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不起,庞麦郎根本没病

 laer101 2021-08-25

GIF

庞麦郎,一个快被大家遗忘的名字。

再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他住进精神病院的热搜。

3月11日晚,庞麦郎的经纪人白晓在网上发布视频,称庞麦郎因精神分裂,被强制送进精神病院。

消息爆出后,网友众说纷纭。

有人讶异于他的极端,也有人惋惜于他的才华。

此后,这则消息和热搜上的其他消息一样,突然出现,然后骤然消失。

彷如石沉大海,只激起一阵涟漪,接着便不见踪影。

而真正关心庞麦郎身体病痛的,或许只有极少数。

最近,庞麦郎走出医院,接受了《紧急呼叫》和《红星新闻》的访问。

他与记者谈音乐、谈理想,谈自己住院时的这段经历。

他依然热爱音乐。

他说:“音乐对我来说是梦想,是人生的救赎。”

在他看来,精神分裂只是疾病中的一种,应该客观对待,不应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它。

毕竟,只要是疾病,就终有可以被治好的一天。

“谁都会生病,但这个病会治好,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会是一个正常人”。

天才向左,疯子向右。

以前提起庞麦郎,人们总觉得他有些“疯”。

但这次面对镜头,他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清醒。

颇有种堪破人生无常的恬静淡泊。

GIF

如今,距离2014年那场短暂的爆红,已经过去了7年。

那一年,庞麦郎凭借《我的滑板鞋》爆红全网。

大街小巷全都流传着这样的曲调:

“摩擦摩擦,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一步两步一步两步,一步一步似爪牙……”

GIF

这个有些滑稽、又有些怪异的瘦弱男人,受到了精英阶层的力捧。

贾樟柯透过《我的滑板鞋》,听出了“准确的孤独”。

名嘴窦文涛,对《我的滑板鞋》赞不绝口:“我必须跟大家严肃地说,我很喜欢这首歌。”

GIF

30岁的庞麦郎,由此迎来了自己梦一般的荒诞人生。

2015年初,虾米办了场“独立音乐人年度盘点”。

饱受争议的庞麦郎,斩获了“年度十大新人之首”。

他的《我的滑板鞋》,获评“2014年度Top20金曲”。

迈着自信的步伐,庞麦郎就这样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可他做梦也没想到,这将是他离梦想最近的一次。

这种高开低走的爆红路径,为他后来的悲剧人生写下了注脚。

GIF

草根走红,带来的不只有名利与赞赏,还有铺天盖地的质疑与嘲讽。

这些质疑,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音乐,二是言行。

他的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工业标准背道而驰。

听起来五音不全,荒腔走板。

他的言行,与世俗的道德标准格格不入,不但表达困难,而且谎话连篇。

他明明是陕西人、是80后,但接受媒体采访时,却硬说自己是“来自台湾基隆的90后,名字叫约瑟翰·庞麦郎”。

结果,没过多久,他就被媒体打脸了——

本名庞明涛的他,1984年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

讲话时,他操着一口浓重的陕西口音,和他口中的台湾省毫不搭边。

舆论开始一边倒地攻击他,觉得他是个疯子,是个小丑。

只有经纪人白晓,始终无怨无悔地陪在他身边。

同时,白晓也是能和庞麦郎真正交心的几人之一。

白晓认为,庞麦郎之所以撒谎,是由他骨子里的自卑导致的。

因为在庞麦郎的认知里,如果他只是一个生于乡野、以务农为生的农民,那他的名声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害,旁人会瞧不起他,不再找他演出。

那些不真实的东西,其实只是他内心的保护色。

GIF

或许,正因太过自卑,所以庞麦郎才会对引领时尚前沿的“国际化”心向往之。

他一心想抹去自己身上的乡土气质,往“时尚时尚最时尚”靠拢。

他给汉中市和宁强县分别起了个洋气的名字。

前者叫“加什比科市”,后者叫“古拉格镇”。

他用这两个洋气的名字,建立起了心目中的乌托邦。

这个音乐王国中的“怪人”,似乎一直活在自己的想象当中。

但讽刺的是,华数唱片当初之所以看上他,愿意去力捧他,恰恰得益于他那貌不惊人的外形和“土掉渣”的个人气质。

这种外形和气质,让公司有了明确的炒作方向。

而这种炒作方向,刚好是庞麦郎所鄙夷、不屑的。

所以刚走红没多久,庞麦郎就用“叛逆”的言行,把公司、媒体、网友全都得罪了个遍。

GIF

安迪·沃霍尔曾说:未来每个人都能在十五分钟内出名。

而当下,正是一个让人快销式的圆梦的时代。

底层素人距网红明星,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但真正能承受住爆红所带来的人生波动的,却往往屈指可数。

很多网红,都被流量吞噬,在成为集体狂欢的牺牲品。

有的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有的被名利裹挟失去了自我。

而庞麦郎,便是其中之一。

走红初期,大家觉得他哗众取宠,和趋利而生的网络红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直到深入了解,人们才猛然发现,他不一样,他认真了:

“我的梦想就是做音乐,成为一个艺术家。”

人们越是不看好他,他越要用尽全力,证明给大家看。

他心里燃着一团火,憋着一股气。

除了死亡,没有任何东西能让这团火熄灭,让这股气释放。

GIF

而他个人的悲剧性,恰恰也正在于此。

他把多年来获得的收入,全部投入到音乐上。

可这些音乐,却再没有给他带来任何俗世上的成功。

同时,他对互联网的自我营销,也一无所知。

他相继拒绝《中国有嘻哈》《奇葩说》这样的头部平台。

他不信任互联网,不愿意注册短视频账号做推广。

旁人爱莫能助,只能让他一点一点地归于沉寂。

GIF

14年到17年,庞麦郎在livehouse开了40场演唱会。

最惨的一次,演唱会现场只来了7位观众。

保安的数量比观众都多。

那场面,可想而知该有多尴尬。

再后来,他就过得更惨淡了。

没有演唱会可办,他只能用其他方式糊口。

他到农村的婚宴上唱《我的滑板鞋》,他在舞台卖力献唱,底下的人却只顾吃喝。

疫情期间,他终于开始直播带货,卖滑板鞋。

因定价过高,最终只卖出去3双。

其间,有人对他冷嘲热讽。

他有些生气,但也无可奈何。

于是,在媒体眼中,他就成了落寞的“悲剧追梦人”。

前几年,人物杂志为庞麦郎撰写的《惊惶庞麦郎》曾反响热烈,流传一时。

这篇文章,对他并不友好。

把他写成了一个油腻猥琐、生活窘迫的过气艺人。

接受人物采访时,庞麦郎正住在上海的小旅馆里。

那时候,他生活的唯一乐趣,就是在凌晨五点,收看法语动画版的《西游记》——

“打开电视只有法语频道能看,他不懂法语,仍坚持收看……”

这种乐此不疲重复,映衬出了他骨子里的执拗。

它不仅投射在电视节目上,还投射在他的音乐追求上——

他总是孜孜不倦地践行心中所想,像极了西行的取经人。

只不过,他要克服的,比九九八十一难多多。

GIF

GIF

成名之后,庞麦郎掀起的最大争议,主要在于——他到底是有才还是有病?

毕竟,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他可能连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具备。

他所拥有的,只有一腔真情实感和不易察觉的艺术直觉。

《我的滑板鞋》是他从真实经历出发,创作的一首歌。

歌中的滑板鞋,曾让他梦寐以求。

歌词里的“这是我生命中美好的时刻”“有了滑板鞋天黑都不怕”,都是他真实的心理写照。

而他创作的其他歌曲,同样也蕴含着一股别样的愉悦与疾苦。

他用《陌生的魔术师》,回忆了小时候第一次看到魔术表演时的新奇体验:

“他表演了自己的魔术,他们如此神秘而且捉摸不透的眼神,在他手里的面纱瞬间化为乌有……”

他用《摩的大》,记录了工友和别人飙摩托车,对方卑鄙地把他踢下车,他受了伤要去打吊针:

飚客

“他一脚把我从摩的上踢下地,卑鄙真卑鄙卑…卑…卑…卑卑卑卑……”

庞麦郎用粗粝的词调,记录下了以他为代表的小镇青年。

字里行间,藏着小人物的悲欢与大社会的映射。

荒诞中带点摇滚精神,真实中带点理想主义。

正因如此,所以有些人,喜欢把庞麦郎比作“中国版的梵高”或“中国版的唐吉坷德”。

梵高和唐吉坷德,都在他们所处的时代,活成了一个“笑话”。

庞麦郎也是如此。

他们只能借着疯劲儿与韧劲儿,去抵抗那个他们不能理解的世界。

他们不安于现状,纵使卑微渺小,也要迎难而上,突围而出。

哪怕这种突围,只存在于自己的梦境中。

但至少,他敢于做梦,并敢于为此付出代价,到达过他原本一生也无法企及的天地。

或许,如此,便已足够。

GI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