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音频 3月初的政策基本上按时落实了,于是最近关于价格、报销的话题总是热闹非凡,正在吃奥希替尼的患者和一代药耐药之后即将吃奥希替尼的患者都满心欢喜加入了讨论,可是正在吃EGFR一代药(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厄洛替尼)或二代药(阿法替尼、达可替尼)的患者却有一部分陷入纠结——自己该不该换成三代药?
1.担心脑转移,这里要区分预防和治疗。(基于三代药“入脑”效果更好) 如果我们期待寻找中途换药的数据,那当前肯定没有,暂时也没有见到有设计用药过程中主动更换药物的临床试验,因此,我们只能从药物作用机理角度,大胆推断,接下来等时间来验证。 脑转移与奥希替尼
(1)不考虑药物靶点,只考虑入脑强弱。无效的药物入脑再多,有用吗? 往期回顾→一图看懂:都是脑转移,为什么要区别对待?
归根结底,三代药靶点多、入脑能力好,对于各种情形: 情形①,综合的整体上预防脑转移优于一代、二代,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在已经脑转移的患者中,如果当前的一代或二代药使用效果不错,则没有换药的理由; 情形②,如果对脑转移灶的控制效果不好,血液基因检测查T790M(如果你能脑部活检我也没意见)再决定或者直接换三代药都可以; 情形③,毕竟转移灶的基因未必和原发灶一致,不过要考虑转移灶也可能没有EGFR突变或者还有其他旁路激活; 情形④,也就是说,三代药不是万能的,即使血液基因检测查到T790M,有效率也不是100%。 对上述内容如果有任何疑问, 欢迎扫码联系小助手获取帮助! 一线不是必须选择用三代的理由
推论1:注定出现T790M突变的比例是固定的,不因一线的选择而改变,因此,才会有三代药抑制了T790M亚型在刚刚出现的时候的增殖,而这一部分“天选之人”在三代药使用过程中注定了会有比较长的PFS,但是加上注定不出现的,就和一三序贯治疗的PFS一致了。 推论2:与此同时,注定不出现T790M突变的也是固定的,并且一代药一线耐药之后没有查到T790M突变或者尝试三代药无效的患者(上图C),其PFS与一线三代药较早耐药的患者(上图D)也应该相仿,可能由于三代药的多靶点和高剂量,略有差异,但是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一代药的吉非替尼、埃克替尼也可以加量,厄洛替尼本身也是高剂量的设置。逻辑上可以逆否证明,如果差异很大,亚裔组三代药一线(上图A)和一三序贯(上图B)治疗的PFS一致的结论将可能被推翻,这显然和试验结果不符。 推论3:注定出现T790M的患者中,一三序贯成功的OS略优于一线三代的OS,源于三代药的二线使用中,已知耐药突变的比例更高,而一线使用三代药的继发耐药原因不明占了很高的比例,后线靶向治疗手段不太一致导致了最终生存差异。
主动换药能否报销
(图片源于网络)
基因层面:有T790M,或包含有EGFR敏感型突变的多基因共突变。 分期层面:包含有脑转移的多发转移,或高肿瘤负荷。 副作用层面:皮肤/胃肠道不良反应的耐受程度不好。 经济层面:能获得报销或能承受自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