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会凤:她学习了2000个管理方法,却没做知识管理

 会凤谈精力自由 2021-03-13
这是刘会凤的第126篇原创
 
1 她学习了2000个管理方法,却没有知识管理
 
昨天发了一篇关于无效学习的文章刘会凤:无效学习,是精力不自由的结果,一个会员群的朋友按照我提供的精准匹配需求方法罗列了她的精准学习技巧。下面是老师的原话,不妨来看一下。
 
“按照刘老师的方法来套,我的学习需求是学习管理方法,我的路径是花138元买得到里面的锦囊(从中可以向200名专家请教,获得2000多个方法),从中我可以与人探讨,精准学习”。
 
听到这个数量,我直觉这和精准没有关系了。于是我很好奇地问了一句:这2000个管理方法您是用学到的哪个方法管理的?毕竟几乎所有人一辈子也用不完2000个方法。
 
对方告诉我:138块钱真的很便宜,已经有2000个了,今年还会增加几千个,想用的时候就进去搜索,很方便。
 
2000个管理方法,离不开知识管理技巧。管理的根源在于失序,我随便搜索了“知识管理”,上面有31门课程。2000个方法里有多少背后的管理理念是一致的?如果只是作为一个搜索库,本身就有严重的管理问题。
 
学习需求一开始不量化,根本不可能精准学习。
 
2 你的学习需求量化了吗?
 
所谓精准学习,是你投资到学习中的精力非常精确、准确地满足了你的学习需求。如果需求不够量化,路径就会是一个大范围的东西。
 
我们不妨来做一个思想实验,现在我们遇到两个人,一个人是职场菜鸟,一个是某学校的中层管理者,都告诉你他的学习需求是管理方法,但具体也说不上来什么管理方法。如果这时候我推荐给他们一套2000个管理方法,你猜猜会发生什么?
 
他们估计出于好奇,想去穷尽这2000个管理方法,看起来每个方法都很有用,要用的时候又感觉不知道用哪个方法合适。学习需求不量化,容易被刺激新的需求,以至于忘记了最初的梦想。
 
其实这两位的学习需求是不一样的,职场菜鸟的核心需求是自我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学校中层管理者的核心需求是学生管理和组织管理。
 
精准学习,是1个需求对应1条路径,或者多个需求对应1条路径,尽量避免1个需求对应多条路径,多个需求对应多条路径。因为会出现选择和匹配困难的问题。
 
3 精准学习,从三步量化学习需求开始
 
量化学习需求,才能让学习的精力自由流动。

 
只要掌控这三个问题,你也可以精准学习。
 
(1)问一问自己你的学习需求是什么?
 
(2)学习后要解决的具体场景是什么?
(3)解决这个具体场景,你最需要提高什么技能?
举个例子,很多人都有学习英语的需求,然后大家的第一步就是拿起单词书开始背单词。先忘掉这一切,我们用这三步来问问自己:
 
第一,我的学习需求?是学好英语,提高英语水平;
 
第二,学好英语后?我就可以自由地跟老外交流;
 
第三,要做到和老外交流?我最需要提高的是口语水平,主要是语感和表达的流畅度。
 
通过三个问题,我们可以把提高英语水平的需求量化到口语表达的预感和流畅度上,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多说,找外交、英语专业的同学,或者直接去到一个国外的环境待几个月,你的预感和表达流畅度就提升上来了,根本不需要背单词书。
 
如果你想看书,不妨用这三步量化自己看书的需求是什么?如果你想自我提升,不妨用这三步量化具体的自我提升方向。
 
现代人的管理难题,往往是因为选择太多,选择不是越多越好,精准选择很重要。精准选择,离不开精准需求分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