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铲子”的公司2 昨天聊了光伏行业上游的光伏设备供应商之一的晶盛机电,今天聊一下中游的电池片的光伏...

 千里走单骑1 2021-03-13

昨天聊了光伏行业上游的光伏设备供应商之一的晶盛机电,今天聊一下中游的电池片的光伏设备。

从光伏各环节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来看,电池片(36%)>硅料(28%)>硅棒/硅片(20%)>组件(16%),也就是说,目前在价值量上,电池片环节光伏设备的市场空间是比较大的。

前文说到,光伏设备的投资逻辑,是技术的更新换代,我们来看看电池片环节的技术演进11代——从常规铝背板BSF电池;

2代——PERC电池→PERC+电池(2.5代);

3代——HJT电池;

4代——IBC电池(4代)等

技术迭代较多,对设备的需求也更持续,目前,电池片领域正处在PREC电池扩产高峰期,逐步向PREC+、HJT两大技术并进的拓展阶段。

在电池环节,主要有四家代表公司:迈为股份VS捷佳伟创VS帝尔激光VS罗博特科。

从工艺流程中来看,捷佳伟创、迈为股份分别为PERC电池片生产线前道设备、后道设备的龙头;帝尔激光是激光SE、激光开槽设备龙头,罗博特科主要做自动化设备。

可以看出这四家在行业的所处地位。四家公司业务重叠较小。

再看四大龙头的收入结构:

1、捷佳伟创——收入中半导体掺杂光伏设备,占比68%,其次是湿法工艺光伏设备(17%)、光伏自动化设备(11%),包括PECVD设备、扩散炉、制绒设备、刻蚀设备、清洗设备、自动化配套设备等。

2、迈为股份——收入以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单机为主,合计占比95%以上。

3、帝尔激光——光伏行业激光加工设备占比97%,包括激光PERC消融设备、SE激光掺杂设备、MWT系列激光设备、全自动高速激光划片/片机、LID/R激光修复设备、激光扩硼设备,可以用于电池、组件两个环节。

4、罗博特科——光伏自动化设备占比74%,智能制造系统占比10%左右。

在PERC产线建设中,PECVD/ALD设备、清洁制绒等前道设备的投资额占比约60%,其次是丝网印刷(20%)、激光(5%-10%)、自动化设备(10%),这样的比例,也大致能够对应几家的收入规模。

接着看财务:

上图是季度收入增速,收入最能说明盈利能力,增速排序如下:捷佳伟创>迈为股份>帝尔激光>罗博特科,捷佳伟创收入确认呈加速趋势,其次是迈为股份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帝尔激光增速有所放缓,而罗博特科收入波动较大。

再看下游客户资源及合同负债:

迈为股份——客户主要有通威股份、隆基乐叶、晶科、阿特斯、协鑫、东方日升、天合光能、晶澳、REC等;截至2020年三季度,合同负债/预收款为16.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43%。

捷佳伟创——客户主要有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通威股份、隆基、润阳光伏、东方日升、国家电投、中来股份、协鑫、晋能、潞安集团、韩华太阳能、sunpower、REC、晶澳等,2020年三季度,合同负债为32.95亿元,同比增加78.9%。

帝尔激光——客户主要有隆基、爱康光电、苏民新能源、爱旭科技、天合光能、晶科等,2020年三季度,合同负债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

罗博特科——客户主要有爱康光电、爱旭科技、晶科能源、隆基股份等,2020年三季度,合同负债2.55亿元,同比下降3.5%,受卫生事件影响较大,加上产品同质化日益明显,行业存在恶性价格竞争。

从客户角度,捷佳伟创、迈为股份表现更好,需要注意的是,捷佳伟创本期预收的高增长,得益于PERC扩产,在近两年内,考虑到HJT的大规模推进仍然可能较慢,因此,PREC依然能够作为收入的核心驱动。

最后看一下技术革新:

对设备领域,重点看技术革新。

前面已经说光伏电池片的技术发展路线,代数越高,代表着电池的转换效率越来越高。

图:PERC电池片各环节主要厂商及价值量占比

来源:国金证券

目前阶段技术:传统BSF→PERC+(SE)。此外,还有TOPCon技术,是PERC电池片技术的延伸,属于第2.5代电池片,TOPCon 电池生产线可大部分兼容现有PERC/PERT的生产设备,添加LPCVD设备即可完成产线升级,这项技术路线上,捷佳伟创更占优,投资大约在1亿/GW。

综上,PERC环节带来的增量设备主要由捷佳伟创、帝尔激光承接,迈为股份、罗博特科则只受益于PERC产能本身的增长,这意味着,捷佳伟创、帝尔激光的增长会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按照对光伏行业装机量复合增速16%的假设,考虑PERC目前仍较有性价比,至少未来3年仍是主流,假设PERC电池渗透率从65%上升至2022年的70%,之后逐渐下降至40%。PERC投资额近三年复合增速为9.5%,之后呈下降趋势,复合增速-5%左右。

图:PERC规模测算

来源:塔坚研究

注意,不论是2代还是2.5代电池片技术,技术均属于同质结,由于其Voc (开路电压)极限难以突破700mV,导致电池效率难以有更高的突破。所以,未来,必然需要新的技术——也就是异质结(HJT)。

不用搞懂异质结电池到底啥意思,对于非专业人士,只要明白一点,效率,转换效率是超越前面2代电池的核心。

根据OFweeK太阳能光伏产业研究院统计,2020年将有4-7GW以上的异质结电池(HIT)新增产能投放,2020年可能是HJT的产业化元年。假设2030年HJT渗透率提升至60%,前5年单位投资额每年下降20%,之后保持不变,则HJT投资规模复合增速为25%。

在异质结电池设备方面,价值比较大是主要在非晶硅膜沉积PECVD、TCO镀膜设备,其国产化,是HJT设备降本的主要推动力。A股上市公司方面,迈为股份、捷佳伟创在HJT的布局比较领先。但区别在于,HJT技术的革命理论上会影响捷佳伟创的部分老业务,而迈为则不会。体现在研发投入方面,也是迈为股份、捷佳伟创比帝尔激光、罗博特科高出一大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