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现代人几乎拉不动古人的弓,是我们的体力退化了吗?

 旭日东升0y84wc 2021-03-13

射箭运动在世界许多民族都有,据文献记载,黄帝的时候,文明初开,很多器械都是在那时发明的。人类学研究结果表明,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中间出现过一个中石器时代,或者叫细石器时代。

在博物馆,可以看到什么是细石器。旧石器是打制的,就是用一大块石头砸击另一块石头,砸出很粗的刃,这就是最初的手斧;或者砸出一个球状的石块,可以当作锤子砸别的东西。这就是旧石器。新石器是磨制石器,把石头拿来后,找一块比它更硬的石头来磨,磨出来的斧子非常光滑,刃开得非常平正,孔钻得非常圆。

中石器时代就处在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中间,但在中国不典型,且年代比较短。新石器、旧石器都很大,而中石器时代生产的石器都非常小,也比较精致,我国发现的也不是很多。弓箭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就在这一时期。

中国大约也是在中石器时代发明弓箭。文献讲到过很多善于射箭的人和射箭高手。可惜那时没有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否则一定可以拿很多奖牌。

比如,在尧的时候,天气异常,就好比十个太阳同时出来,把庄稼晒得枯焦,草木都活不了,老百姓没东西吃。这时出现一个叫“羿”的人出来射日。汉代有个风气,就是在墓葬的石头、砖头上刻画各种题材的浅浮雕。

从图中可以看到,这人张弓箭射树枝上的乌,乌代表太阳,因为古人说,每个太阳里都有一只乌,他“上射十日”,射掉了九个,有人劝他不要再射了,剩下一个留着用吧,所以“羿射十日”,最后没有射完。

到了春秋战国时,《左传》记载,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神射手,叫养由基,他和一个叫潘党的人比赛射箭。那时比赛的内容有两项,一个是比谁眼力好,射得准,有“百步穿杨”的说法;另一个是比力量,看谁臂力强。他们把七副皮做的铠甲叠在一起,养由基一箭就把七副铠甲射穿了。

古代有很多成语是与射箭有关的。比如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张而不弛,文武不能。弛而不张,文武不能。”用弓必须张弛有度的道理,来比喻历史上的文王、武王之政。

拉弓需要的力量很大,一般人拉不满,有的好弓要几百石的力量才能拉开。事实上,射箭的难度之一就在拉弓上。把弓拉开来以后,手不能长时间停在那个动作上,否则手指会受不了,弦会扣入手指的肉里。

后来古人发明了一种弩机,射的时候能够把弓弦拉住,固定在一个位置,并且有一个开关,这样,手就不用过多使劲了。后来,又出现弓弩手,弓弩配有准星,可以用于瞄准。

作了这么多的介绍,我们就来回答一下,为什么现代人几乎拉不动古代弓箭的这个问题了。

有很多人猜测是不是我们的体力退化了呢?其实不是这样的,而是因为缺少训练。

古代有“乡射礼”的说法。“乡射礼”,顾名思义,是一乡之民举行的一项射箭比赛活动。但是这种比赛,跟西方的竞技性质的体育比赛不尽相同。

中国的这项射箭比赛,除了含有竞技性质之外,其中还包含着一种理念,就是必须能够促使人内外兼修,身心和谐,“射”能观德。

体育运动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促使一个人全面发展,而不是成为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

古代比武,各部落均有习武之场所,每年正月、七月、十月,举行三次会,每3年要举行一次大规模比武大会。会上要赛马、射箭,要拉弓比力气。弓分10分、16分、24分等等,能拉24分弓的人便是盖世英雄。

拉弓射箭的基本功在于“吊膀子”,练臂力,就是根据自己力气的大小做两个泥球,趁湿的时候抓上五个手指印,晾干后就可以抓起来吊膀子。搭箭拉开弓还要瞄准,要是胳膊没劲儿,一哆嗦就射不准了。吊膀子就是为了练胳膊上的劲。

那时用的弓箭和现在的不一样,现在的弓箭只能作为运动用,不能用于骑射。弓的力度叫“力”,一力是十五斤,比如说五力弓,要有七十五斤的力气才能拉开。不过拉弓要用横向的力量,就算能提起七十五斤东西,也未必能拉开五力的弓。

所以你看,拉弓射箭是有很多讲究的,也是要经过很多的训练的,现代人拉不动古代的弓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