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品读|我与风筝共舞的岁月

 文乡枞阳 2021-03-14

品读:唐吉谦

(枞阳电视台 主播)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就想起那段与风筝共舞美好岁月。
每年一过正月十五,我就要精心准备我的风筝了。故乡义津有种说法,放风筝只能在清明之前放飞,清明之后风就是乱的了,风筝即使升天也不平稳。

我的风筝是自己动手,一篾一线,一糊一剪,一图一描,全都自己完成。一开始做不来,我硬缠着父亲停下那做黄烟的匆匆脚步,为我扎制各式各样的风筝。后来不但自己能做风筝,还变着花样扎起风筝来。

我做的风筝通常有八角的、六角的,有时是长方形的,两边配上翅膀,远看有点像飞鸟,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这尾巴有时是长长的纸条,有时是一根绳索,有时是绳索下面再拖一小捆稻草。
由此看来,我的风筝肯定很“土”,还不是一般的土,土得都掉渣了。但就是这样的土家伙,却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

我以为,放风筝的乐趣不仅仅在于放,而在于全过程。当你付出辛勤劳动之后,看自己的佳作飞上蓝天,那种快乐,那种满足,那种心理享受,棒极了。这种滋味唯有自己,才能体会。相比现在城里的小孩,什么都买、买、买,这其中的乐趣,我想肯定会大打折扣。

我家后门口有位萧篾匠,扎风筝的篾就是他不用的边角料。不过就这东西他有时也舍不得给,所以有时是好言相讨,有时只能顺带不为偷了。后来附近又冒出一个王篾匠,此君童心未泯,只要你说扎风筝,要什么篾他就给什么篾,大方得很。

放风筝的线依风筝大小而定。小风筝用棉线,大风筝用麻线,就是母亲做鞋用的麻索。就为这麻线,不知挨了母亲多少次数落。那时不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星期天和下午放学后,是放风筝的最好时刻。那时义津小学操场附近的“稻公鸡”和附近的“赵家老屋”田畈,是放风筝的天堂。因为这里视野开阔,没有烟囱和树木遮挡,也没有什么电线杆;田畈里的田埂,又是我天然的沙发靠背。所以在这里放风筝,舒服极了。
每当风筝升上蓝天,我就往地上一坐,往田埂上一靠,尽情地欣赏我的风筝了。此时的我,头仰蓝天,望风筝飞舞,赏云卷云舒,不时调整风筝的各种姿态,达到平稳时更是气定神闲。呼呼的风让风筝灵气活现,有时也有丝丝寒意,而卧坐在田埂下面,却如同坐在温暖的空调房里,尽情享受这极其美妙的欢乐时光。

还有眼前绿色的田野,紫色的红花草,金色的油菜花,各种小动物弹奏的美妙音乐……所有这些,让我仿佛进入童话的世界。

风筝也不是随意放的。风小时要拉着风筝助跑,待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才能让它自由飞翔,同时还要减轻尾巴重量,以保持平衡;风大时,风筝用线适当加粗,同时尾巴应加长加重,这样在天空飞舞起来才更平稳,更优雅好看。

风筝也有调皮的时候,有时飞着飞着,突然一个跟头莫名其妙栽了下来;有时虽放上去了,但在天空左冲右突,像发了疯似的狂躁不已;有时风筝断线,三天就很难见面了;有时缠到了树上,让人好不懊恼!

一九六七年,我来到老伴的故乡先让村麻园组。正月里闲着无聊,便萌发了放风筝的念头。我扎了一个硕大的八角风筝,头上还安装了一个发声装置,下面拖着一条长长的麻绳稻草尾巴。

那天天空阴沉,北风呼啸,是放风筝的极佳时机。我把风筝送上天空后,便躲进岳母的厨房,避免寒风的侵袭。我把风筝的线锤捆绑在厨房的窗户上,专做甩手将军,一心一意欣赏我的杰作。

只见风筝像一只怪物,黑乎乎的,在天空中飞舞。头上那个发声装置,像只弯弯的大角,发出阵阵怪叫,那声音呜呜呜既像鸣笛,又像警报器。下面那长长的尾巴,左右轻摇,稳稳当当。这样的东西麻园人可能从没见过,吓得村民不知是何方神圣,在此兴风作浪。而追随我左右的侄儿侄女们,却是前呼后拥,欢呼雀跃。

这次放风筝的经历,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所以,每当我看到风筝,心中总不免荡起阵阵涟漪……

儿时的风筝,让我拥抱了蓝天,也放飞了梦想;年轻时的风筝,让我享受了爱情,也收获了美好的回忆。
现在我老了,跑不动了,但对风筝仍兴趣盎然。每当看到小天使、小公主们拖着风筝、快乐放飞的时候,我似乎又回到那与风筝共舞的美好岁月,我多么渴望,能牵着我的风筝,又一次飞向蓝天。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