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能走多远,思维早已给出答案

 会凤谈精力自由 2021-03-13
这是会凤精力管理的第69篇原创,高效能人士的秘诀在于精力管理。
 
昨天我在阅读康辉老师的《平均分》这本书,其中康老师提到一个特别的课程,叫莎士比亚剧作导读。这门课的考核方式也很先进,播音的同学排练一段莎士比亚戏剧的对白。
 
然后,康辉老师他们选择了《哈姆莱特》,成功演出。康老师感触很深,他不曾想过自己可以投入到另一个灵魂当中,还当众表演,太不可思议了。
 
最后,康老师总结道:一切的未知,一切的不可能,都尽可以去试一下。
 
然后我看到大家的读书笔记纷纷表示:生而为人,不要给自己设限,不要害怕,勇敢地去尝试吧。
 
针对不确定性,很多老师都有说到勇敢尝试。
 
樊登老师就说过,什么最可怕,不是不确定性,而是确定性;不是未知,而是已知。还有大佬说,世界变化这么快,做什么规划,勇敢尝试,可以弯道超车嘛。
 
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去行动,而是在分析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学会提问》的作者告诉我们,找出论题和结论之后,要去分析支撑结论的理由,检验论证过程。
 
围绕这个结论,我问了三个问题:
 
第一,康辉老师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什么?
 
第二,尝试成功有没有其他潜在因素?
 
第三,如果尝试失败,有什么后果?
 
我的分析过程如下:
 
1、在一次大学选修课毕业考核时,选择演出《哈姆莱特》这出戏剧,发现了自己的潜能,有前所未有的体验和成就感。这是尝试带来的成果。
 
2、对尝试成功有促进作用的原因有二:
 
从尝试事件和潜能的匹配度来看,尝试的事情刚好能够激发老师的潜能。
 
从尝试者的特质来分析,康老师是一个对自己做的事情高度负责的人,从他一遍一遍排练,直到台词完全是下意识说出,可以看出来。
 
3、如果尝试失败,后果是这门选修课的成绩不高,老师也没有发现自己有演戏剧的潜能。
 
分析完这个个案,我开始从“特殊→一般”的思维路径,重新解读这句话。
 
首先,从老师的经历,我倒认为论证了大学是大胆尝试的好时期。为什么很多人会后悔大学没有创业,后悔没有多去实习,因为这个时候的尝试成本非常低,属于个人的自由时间还多。
 
其次,做出尝试决策前,建议思考这几个问题:
 
(1)评估尝试事件本身、时间以及环境。问问自己如果尝试成本大还会尝试嘛?
 
(2)追问尝试的预期。如果你运气不好,尝试的事情证明不适合你,你的预期又不低,怎么办?
 
(3)评估自己的尝试体质。你愿意为尝试付出多大的热情,是持续努力,还是三分钟热度?
 
最后我在读书笔记上这样写到:一点愚见:康辉老师的尝试有如此不可思议的效果,一方面尝试的事情刚好激发了老师的潜力,另一方面老师对自己选择的事情有很强的责任心,就像康老师前面所讲的,坚持一点,再坚持一点。我不建议盲目尝试,我更倾向有思考、持续的尝试,毕竟大多数人对尝试还是很期待好结果的。
 
我完全接纳不确定性,我也支持尝试。但我在这两者的关联中间明确了其中的限制。不考虑表达者得出结论的背景和推理过程,只看结论,容易断章取义。
 
一个人能走多远,思维早已给出了答案。其实有时候倒不是不懂,只是我们需要那样的话来支持我们的期望。
 
想起我看到的一本书,作者和逻辑超强的朋友参加一个冥想讲座,目的研究讲座嘉宾的套路。结果刚讲完,朋友忍不住站起来发言质疑,非常专业。
 
令人想不到的是,讲座结束后好几个人当场交了钱。作者和朋友懵了,以为他们没听懂朋友的话。
 
结果交了钱的人表示,正是因为听懂了,所以才要交钱。他们遇到了问题,他们对这门课抱有期待,结果朋友的话打破了他们的期望。于是赶紧交钱,回家之后肯定就不会报了。
 
为了不让自己希望破灭,这条思维路径很有意思:①我遇到了问题;②我相信这个课解决我的问题;③有人证明这门课不能解决问题;④赶紧交钱,自己就不会犹豫,问题解决了。
 
其实,实际问题没有解决,但期望还可以继续。即便,最后还是会失望,但此刻不会焦虑。
 
一妹子在疫情期间被男朋友拉黑了,精力都放在纠结谁对谁错,他究竟爱不爱我上。来找我探讨,最后,她说我是个灭霸。
 
我很好奇,就问这是啥意思?
 
她说就是你一个响指一打,全世界的爱情死了一半。其实我不是灭霸,只是友善建议不要因为对爱情抱有盲目期待,而忽视自身努力。
 
一部分人的思维路径,我把它称为爱情三段论:①爱情是美好的;②我们有爱情;③所以我们的爱情也应该是美好的。
 
事实上,从美好的爱情到你们的爱情很美中间,需要很多的论据。而有时候,我们选择了忽略。

批判性思维,让我们看到了被我们忽视的部分,解释清楚了一些无法理解的行为。如果想训练批判性思维,推荐看《学习提问》这本书。
 
所以,
如果你正在迷茫
如果你每天都不得不疲于应付这个世界
如果你想去干翻这个世界但是一步也迈不出去
如果你十分努力却收效甚微
如果你经常焦虑失眠
如果你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有意义
如果你找不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