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聆听 | 颜享明:晨起听鸟鸣

 香落尘外 2021-03-14

文:颜享明 / 主播:晓苏

/图源:堆糖

“配音”

时值寒假,又是春节,校园内没有平日里披星戴月奔波的老师,也没有上学期间闻鸡起舞晨读的学生。为了给校园一片祥和,学校里的电子铃声也关停了。除了居家校园的老师及他们的家人、偶尔来拜访老师的学生、些许前来走亲访友的客人,校园里几乎再没有其他人员到往,显得格外宁静。

听惯了早起铃声的我,每天清晨,似乎还在等待着铃声的响起,然而,始终没能听见。自己又不愿意设置手机闹钟——很不喜欢手机闹钟的突然震动或响铃。正在纠结之时,窗外忽然传来了几声婉转的鸟叫,随即鸟声一片。自己的神经瞬间兴奋,“噫!鸟声真热闹好听,一定是个晴天!”这样想着,我忙从床上爬起,穿好衣鞋,洗漱完毕,打开家门,循着门前小路朝鸟鸣方向走去。

自己有走路或跑步的习惯,每天半小时,一至三次不等。或早或晚,视情况而定。比如今日早上,我被屋外那清脆悦耳的鸟啼声吸引,不由自主地跑向了满是鸟声的校园林子间。

也许是夜里下过蒙蒙雨、飘过小雪花、抑或天降霜露,径道上、小路两边,这些花花草草、枝枝蔓蔓,都是湿漉漉的。校园里,常年青绿色的植物甚多,古松柏针叶的翠、岑天樟木陈叶的淡绿,还有被花木园工修建成低矮的黄叶小女真、四季青等,都在沐浴着清晨的湿露。



再往前,通往教学楼的主干道两旁,都种有数株梅花树。此时,梅花虽然尚未盛开,可是,当你走近些,对着梅树干、枝,瞅瞅瞧瞧,你一定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梅树枝干、枝条上,都爬满了颗粒状的梅骨朵。淡黄的、粉红的、白绿相间的。那些裹着的花色、清香,它们真能诱惑着来人在此留步。

清晨、鸟语、湿露、梅花香,一下子收获到了这么多美好的风景,看来,这个清晨,早起的我,值啊!

农家娃长大的我,小时候就懂得了“人勤地不懒”的道理。上学后,老师更是讲到:“三更灯火五更明,正是孩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读书期间,我没有赖过床,更没有逃过学。在那“咸菜伴我求学路”里,自己始终坚信“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一路风雨无阻。在经历十年寒窗后,我终于抱得“功名”回家。那一刻,自己幸福至极——陪伴我的,从此不再是咸菜了。

整个求学期间,除了读书,做好功课外,自己还学会了做田地菜园间的农家活、做煮饭炒菜缝缝补补的家务活,还跟着铁匠、木匠、泥瓦匠、打猎人等,学会了他们的一些手艺。就拿做饭菜来说,每到农忙季节,正值暑假,家里人一致推荐我留在家里收拾家务,做全家人的饭菜——大家都说我做的饭菜好吃。至于自己能在铁匠铺里抡几下铁锤,在木匠铺里画画墨线、拉拉大锯,给泥瓦匠师傅和和水泥灰,跟着猎人摆弄几下猎枪,那都不在话下。

在学生时代,自己骑自行车买卖过冰棍。上班后,摆过地摊,还开过小店的,等等。那或者是为了零花钱,或者是为了生计。如今,自己是一名教师,从大学毕业后登上六尺讲台起,我已经在校园这块沃土上耕耘了三十余年。

靠着心中恪守的信念——守好一亩三分地,自有桃李下成蹊——我记不清自己到底教过多少学生,更无法一一说出每位学生的姓名。这份自己拥有的欣慰、满足,促使着我将继续耕耘在这所校园里、这片沃土上——不求杏坛留美名,只愿桃李满天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