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土,责无旁贷(非虚构)

 燕鼎文化 2021-03-12

走进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他们的工作有许多特别精细之处。例如,所有大门都打开半扇,使得每一个进出的人都不必开门,不用触碰门把手;电梯里预备了纸巾,并用醒目的文字提示人们:“朋友,请您手持纸巾按动按钮”……。

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每个工作人员都会说,这样就减少了人们接触新冠病毒和各种细菌以造成感染的机会呀!

哦,我显得“老外”了!

青龙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就医居民和职工、来客考虑得如此具体,其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一定做得不错。那么,他们是如何而为的呢?

2020年1月20日,腊月二十六,为总结一年工作,共迎新春佳节,青龙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了职工联欢会。开完这个联欢会,大家就都准备投身春节假期,与家人欢聚团圆了。

徐俊杰此前多年担任韩村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2020年初,房山区卫健委实施干部轮换,将她“换”到青龙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主任。

1月16日,她来这里报了到;20日,她头一天来这里上班并参加了职工联欢会。全体干部职工对她的到来表示欢迎,她则表示,要继承中心以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大家一起团结奋斗,共同开创中心工作新局面。

联欢会上,职工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一派喜庆。谁都不曾想到,一个严峻而复杂的局面正在等待着他们——当晚6点,房山区卫健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的有关情况,对防控工作进行了紧急部署!

“这事儿不简单!”下午5点多,徐俊杰接到会议通知时突然一阵晕眩。

在房山区各医疗机构中,她是少见的女将,但她为人正直,爱好学习,思考得法,管理有方,在韩村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职期间,曾带领单位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首都文明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她本人也曾被评为房山区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全国“群众满意的社区医生”等。

或许是连续多年过于劳累,去年下半年,她常感身体不舒服。后来一查,竟是出现了子宫肌瘤。12月25日,她做了子宫切除术。因为是年底了,单位里事务多,她手术后没有休息就上班了,紧跟着就是系统内干部轮换。她本想,到青龙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先把人员和环境熟悉一下,然后借着春节放假自己也连着多休息几天。不想,这回休息不了了。更为关键的是,自己头一天来这里上班,想熟悉人员和环境但还没来得及,就有如此形势需要面对,她感受到了空前巨大的压力。

不过,她很快冷静下来。多年从事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工作,她也算是“久经沙场”了。特别是2003年她所在辖区内居民曾出现“非典”患者。当时她主管业务,经常出入发热诊区,对防控疫情工作颇有心得。“各种困难局面都应对过,眼前的坎也一定能迈过去!”想到这里,她立即打起了精神。

区卫健委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她和党支部书记张宗力、副主任李景思不约而同地凑到一起,开始为贯彻会议精神碰意见。“咱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百姓健康的守门人、守护人,所以,面对突发的疫情必须高度重视,要在第一时间拿出工作举措!”她说。但从哪里入手呢?“马上翻看一下咱们的家底,看看防控医疗物资的储备情况,不足的部分,马上联系购买,特别是防护服、N95口罩等!”这时候,她当年参加战“非典”的经验起了重要作用。说到“马上”这个词时她特意加重了语气,因为她知道,动手晚了就难以买到了。

对她所说,张宗力、李景思都表示赞同。三人还商定,取消春节休假,同时加强宣传,让大家都知道防控疫情的形势与任务;启动应急预案,促使大家都进入临战状态!

三人经过碰头,明确了工作方略。次日上午,院委会会议紧急召开,会上传达了区卫健委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拿出了《青龙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方案》。

此《方案》为1.0版。后来,依据疫情态势和国家卫健委不断修改、发布的指导方案,此《方案》又经多次修改,至4月初已出到第4版。

依照方案,中心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心主任徐俊杰、党支部书记张宗力担任,副组长除了李景思、孙燕侠、杨建明三位副主任,还有院委、办公室主任杨海鹏,院委、防保科长崔宝恩,院委、门诊业务组长隗连杰,医技科室主管院委胡玉增和护士长赵学明、药械科组长陈志刚等。

领导小组成立后,又进行了责任分工,要求各部门和全体职工及时发现和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了解疾病特征与可能的感染来源,规范密切接触者管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依照方案和三位领导头晚的商定,负责疫情防控相关物资、药品、耗材等供应及储备工作的陈志刚带领有关人员立即行动。他们反复与相关资源单位联系,历尽艰难,采购到了充足的物资、药品和耗材等,在保证中心需要的同时第一时间对下属社区卫生站进行发放。

由此,青龙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战“疫”的大幕全面拉开!

加强疫情监测,严格病例筛查,是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青龙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战“疫”中首先注重规范设置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一方面,对所有来院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流行病学史询问。对体温超过37.3°C或者有可疑流行病学史的人员,引导其至发热诊室进行筛查。另一方面,认真落实发热病人登记报告制度,发热门诊对接诊的不明原因发热、咳嗽病人及时进行排查。中心医务人员按照要求对辖区内相关人员(密切接触者、高风险人员、来或返京人员)进行居家隔离管理。

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卫健委及各上级部门相关要求,重新梳理、进一步完善了院感控制相关制度,制定了《院感控制指南》,并组织各科室人员认真学习,细化责任。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要求进行空气消毒。

设置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这项工作,由业务主管副院长李景思负责。他是一个勇于担当,极度认真,工作起来有板有眼的人。为做好设置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这项工作,他带领中心相关人员深学细研,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卫健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及市、区卫健委工作要求,结合单位防控工作实际,适时制定了《青龙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预检分诊制度》。此《制度》明确提出,开展预检分诊工作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了解疾病特征与可能的感染来源,规范密切接触者管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对于“病例发现”和“病例报告”的程序和要求,《制度》作出了严谨而明确的规定。所有这些规定,都为整体防控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病例筛查工作开始时,预检分诊设置了医院大门入口处一道岗。随着疫情的变化,为进一步加强防控,正是依据这一制度,中心不断关口前移,加大“严防死守”力度,很快将一道岗增设为两道岗又很快增设到三道岗:除医院大门入口处,在门诊楼门口设置第二道岗,在各诊室设置第三道岗。

到第一道岗执勤,是十分艰苦的工作。当时正值寒冬,加之风雪肆虐,好几位上岗的职工都被冻感冒了。但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每个上岗的同志都没有只把这句话当口号。风雪中,他们持续地咬牙坚持。体温枪被冻得不灵敏了!这时候,他们想的不是自身,而是保证体温枪的正常使用。所以,在进出人员稀少时,他们就把体温枪揣到怀里。

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党员带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青龙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最值得骄傲之处。面对预检分诊第一道岗的艰苦,中心党支部及时设立“党员先锋岗”。所有党员积极响应,使得预检分诊第一道岗每天最繁忙、最寒冷的时段都有党员站在第一线!

在第一道岗执勤中,护士团队发挥了突出作用。平常,这些护士们都是风光靓丽的“小美眉”,但在护士长赵学明的带动下,一披上“铠甲”就全都成了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值守中,她们任劳任怨,遇到任何困难都不间断。出入人员高峰时期,她们一天要排查500多人,手腕和胳膊疼得都抬不起来了,但贴上膏药继续坚持排查。

预检分诊排查,不仅要面对变化无常的天气,还要面对可能被病毒感染的巨大风险。有个怀孕的小护士,本应一起排在排查岗。姐妹们觉得,必须把她“保护”起来,于是大家商量后决定,撤去孕妇的排查班。这就意味着,其他人要多上几个排查班,多增加几分风险。外人不知,当时她们轮值排查岗压力很大,因为她们还要值守120,还要值病房班……,每天从早到晚都是不堪重负,身心俱疲。但是,一重重困难没有征服她们反而被她们征服!她们利用微信自制《美篇》抒怀道:“我们共有一个神圣的名字,叫天使。我们本没有翅膀,是责任和使命铸造了我们的双翼,是人民的期待给与了我们前行的力量!”

对于干部职工付出的辛劳,中心领导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一方面,他们给予职工细微、具体的关爱。为尽可能减轻值守预检分诊岗所要面对的寒冷,给大家配备了军大衣、暖宝,还搭设了临时活动房。另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搞好院感防控,以保证大家的生命安全。且不说每天定时定点地对环境进行消毒,仅食堂就餐,就作出了诸多规定:第一,改变供餐方式,实行饭菜分批制作、职工错时就餐;第二,强化人员管理,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摸排,严禁有感冒、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的从业人员上岗;第三,在食堂设置一米线,并对餐桌进行遮挡,防止就餐人员密切接触……。中心领导如此而为,带来的是全体干部职工的感动和工作动力。大家纷纷表示:我们一定要当好人民健康的卫士,尽最大努力争取赢得这场抗击新冠病毒战争的胜利!

战“疫”,是阻击战,也是总体战,立体战。对于这一点,青龙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按照防控方案,在规范设置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的同时,各项防控工作有序展开。

新冠病毒为突发的新型病毒,对人们的认知和防控都形成了巨大挑战,所以做好相关知识和防控技能培训工作相当重要。据此,中心紧急制定了《青龙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培训方案》,并按照《方案》自1月23日开始,采取集中培训、分科室培训、个人自学、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多次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特别是如何穿、脱防护服,对于值守预检分诊、发热筛查室及120出车人员的生命安全万分重要,所以在开展这项培训时,中心及各科室均要求人人“过筛子”,不掌握穿、脱要领决不罢休。培训开展期间,徐俊杰、李景思、孙燕侠、杨建明等领导身先士卒。徐俊杰连续多日不回家,晚上就住在办公室,或集体或一对一地亲自进行指导、示范,直至中心每一个人都能迅速、自如地穿、脱防护服。

粗略统计,仅截至2月25日,全中心就累计培训医务人员480余人次,内容涵盖疫情防控知识、院感控制相关知识技能、防控防护技能、应急演练、新冠肺炎诊疗等。为使防控工作不留死角,中心对保安、保洁、财务、后勤、食堂大师傅等院内非专业技术人员也进行了新冠肺炎防控知识与技能培训。

大规模培训轰轰烈烈地展开,其它各项防控工作也同步进行。为解除居民对突发疫情的恐慌、焦虑情绪,中心及时撰写《致居民群众一封信》《致老年人一封信》并下发,还统一制作了宣传横幅、防控知识宣传彩页,在预检分诊台、诊室、基层防控卡点等地方悬挂、发放。同时,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方针,发现可疑病史患者及时组织力量会诊研判,发现疑似病例就地隔离并同时报区卫健委和疾控中心。

120,中国大陆的急救电话号码。生命只有一次,而时间就是生命。战“疫”以来,只要一个电话, 中心120急救车就会火速出动,风雨无阻。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各村、社区都处于封闭状态,司机得暇就熟悉路线,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努力克服。转运发热病人,具有空前风险性,但组长支劲松冲锋在前,所有参与进来的大夫和护士都无所畏惧。

中心共有包括所属9个社区卫生站在内的16支家医团队,服务着辖区内32个村、2个社区的居民。孙燕侠性格直率,快人快语,对工作和同事有一颗火炭般的心。战“疫”开始后,她主要负责各社区站防控领导管理和疫情上报、处理管理等工作。面对疫情,她带领家医团队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取消会议,通过电话、视频和微信群上传下达。为此,把每个团队的健康通电话在家医工作群、基层防控卡点、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公示,24小时不关机,时时都在线,及时普及防控疫情的科学知识,第一时间解答居民的疑问,对留观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不断派人下到各村、社区进行防控督查和指导,实现与32个村、2个社区的无缝对接,形成多方共管、多措并举、联防联控的“网格化”“地毯式”社区疫情防控管理新模式。

工作中,中心慢病科成员在科长张连峰的带领下冲锋在前。他们每天统计各个社区卫生站的排查、健康信息宣传等情况,制定并落实相关工作制度。面对群众的恐慌,他们细心安慰;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他们苦口婆心,答疑解惑。他们穿梭于全镇各个村庄和社区,无论是下雪还是刮风,从未停下脚步。由于“全副武装”,人们看不清他们的面孔,但大家都记住了他们奋斗的身影。

青龙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坨里分中心。战“疫”中,他们既和中心一样布防布控,又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搞好宣传,他们印制了彩页和小画册;为使大家掌握防控知识与技能,他们大力抓好培训;为做好预检分诊工作,他们设立三道预检分诊岗;没有发热门诊,他们就腾出2间房,作为临时发热筛查室。他们还按国家标准自行制作防病毒香包,发放给周边居民……。中心副主任杨建明具体负责分中心工作。他儿子正上高三,今年面临高考,但自春节停止休假开始,他就将儿子放在故乡哥哥家,长达两个月未去照管。他对防控工作如此专心、专注和奉献,带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有的早来晚走,各项工作抢着干;有的夫妻都是医护人员,但把孩子扔给老人就是半月或一月,天天相互鼓励着投身防控工作。

防控疫情是头等大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也是头等大事。因此,必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在这方面,早在2月15日,徐俊杰主任就带队到辖区内复工工地进行疫情防控指导,是全区对复工复产单位予以疫情防控指导的第一家医疗机构。此后至今,中心按照上级要求,主动联系青龙湖镇复工复产防控组,依照该组确定的重点单位,组织3个小组分别由三位副主任带队,以“一企一策”为原则,持续做好此项工作。有个单位,工人宿舍顶部没有天花板,造成空气串流,极具病毒传播、交叉感染危险。他们发现后,及时督导该单位进行了工人宿舍顶部改造。防保科长崔宝恩刚刚46岁就颈椎不好,眼睛也花,但他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中积极主动,付出了万般辛劳。现在,他的名字已写在了许多企业工地悬挂出来的标识铭牌上……。

2月中旬的一天,中心接到区疾控中心下发单,说是镇内坨里村出现一位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密切接触者。接到任务,防保科朱长河大夫等“全副武装”,紧急行动。他们来到坨里村后,立即让工作对象测体温、戴口罩,为其发放宣传材料和防护用品,要求其居家健康观察14天。对其提出的各种问题,朱长河等逐一进行耐心而专业的回答,使其疑虑全部消除。

也是在2月中旬,果各庄村出现20余名缅甸务工滞留人员,中心知情后紧急通知了该村所在社区卫生站站长裴亚光。裴亚光接到中心通知后,迅速加入到协助监测健康状况任务中来,协同属地民警、镇政府、村委会等部门人员送医送药上门。工作中,最大的障碍是语言不通。他设法克服这一障碍,每日两次到现场进行体温监测、环境消毒和个人防护、疾病用药等指导,直至全部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安全离开。

战“疫”以来,青龙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上下下全体医护人员以“宣传发动零盲区、基层联防联控零漏网、严格隔离措施零失控、医疗救治零失误、确保可疑确诊的感染对象零死亡、实际工作做到零违纪”为目标,各司其责,相互协调,综合响应,保障有力,使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突出实效。

然而,这还不是他们的全部追求。他们的追求是:既要科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进一步做好社区各项诊疗工作,为辖区群众提供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本着这一追求,他们每天都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家医服务团队的构建,使中心形成了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网底”优势。他们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实现为辖区居民各种服务“全保障”。职工太劳累了,孙燕侠提出“复合思维”要求:不能防控是防控,服务是服务,而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起来!据此,各团队成员在团队与居民已建立和谐、紧密的签约关系基础上适时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为居民提供宣传、咨询、指导、随访、诊疗等各项服务,还无缝对接养老服务机构,送医送药送健康。有居民编顺口溜说:“居民不出门,服务送上门;虽然不见面,服务不间断。”

大苑村有一位返京务工人员在居家进行健康观察,期间面部起了皮疹,出现瘙痒等症状,为此联系了辖区内的家庭医生、社区站长崔渊博。崔大夫用电话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询问了其病史,并通过视频查看了皮疹的分布、颜色、形态等。经综合分析,认定患者病情与新冠病毒无明确关联,属季节性常见过敏性疾病。针对患者害怕、紧张、焦虑的情绪,崔大夫首先对其进行劝导和安抚,之后又对症下药并送药上门。经过用药及每天的微信语音、视频健康指导,患者很快恢复健康,观察期满后顺利返岗。

儿童疫苗接种,是我国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战“疫”以来,青龙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直未中断此项工作。但是,人群聚集,有造成新冠病毒交叉感染的极大风险。为既有效防控疫情又保证儿童正常接种,中心开动脑筋,构筑了一条“闭环式”安全工作链:预检分诊岗排查后,发号,按号以“一米线”距离排队;接种完成后,不返回,而是走单向通道。这样,不仅完成了既定的儿童接种工作目标,而且保证了儿童及其家长的生命安全。

有位肾病患者,每周二、四、六都要到医院做透析。这位患者为低保户,平常由村里安排住在一家养老院里。新冠疫情发生后,为防止交叉感染,养老院强化封闭式管控,所以,他在一次外出做透析后,不能回到养老院了。他返回医院要求住院,但又不符合住院标准,医院不收其住院。由此,他瞬间变成了“无家可归”者。青龙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知情况后,二话不说,不仅立即将他收留,还安排单间病房进行单独管理。每天,医护人员都对他精心照料。

2月21日下午1:30分,坨里村民王大爷因感胸部不适自行前往坨里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就诊。在医院门口值发热排查岗的张丽娟医生发现王大爷捂着胸口前来,在快速排查发热状况、询问流行病学史的同时立即用手机通知内科诊室的杜文医生和心电图室的胡玉增医生提前做好准备。接诊医生杜大夫通过询问病史,初步判断患者存在心梗可能。此时,胡玉增大夫已将心电图推至诊室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当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医护人员马上投入抢救工作中,同时及时联系患者家属并呼叫120。10分钟后,火速驰来的120将其转往房山区良乡医院胸痛中心。1.5小时后,一直为王大爷担着心的杜文、胡玉增医生主动联系王大爷儿子了解情况。当他们得知王大爷已经通过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做了支架手术,病情趋于稳定,才将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前面提到的朱长河,作为公卫医师,是精神病防治方面的专家。晓幼营村有一位精神病患者,防控疫情期间服用药品中断,自身已70多岁,出行取药很不方便。朱大夫得知情况后,就主动利用午休时间为其送药。从中心到晓幼营村需穿越两个村子,各村均有卡口,给他送药带来很大困难,但他克服困难,把药送到患者家里。患者极为感动,颤抖着声音说:“都这时候了您还给我送药,太感谢了!太感谢了!”

中国战“疫”,感天动地!截至4月初,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随着国外疫情的暴发,我国疫情防控工作迅疾转到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新阶段。在这种情况下,青龙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接到了新任务:一是每天派人,对位于琉璃河镇的湖北武汉进京专道兴礼卡口予以强援;二是调派医生,为镇域内被确定为湖北返京人员集中医学观察点的天湖酒店提供医疗服务……。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经两个多月“战火”洗礼,青龙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疫魔搏斗的意志已更加坚定,精神已更加昂扬!伴随明媚的春光,他们正阔步行进在为辖区百姓健康服务的大路上!




燕鼎文化

北京燕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房山作协 涿州作协合办

顾问:凸凹  颖川  袁学骏

总编:刘泽林

执行主编:刘剑新  陈玉泉

副主编:张佃永  黄长江  熔 岩

编辑:釗琋  思文

关注燕鼎文化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