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摆渡人 | 器官捐献者韦彦平:以我心之律动,护你心之永恒

 榜样空间 2021-03-13

2017年5月9日10点42分,柳江区人民医院患者韦彦平的家属打通了柳州市红十字会的电话,“人没了,什么都是好的,把能捐的都捐了吧。”

韦彦平,柳江区白沙乡人,37岁,下有一个14岁的儿子,上有一位83岁的老母亲。儿子1岁的时候妻子与他协议离婚,10多年来,他一个人默默地支撑着这个家。

2016年11月,韦彦平摔倒过一次,经检查确诊为脑内出血,治疗半月后痊愈。他常说:“我是个在鬼门关走过一朝的人,知道人之将死的感受,等我要走了,什么都不知道了,但我的器官还可以用,就捐给别人吧,可以帮别人活下去。”

只是没想到,意外来的如此之快。 5月8日,韦彦平在柳江区人民广场散步时突然摔倒,被好心人发现,送至柳江区人民医院,经全力抢救无效,于5月9日被宣布为脑死亡。

家人在万分悲痛中毅然决定无偿捐献韦彦平所有能用的器官,为了生命的延续,也为了完成韦彦平的心愿。

韦彦平是一名憨厚淳朴的老实人,曾多次无偿献血,经常帮助孤寡老人。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表示,韦彦平经常帮她煮饭、洗衣服、打扫卫生,“这么好的一个人,老天爷怎么就……”,老太太难掩悲痛,哽咽着没再说完。

在院方确定韦彦平满足捐献器官条件后,当日下午17:00,柳州市红十字会、桂林181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10多名工作人员马上驱车赶到柳江区人民医院,与患者家属签署器官捐献登记表。

柳州市红十字会遗体和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解说下,韦彦平14岁的儿子默默签字,眼睛红红的,因为他知道,这些字一签完,爸爸就要走了。他说:“爸爸走后,我就是家里的男人,所以我要坚强,爸爸希望我每天都开心,所以我不哭,只是在夜里我还是会想他,会躲在被子里流泪。在被子里哭,爸爸应该看不到吧。”

奶奶年纪大了,也不识字,红十字会遗体和器官捐献协调员只能驱车连夜赶到奶奶家,一个83岁的老人,在风烛残年失去了最亲的依靠。因为没有读过书,也不会写字,奶奶只能在器官捐献登记表上按下自己的手印。

这是他们的家,10几平米的房间,摆了两张床,一张是奶奶的,一张是孩子的,狭小的过道,勉强能让一个人走过。

奶奶没有去医院,在获知韦彦平脑死亡的当日,一个人便把韦彦平的房间收拾干净,能烧的都烧了。也许是想让儿子安心地走,也许是怕睹物思人……

5月10日15:00,医护人员最后检查韦彦平的身体机能,确认其处于脑死亡状态并符合捐献条件。

在捐献器官手术前,家属、朋友最后一次前来看望韦彦平,这一眼,便是永别。奶奶和孩子都没有来,他们不愿看到亲人离开,似乎没有看到,这个人就永远都不会走。

韦彦平用生命最后的余温,拯救并温暖了那些即将冰冷的人。告别仪式虽然简单,却带着所有医护人员和红十字会人员最诚挚的敬意,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15:20,一切准备就绪,获取方与移植方均已到位。医护人员小心地把韦彦平推出ICU,家人亲友们神情凝重,韦彦平的姐姐不时地用纸巾擦眼泪,背影凄楚,她的眼睛此时此刻一直注视的,是年仅37岁、上有老下有小的弟弟。

在电梯里,韦姐泣不成声,她只希望电梯可以慢一点,再慢一点,让她能够多看一眼,就一眼……

15:45,韦彦平被送入救护车,等待器官捐献,这一刻,是生命的结束,也是生命的重生,更是更多生命重获新生的希望。在一旁,韦姐看着被送上手术台的韦彦平失声痛哭,旁边的表弟也偷偷地用手臂抹着眼泪。这一刻还能看见,一旦车门关上,便是生死两隔。

15:50,救护车缓缓地从柳江区人民医院开出,开往柳州市火车站。因为器官捐献的特殊性,尤其是心脏捐献,获取器官的手术只能在救护车上进行。一颗心脏从捐献者呼吸停止到植入受捐者身上,只能有3-4个小时的时间。所以,医护人员必须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

17:50,护送获取“心脏”的医生直奔火车站。在他的手里,紧握的不只是一个器官、一颗心脏,而是一个生命、一个家庭的命运。

在另一座城市医院的手术室里,一位患者正在等待这颗心脏的拯救。他是幸运的,因为韦彦平的善举,让原本生命渺茫的他重获新生。

活着,是为死亡做的一种准备。

韦彦平的生命并没有终止,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在延续。

韦彦平捐献器官:

心脏、肾脏、肝脏、眼角膜

受捐者6人。

文案=花花  |   摄影=巧克力   |   美编=头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