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程办公渐成趋势:如何有效避免科技助长下的反刍思维

 会凤谈精力自由 2021-03-13
这是会凤精力管理的第54篇文章,高效能人士的成功秘诀在于精力管理。
 
这两天看到很多远程办公的新闻,基本上都是远程办公成趋势,远程办公或成风口之类的论断。很多人也开始远程办公了,不知道大家感觉如何?
 
作为一个远程办公的资深户,我倒是可以跟大家分享一点我的看法。
 
在我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所以我经常是学校和公司两边跑。我需要远程办公的地方太多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已经成为一个远程办公的资深户了。跟大家分享我的两个感受和认识。
 
1 工作和生活的物理界限已经完全模糊
 
第一点: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已经完全模糊。
 
有些事情你可以提前安排,但工作大多数时候都有牵扯到你的环节,没办法划分的明明白白。
 
有一次一个非常紧急的事情,需要股东讨论决策,而我正在上课。所以那堂课的前半部分我是带着耳机在开会,老师讲的东西都被我屏蔽掉了。
 
我主管的是研发工作,所以有很大一部分是跟设计师的沟通环节。基本上你得保持实时在线,才能及时给到修改反馈。
 
慢慢地,我发现工作和生活的那条界限已经完全模糊掉了,你可能吃饭的时候在办公,走路的时候在办公,上课的时候也在办公……
 
这并不是创业老板独有的待遇,很多职场人都有这样的遭遇,有一些行业和岗位极为明显。我一个朋友是产品经理,回来跟我们吃饭,还在不停低头和测试、开发沟通。我有一些教育机构的老师朋友们,吃个饭、聊个天的时候,还在给学生解答习题。
 
从那个时候我就在想一个问题:非工作时间本来是我用来休息和补充精力的,但在手机等科技产品的助推下,我们补充精力的时间被工作挤占了。我们失去了掌控生活这片领地的主导权。
 
长此以往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人下班了,事没下班。人虽然下班了,但是事情依然源源不断地来。把工作带回家,是个坏习惯。
 
第二种,人下班了,心没下班。第二种情况更糟糕,上班的时候你太忙没时间想东想西,下班之后却习惯性地担忧自己的工作没做好,忍不住拿起手机查看工作消息,生怕错过消息耽误了别人的工作……
 
于是出现了“反刍式思考”,我们容易将注意力放在一些负性情绪或者可能出现的结果上。
 
2 谨慎线上办公的效率问题
 
我尝试过太多线上办公的工作,真的效率很低。
 
线上沟通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背锅。
 
并不是都是语音沟通合适,有时候是需要文字的,不然出现问题很容易说不清楚,需要你承担问题的。
 
比如说,这个产品哪里需要修改,如果修改的地方很多,你语音说一遍对方遗忘了,告诉你没有说过,最后很难去掰扯。
 
我曾经带过一个实习设计师,那段时间有些事情要处理没去公司,本来这位的画工确实不太令人满意,出来的作品达不到好的效果。到最后她去跟另外一个主管说我远程的问题,导致作品没完成。
 
线上办公,很容易出现甩锅的情况。
 
第二个问题就是沟通效率低下。输文字一方面耗费时间,另一方面在争论中容易产生歧义,各说各各话,下一句话又要去解释前一句话,效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而且假设对方很傻逼,现场沟通你只会在心里骂,线上沟通,你会忍不住跟你身边的人都吐槽一下。
 
线上沟通,给你的情绪即时发泄提供了通道。
 
3 比物理界限更重要的是心理界限
 
前面说了这么多远程办公的不好,但远程办公已成趋势,我们没有办法去拒绝它,那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我们没办法划分清楚物理界限,但我们必须明确心理界限。TED有一篇讲《在闲暇时间里,如何关掉与工作相关的想法》,提到了如何形成构建心理界限的仪式。


第一步:在家里明确一个办公的空间,出了这个空间,就不要办公了。比如我寒假在家就是在卧室的书桌上办公,不办公了就下楼散步或者围着火炉聊天。
 
第二步:明确办公的时间。根据办公的要求明确规划哪个时间段是用来办公的,其他的时间用来补充精力,放松自己。
 
第三步:设计办公的一些仪式。盖·温奇说自己办公的服装和非办公时间的衣服是不一样的,办公完,就脱下属于自己的办公服。
 
很多人会好奇这些仪式有必要吗?有效果吗?
 
仪式设计的目的是在不断提醒你的大脑记住工作和生活的这条心理界限,最后,你一进那个空间,那个时间,换上衣服,就会习惯性工作。而当你离开这些时空,你的后台心智会自动关闭,去享受属于你的自由时光。
 
明确心理界限,形成工作心智自动关闭机制,是我们掌控的关键。
 
所以,
如果你正在迷茫
如果你每天都不得不疲于应付这个世界
如果你想去干翻这个世界但是一步也迈不出去
如果你十分努力却收效甚微
如果你经常焦虑失眠
如果你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有意义
如果你找不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