现梦想的女儿时说:“你是我的骄傲。”这是女儿等了十多年的话,也是爸爸等了一生为自己说出的话。

👇支持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