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中国人,关于龙泉窑瓷器的知识你应该知道更多

 新用户1398XocJ 2021-03-13

  北宋时期的龙泉窑最初受到越窑与瓯窑的影响,釉色为青黄或淡青色,南宋时期则出现了梅子青和模仿汝窑的釉色;而元朝的龙泉青瓷的釉色则有青中带黄或青灰色。这种釉色上的差别是因为釉的成分与工艺差别导致的: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的釉含钙量较高,是典型的灰釉,而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多种釉色则是通过控制含铁量、瓷器的烧成温度计气氛进行调整的,而元朝的龙泉青瓷则以铁为主要着色剂。

  龙泉窑之所以最 后败给景德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产品的原材料导致的,胎土的差异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项,景德镇的优质瓷土矿它能够生产出洁白细腻的白瓷,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发展成更多多元化的产品,而龙泉窑的胎土可塑性就没那么好了,不得不加上紫金土来提高强度,但是胎土的白度就完全不是景德镇的对手了。宋代的瓷器追求玉质感,这点正好是龙泉窑所擅长的,所以在宋代龙泉有很强的竞争力,而明清时期市场进入多样化的竞争,明清官窑产品中大量精致的器物龙泉窑是做不到的,虽然龙泉窑做了很多努力,尝试不同的路线,但是这败局已经是命中注定,无法挽回的了。

  龙泉瓷器胎质坚硬灰白,釉层厚而透明,以“青翠欲滴,温润如玉”而著称。北宋时期的龙泉窑多为粉青色,而南宋时期的龙泉窑多呈葱青色,没有开片在器皿转折处,往往露胎呈现胎色,瓷釉厚润,装饰上很少刻花、划花,而流行用贴花、浮雕,例如在盘中常堆贴出双鱼图案,在瓶身上贴出缠枝牡丹图案。

  龙泉青瓷分哥窑和弟窑。前者为北宋五大名窑之一,瓷器特点是黑胎厚釉,釉层晶莹,如玉似冰,瓷器釉面布满裂纹。后者烧制的瓷器白胎厚釉,不事繁耨堆砌,釉层饱满丰润,釉色青碧柔和,有如翠玉。

  由于龙泉青瓷的大量输出,在亚洲、非洲许多国家中都有遗存,并陆续被发掘出来。龙泉窑对外输出的路线主要是从闽浙等地港口出发,经东南往西,循印度半岛沿岸到波斯湾,到红海、埃及等非洲地区。还有一条线路就是经朝鲜半岛去日本。由于先进的工艺和大量的对外输出,龙泉青瓷制瓷工艺传入诸海陆邻国,甚至远至非洲、中亚等地。

  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因龙泉窑配方变化,将含钙量高的石灰釉改为含钙量低的石灰碱釉,使釉水黏度增加而不易流动,同时借鉴同时期官窑技术特点,多次上釉,增添了器物的玉质感,并迎合当时尚古风气制造出很多仿古器型,故高品质的龙泉窑粉青厚釉瓷器多出于此时期。元代的龙泉窑玉壶春瓶出土及传世作品,从器型上来看均有大致的统一规格,喇叭形口、细长颈,垂腹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匠师们采用瓷石和紫金土配成胎料,由于紫金土中含有较高的氧化铝和氧化铁,铝的含量增加,抗弯度大大加强,制成薄胎瓷器,就能在高温下不易变形,解决了笨重呆板的问题,使龙泉窑产品壁薄如纸,轻盈秀美。以崭新的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