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音乐梦想逼疯的“中国梵高”

 8号风曝 2021-03-12

大家还记得《我的滑板鞋》吗?

“摩擦摩擦,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庞麦郎的这首歌当年火遍大街小巷,是男女老少都会哼一句的程度。

可不曾想七年过去,再听到庞麦郎的消息居然是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01 “精神分裂”的庞麦郎

凌晨,庞麦郎的经纪人白晓发布视频称,庞麦郎因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在2021年初被强制送进精神病医院。

视频中,经纪人说庞麦郎的商务以后很难进行下去,所以他犹豫和压抑了许久,决定说明现在的情况。

早在2018年,庞麦郎就有过商演时临时跑路的情况,白晓当时想对活动主办方解释清楚,但又想给庞麦郎多一点时间恢复,才一直对外界守口如瓶。

据经纪人描述,他在庞麦郎身上看到了“梵高的影子”。

他说庞麦郎一直没有放弃音乐,许多歌都是他在疾病折磨下写的,但在恢复正常之后又不愿给别人看,过得很拧巴。

2018年,白晓觉得庞麦郎的状态越来越差,从130斤瘦到了80斤,甚至感受到他的生命在渐渐地消失。

有很多时候,他担心庞麦郎会在精神分裂的情况下做出伤害自己生命或者他人生命的举动。因为即使他们朝夕相处了六年,在病情发作时庞麦郎甚至有好几次都想要杀掉他。

在今年年初,庞麦郎终于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被强制性带进了精神病医院。

今天,庞麦郎老家的村支书确认了他因为精神病入院的消息,透露他是因为发病后殴打父母被送往医院,已经是第二次入院。

在视频的最后,经纪人称自己虽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他坚信庞麦郎就是“中国版的梵高”。

庞麦郎是不是梵高,大众自有评断。但说到底,他也许更像被围观的堂吉诃德。

02 走红的滑板鞋

2014年夏天,一首伴着粗哑汉中口音和魔性的旋律歌词的神曲《我的滑板鞋》广为传播,只听一次,就能让“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有人说真正听得懂的人才知道庞麦郎是不可多得的旷世奇才,才知道看似粗俗的歌曲蕴含着多么丰沛的情感。

“台湾基隆出生”的庞麦郎在那年夏天迅速走红。

带着明显的陕南口音,和一张成熟的脸,庞麦郎却一直坚称自己是台湾人,90后。后来被媒体多番质疑后,他终于忍不住改口自己是“祖籍台湾,大陆长大”。

(via. 人物)

也是自走红那天起,庞麦郎和媒体之间似乎就筑起了高高的隔阂。

第一次接受采访时,庞麦郎满怀戒心,多番交涉勉强同意后,又提出要上封面,且要带着大名“约瑟翰·庞麦郎”,答应采访之后又拒绝录音。

(via. 南都娱乐周刊)

突然的走红给了庞麦郎一个措手不及,这是接洽他的记者最大的感受。

这份失措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之后《人物》用一篇《惊惶庞麦郎》将他在走红半年后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记者的描写中,庞麦郎生活在不足十平方无窗的逼仄旅馆房间,被单上是“硬掉的、透明的皮屑、指甲、碎头发和花生皮”。

走红后,他频繁更换手机号码,不联系任何人,因为觉得自己“火了成了肥肉了,哪个都想来割一刀”。

(via. 人物)

华数把他捧红后,他因为公司是文化公司不是音乐公司深觉上当受骗,鸽了两百场演出发誓再不踏入北京半步。

各大卫视邀请他上节目,他也因为不够国际化、自己不是主咖等各种原因拒绝。

(via. 人物)

报道如一把利刃把庞麦郎赤裸裸地剖开,让他毫无防备地在公众面前“现出原形”。从此“狡黠、善变、惊惶”成了他的标签。

自那之后,更多骂声向本就饱受争议的庞麦郎涌来,他更“红”了。后来他回忆称,记者用笔作刀,刺穿他最后一点尊严。

(via.庞麦郎微博)

这之后他又深陷和原东家华数文化传媒的解约风波中。

在争议中庞麦郎和华数各执一词。庞麦郎坚称《滑板鞋》是因为他的发布意外走红,而华数却认为是在公司的包装下才有了这首歌的成功。

此外,有关合同签订、演出收益、经济事务双方的观点也都大相径庭。

最终华数起诉了庞麦郎的违约行为,他在当时可能要面临天价赔偿。庞麦郎选择了不应诉,于是被列入了失信人员名单,从此不能乘坐飞机。

(via. 在人间)

这场纠纷是否最终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至今无从知晓,但庞麦郎也在争议后回到汉中老家,2018年之前他不敢轻易去北京,怕被找麻烦。

有电视台曝光了他的家庭住址和身份证号码,越来越多的媒体蜂拥而至去采访,还有记者偷偷找到他的老家,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私下拍摄。

庞麦郎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消遣,大众爱听他把陕西称为“孟加拉斯图”,把汉中说成“加什比克”,北京则是“约西里约”,说自己的全名是“孟加拉斯图·加什比克·什尼亚克·约瑟翰·庞麦郎”。

(via.三声)

多有意思!多好笑!

可庞麦郎把这笑声当成了褒奖,误以为自己真的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他办演唱会门票价格要定在1000一张,因为“演唱会门票就该是这个价格”,任何一场效果不佳的演出在他看来都是“没有去现潮”或者“宣传不到位”。

(via. Vista看天下)

大家都在开玩笑,只有他把庞麦郎的世界当真了。

03 落地的梦想

乡村青年庞麦郎认认真真地做起了一场关于音乐的梦想。

这两年,庞麦郎和媒体的关系有所缓和,不少媒体都去过他的老家。

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务农,五亩田地,三间平房,庞麦郎的家庭条件和他的形象差别不大。

他的家简陋又破旧,墙壁上还能看到斑驳的青灰色印记。

(via.在人间)

房间里一床一桌一电脑,就成了他音乐创作的小天地。

(via.在人间)

从2014年开始,成为“明星”之后的这几年,他几乎把所有收入都花在了音乐上。

(via.在人间)

他常跑去各地的livehouse表演。但来听他唱歌的人并不多,一场演出的门票收入下来,刨去场地费和行程住宿的费用,几乎所剩无几。

有一次庞麦郎在合肥表演,门票预售仅仅卖出去九张,最终只来了十七个观众,1500的门票总收入扣掉500块场地费,还不够两人的路费和住宿。

(via.在人间)

经纪人白晓曾经对媒体表明过经济情况很困难,他觉得庞麦郎的路是一条“死胡同”,还透露因为庞麦郎不愿意上节目挣流量,巡演又没票房,两人还闹过不愉快。

(via.在人间)

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庞麦郎经常要靠网贷来应付开销。他在经纪人的劝说下开始接许多小型商演,一场演出能挣两万左右,庞麦郎能分到六成以上。

吴克群看过庞麦郎的商演视频,他深受触动。

“他在台上表演,台下没有一个人真心在看他,而且他最后没有一个人鼓掌或者是有任何的回回应。那个声音对我来讲很像一个呼喊,无奈。”

吴克群去到了庞麦郎的老家,想以他的经历写一首歌,两人对饮交谈。

几杯酒下肚,曾经饱受舆论困扰的庞麦郎说出心声:觉得那些负面消息很不公平。

谈话间隙吴克群还问他:你会感受到自卑这两个字吗?

庞麦郎只说了句“我觉得”,便一歪头,一瘪嘴,说不下去了。

从默默无闻突然一夜爆红饱受争议,再到无人问津,他背负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livehouse的观众寥寥无几,商演时台下的宾客们只有在《我的滑板鞋》响起时才会停下手中的筷子,拿起手机像在景点观光打卡一样拍摄他。

几乎没人真正把他当成一个歌手,大家只觉得他是一个新鲜了一会儿又过气的网红,很快便消失在信息洪流中。

可他也许把那些或调笑的,或讽刺的,或真诚的言语,一股脑都当成了对自己才华的评价,才把自己困在这条死胡同里不愿出来。

其实,可能他也没法儿再出来了。

2019年年底,庞麦郎发微博宣布自己重回公众视野。

他还创立了一个滑板鞋品牌“sonartime”,大概是想做一些更商业化的尝试来为自己苟延残喘的音乐事业续上一把火。滑板鞋的售价从三百多到八九百不等。

但那个大家都在“摩擦摩擦”的时代早就已经过去了,甚至连他宣告回归的这条微博转评赞也才寥寥二百多。

他做直播带货,卖自己的滑板鞋,

争取更多曝光,积极接受采访,还说自己会多多参与电视综艺,

对音乐的执著也没有减退过半点。

但事与愿违,他的歌曲,包括那首最出名的滑板鞋都很少有人再提起,实体滑板鞋也在年初正式下架。

经纪人在视频中说,他们一起做出了滑板鞋之后,庞麦郎穿着鞋在酒店跳迈克尔杰克逊的滑步。

那是他这几年来见过的庞麦郎最开心的样子。

《我的滑板鞋》中最动人的一句歌词是:

“时间,时间会给我答案。”

导演贾樟柯曾从中听出一番愁绪,说他唱的是“准确的孤独”。

但没人想到,走红第七年,喧嚣散去,时间给庞麦郎的答案竟会如此让人唏嘘。

资料来源:

  1. 惊惶庞麦郎,《人物》

  2. 约瑟翰·庞麦郎:他的魔鬼步伐你永远不懂,《南都娱乐周刊》

  3. 庞麦郎穿着滑板鞋去哪儿了?,《在人间》

  4. 独家调查庞麦郎 他真是个“精神病”人吗?,新浪娱乐

  5. 庞麦郎的平行世界,《Vista看天下》

  6. 吴克群新歌对话庞麦郎,吴克群工作室

  7. 庞麦郎和他的国,三声编辑部

  8. 庞麦郎微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