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第一次投掷氢弹失误,飞行员冒着巨大的危险,安全返回

 历史客栈 2021-03-12

空军是一个高科技军种,飞行员驾驶着战机在瞬息千里的高速下飞行,执行各种危险任务,需要超乎常人的应变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尤其在面临飞机故障时,更是考验一个飞行员综合素质的时刻。

西方国家的飞行员,接受的理念就是自己的生命第一,战机只不过是一件归自己使用的武器,所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哪怕还有操纵的能力,往往也会弃机逃生,任凭飞机坠落。

而我军空军自创建以来,飞行员在这种千钧一发的危险面前,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努力尝试将战机操控着陆,或者努力使失控战机向偏离城镇乡村的地方坠落。

今天我们介绍的这位英雄飞行员,就是在第一颗氢弹投掷中负责驾机投弹的空军少将:杨国祥。

杨国祥1929年出生于云南玉溪洛河乡一个彝族山村,1948年,杨国祥加入了我党组建的“云南民主青年同盟”,新中国成立后,杨国祥参军,被保送到东北航校学习,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空军飞行员。

当时,东北航校条件非常简陋,训练用的飞机都是处于报废状态的日本和国民党的飞机修理后重新使用,教官也大多都是日军投诚的飞行员和国民党起义的飞行员。

不过,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杨国祥和同学们还是非常用功,他们听不懂日语,就和日本教官反复用手势和肢体语言交流,就这样,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从东北航校毕业,并投入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展示了新中国空军的风采。

1956年全军大比武时,杨国祥所在的部队提出:谁取得比武第一名,谁就代表沈阳军区空军部队到北京,亲自向毛主席汇报!

这在当时是一种无上的荣誉,年轻的杨国祥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到了10月,在彭德怀等五位元帅、一百多位开国将军参观的空军大比武中,杨国祥不辱使命,取得了空军第一名的佳绩,如愿以偿地见到了毛主席,被喻为“彝族雄鹰”。

众所周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是新中国国防与科技腾飞的标志,其中,大家往往对第一颗原子弹印象深刻,而对氢弹都有些模糊。其实,氢弹无论从技术还是威力来说,都比原子弹更加强大,而且氢弹是新中国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出来的,更能体现我国国力的巨大进步。

我国第一颗氢弹是在1967年6月17日试爆成功的,但是,要让氢弹具有实战价值,还要能空中投掷,如果用普通的轰炸机投掷的话,很难躲避氢弹剧烈爆炸的杀伤力,而采用中远程导弹投掷的话,精准度又难以保障,所以在寻求运载工具时颇费周折。

直到1970年,国防科委决定采取“强-5战机”运载投掷氢弹,“强-5战机”是我国研发的多用途歼击机,爬升飞行速度快,投掷氢弹后可以快速驶离现场。

这个任务神圣而又危险,需要挑选最优秀的飞行员才能完成,最后,杨国祥光荣地成为最佳人选。

杨国祥接受任务后,因为是高度机密,没有跟家人告别,就秘密来到了西北核实验基地,进行了数百次模拟训练,确保万无一失。

1971年,周总理亲自拍板,正式的氢弹投掷爆炸实验定于1971年12月30日13时进行,由周总理亲自坐镇北京指挥中心遥控指挥,罗布泊的核实验场则由我国核专家朱光亚等人现场指挥,参加实验的专家、领导和部队官兵足足有数千人。

到了实验的那一天,天气晴好,万里无云,12点20分,杨国祥驾驶着“强-5战机”,载着已经打开保险的巨大的氢弹腾空而起,飞临罗布泊爆炸实验场后,杨国祥又准又稳地瞄准了靶标,沉着冷静地按下了投弹电钮。

可是,谁也没想到,之前数百次模拟训练都没问题的电钮,此刻却突然失灵了!

杨国祥没有慌,仔细检查了所有的仪表,又尝试了几次,结果还是不行,杨国祥果断地将故障情况报告给基地,并请求基地准许他应急投弹。

所谓“应急投弹”,就是采取俯冲式投弹,利用巨大的惯性和应急按钮,将氢弹抛出,但是危险也很大。

基地同意后,杨国祥调准机头俯冲后,按下了应急按钮,可是,再一次出现故障!

这时,油表显示飞机只有40分钟的飞行时间了,按照计划必须返回!

怎么办?此时氢弹已经打开了保险,剧烈的碰撞随时都可能引爆,该如何处置?

(图: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现场)

对于飞行员个人来说,立刻跳伞,让飞机处于无人驾驶状态,载着氢弹飞到遥远的地区爆炸,是最安全的,也是最简单的。可是,战机飞到哪里?飞到腾格里湖爆炸,这块沙漠绿洲就毁了,飞到基地?那里还有数千人的专家领导和同志们!

杨国祥深知,绝不能听任飞机载着巨大杀伤力的氢弹以坠毁的方式爆炸!而且,一颗氢弹的研制,牵系着国家和人民多少心血与财产?但凡有一丝希望,也不能这样让它白白损失!

唯一的方式,就是凭着自己高超的技术,驾驶战机安全着陆!

如果问杨国祥对什么最有信心,恐怕就是自己的飞行技术了,几十年的飞行员生涯、两千多小时的空中驾驶经验、无数次高难度任务,杨国祥与飞机有着一种难兄难弟般的信任和默契,他相信自己,也相信战机!

于是,杨国祥紧急将自己的想法报告给基地,基地经过紧张商议后,果断批准,并紧急撤离所有实验人员,只留下基地司令员和调度人员坚守岗位。

杨国祥关掉加力,飞机缓缓地向基地飞回,降落时,杨国祥使出平生所能,全神贯注地熟练操作,让飞机又平又稳地降落在了跑道上,而氢弹也毫无反应,像一个熟睡的蛋宝宝。

事后,经过仔细检查,发现是罕见的电钮电板短路,但好在氢弹安然无恙!

经过周总理和相关部门的商议,决定于一个星期后再次进行实验。

1972年1月7日中午12时30分,杨国祥再一次飞临实验场上空,这一次,氢弹终于在国人的期盼和世界的关注下,成功投掷爆炸,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国防科技的巨大成就!

(参考资料:《罗布泊丰碑》《云南日报》《云南民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