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皇帝做饭的部门,隋朝叫光禄寺,清朝叫御膳房,明朝的叫什么?

 浩然文史 2021-03-13

大长今做清淡美食款待明朝使臣

明初立国之初,民生凋敝,所以各阶层饮食都比较简朴。开国皇帝朱元璋下令衣食住行皆由常供,就连亲王和妃子也只能一天两顿饭。在几十年励精图治下,到了永乐时期,明朝已经非常富庶,有些富庶的县粮食甚至多到“至红腐不可食”。到了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享乐主义盛行,人们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饮食的开发上。南北交通的畅行,又使各地美食有了交流的渠道。明代饮食文化开始进入到繁荣阶段。

一、由俭入奢的宫廷饮食

古代宫廷饮食绝非小事,自隋朝始便有光禄寺专门负责宫廷膳食。到了明代,光禄寺升为光禄司,主要负责外廷食物,也就是祭祀食物和宴会餐饮等。而皇帝和宫内皇族、嫔妃的饮食,则由皇帝最信任的内廷机构尚膳监制作。尚膳监下面还设置了10几个部门,有点心局、干炸局、面筋局、冰膳局、素局、汤局、荤局等。虽然就是一个做饭的,但也是体制内的。

嘉靖诞生地湖北钟祥的名菜:宫廷蟠龙菜

明代中期以后,宫内食物逐渐奢侈,食材上格外讲究,种类繁多和新鲜应季是食材挑选的重要标准。每年各地可用作食材的特产都会被加急送至京城。顺天府的糯米,宜兴的茶,江南等地的密罗柑、凤尾橘等,都会被送往尚膳监。为了追求时鲜,尚膳监在不同时间制作不同的食物,以保证食材最大程度的鲜美与健康。如:雪天吃羊肉,不惜重金收购尚冬笋,二月食河豚,三月吃雄猪腰子……

红烧河豚

除了食材精良,宫廷饮食在菜品上也颇多讲究。就拿崇祯皇帝的一顿早饭来说,起床以后,先品尝宫人呈上的茶汤、饼饵,然后开始吃早饭,光粥类就有蒸春稻、蒸糯、蒸稷粟等8种,面也有很多种类,如发面、烫面、澄面、油搽面、撒面等。皇帝早上还要吃肉,牛、羊、驴、豚、狍、鹿、雉、兔、海鲜等,应有尽有。至于小菜,更是一应俱全,如芦根、蒲苗、枣芽、苏叶、葵瓣、龙须菜、蒜苔、匏瓠、苦瓜、齑芹、野薤等。本来朱元璋是把吃小菜设立成忆苦思甜的环节,到后来却演变成了品尝时鲜。

韩国人用苏叶包烤肉

崇祯皇帝这样一顿朴实无华的早餐无疑是耗费巨大,可和嘉靖比起来,还有些差距。嘉靖信奉道教,常年吃素食。为了保证素食的口感和营养,尚膳监就在蔬菜中,“以荤血清汁和剂以进”,这样制作更是耗费巨大,昂贵的一顿饭甚至抵得上大太监在京城售卖的一栋豪宅。

崇祯皇帝

二、明代士绅的养生之道与享乐主义

明代士大夫多坚信通过食补达到养生的目的,而饮食上追求清淡,便是士大夫以食养生的重要体现。明人陈继儒就认为,吃五谷瓜果是符合天地养人之本意。还有人提出这样有趣的理论,人们饮食口味较重,反而丧失了食物本身的味道。只有断掉珍馐美食,吃些简单的菜肴,才能知真味。

但另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使享乐主义大行其道。饮食上讲究奢侈在南方尤为盛行。由于时人热爱结社聚餐,因此奢侈的饮食多在宴会上出现。

有一蒋姓官绅请客吃饭,摆了8张桌子,有道菜做的是鸡头,每个桌上一盘鸡头,是8个,这一顿饭下来,就用了64个鸡头。宴席中有个御史特别喜欢这道鸡头,于是蒋氏又让下人呈上鸡首八盘。就这一道菜就耗费了100多只鸡 。

明代士大夫中饮食第一人当属张岱。他对饮食的精益求精到了极致,为了做出上好的新鲜奶酪,张岱亲自养乳牛,晚上取乳置盆盎,到了早晨再用铜锅熬煮。最后产出的奶酪“玉液珠胶,雪腴霜腻,吹气胜兰,沁入肺腑”,这样的奶酪吃着真香!

三、贫民在饥荒中吃什么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明代中后期,社会分配失衡,自然灾害频发,所以百姓常处于饥馑之中。每逢灾年来临,大户收粮自保,粮价暴涨。人们往往只能回归最原始的方式,从自然界摄取食物,草根、树皮、野果、野菜就成为不二选择。明朝人写的《救荒本草》、《茹草编》《野菜博录》等书中,就记录了怎么吃野菜。

榆钱儿可以蒸窝头吃

书中还给出了处理食材的方法,对于一些苦味较重的野菜,要先焯水、浸泡。不同的野菜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桔梗应“采叶煤熟”,换水浸去苦味,油盐调食,马兰头可以“采嫩苗叶煤熟,新汲水浸去辛”,味道会变得甘甜鲜美。

可吃的马兰头

虽然条件艰苦,但底层人民仍然能想办法苦中作乐,将简单的食材设法做得更美味些。将野生豆科植物鸡眼草“采子捣取米”,再用凉水淘浮,加入开水中煮沸,控干后可以用来煮粥,也可磨面做成炊饼。将地黄苗的叶子采下捣成汁水制成面条,面条会更加劲道有口感。

地黄苗

文史君说

民人以食为天,明代中后期经济的繁荣,全新食材的传入,烹饪技巧的进步等等,使得饮食种类愈发多样。历史虽然是由政治、军事、经济、构建起框架,可饮食文化的存在为其增添了色彩与生活气息。

参考文献

《明实录》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5年出版。

张廷玉等人:《明史》 中华书局 1974年出版。

王仁湘:《中国与饮食文化》 人民出版社 1994版年。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