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布泊军旅岁月

 menlijia 2022-08-02 发布于内蒙古

我是余文斌 ,是辽宁省实验中学66届初三四班的学生。

一九六九年二月份参军到吉林省海龙县,部队番号是坦克第四师第十五团。


我于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二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九七零年至一九七二年一月我随部队到新疆执行“二一四三”任务,同时执行“二一七九”任务。其中“二一”指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训练基地,“四三”指的是第三次原子弹地爆,“七九”指的是第九次原子弹空爆。


在执行“二一七九”任务时突然发生意外:强击机没能在原子弹空爆地点的上空标投弹,装置已完全解除保险,而且引爆装置保险全部解除的原子弹投掷不下来,只得带弹返航。这一意外事件发生时,我就在现场。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相继成功地完成了首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破之后就开始研究氢弹的投掷问题,最后选择用强-5战机来完成本次的实验。为了保证这次实验的万无一失,科研人员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考虑各种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天气的影响、气流的变化等。终于在1971年的12月30日下午,由杨国祥来驾驶飞机,进行这次实验。下午一点,信号弹准时地发送到天空中,驾驶员杨国祥驾机飞往核试验区。杨国祥一边飞行,一边接受指挥员发出的指令,随时汇报自己周围的情况。当到达预定位置的预定角度的时候,杨国祥按下手里的投弹按钮,但是氢弹却并没有落下。他确认了自己操作无误之后,他立刻呼叫塔台,开始应急投弹。打开紧急投弹系统之后,氢弹还是没有被甩出去,进行了三次之后还是不能成功,此时的飞机油量已经不足以进行第四次尝试。此时周总理也很焦虑,告诉飞行员:实在不行就跳伞。杨国祥也知道这是保证自己安全的最好的做法,但是一旦他跳伞了,飞机就会不受控制,最后会被氢弹炸毁,实验也不能成功,大家的努力就会白费,所以他拒绝跳伞离开而是选择带弹着陆。这样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旦过程中氢弹掉了下来,那么伤害将是致命的。在杨国祥的坚持下,最终组织同意他的请求,并且撤离地面人员,为可能发生的意外降低风险。在塔台的指挥下,在众人的担心中,飞机终于安全降落到了地面。(摘自网络)


我在现场和全体参加试验的科研人员指战员官兵一起经历了这一惊心动魄的时刻。经过后来细致的检查发现原来是有一颗螺丝拧的太紧了,导致无法放出氢弹。直到1972年1月7日,才最终完成了这次的实验任务,顺利地投下氢弹。


我于一九七六年二月份从部队复员回家。回家后,辅导二个弟弟参加了一九七七年全国统一高考。那年两个弟弟都成功考入了大学。随后我参加了一九七八年全国统一高考,并考入了沈阳机电学院,现在的沈阳工业大学。我和两个弟弟三个人先后考入大学这一消息轰动了我当兵所在的部队。


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工作。


二零二一年七月一日,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岁生日,此时我因在党时间超过50年(1971年4月1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到2021年7月1日),荣获在党50年荣誉称号。


文字 余文斌

审编 张台安

制作 佟丽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