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济失调

 昵称72406194 2021-03-13
疾病因素

遗传因素

先天型共济失调多由遗传因素引起,由于染色体基因出现异常,产生具有神经毒性的多聚谷氨酰胺,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诱发产生共济失调,常呈常染色体遗传。

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本身、小脑脚的传入或传出联系纤维、红核、脑桥或脊髓的病变均可产生小脑性共济失调。常见于小脑肿瘤、转移瘤、结核瘤或脓肿及血管病、小脑变性及萎缩等。

大脑性共济失调

大脑额叶、颞叶、枕叶与小脑半球之间通过额桥束和颜枕桥束形成纤维联系,当其损害时可引起大脑性共济失调。多见于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等损伤额桥束和顺枕桥束纤维联系的疾病。

感觉性共济失调

深感觉障碍使患者不能辨别肢体的位置及运动方向,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深感觉传导路径中脊神经后根、脊髓后索、丘脑至大脑皮质顶叶任何部位的损害都可出现深感觉性共济失调。多见于脊髓后索和周围神经病变,也可见于其他影响深感觉传导路的病变等。

前庭性共济失调

前庭损害时因失去身体空间定向能力,产生前庭性共济失调。多见于内耳疾病、脑血管病、脑炎及多发性硬化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