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氏奇穴放血血样辨证及放血位置

 滚滚车轮y 2021-03-14

一、董氏奇穴放血血样及颜色可诊断辨症

放血后,通过血样的颜色辨症可诊断病情,让你清楚了解身体健康现状:

1.乌黑血色,血出如墨,则为久病,说明瘀血内停日久,瘀血阻络;

2.血色紫红说明新伤;

3.出的血较淡为炎症,初病;

4.出血清淡说明贫血;

5.血液中夹有粘液果冻样物质,说明湿毒瘀积,凝滞日久;

6.血液中夹有黄白浓样物质,说明关节严重发炎痛风尿酸结晶化浓排出;

7.血液中夹有绿色稠液,说明寒湿水毒严重;

8.出现水泡者为湿重;

9.流出透明性水液,说明水肿;

10.血中夹水,说明有风湿病、肝病;

11.出血缓慢,多刺几针仍断续出血者,提示气亏血虚;

12.出血清淡不易凝结,说明血虚或血小板不足;

13.血液容易沉淀并很快凝结,说明气虚;

14.拔罐后,取罐时手伸进罐内,若顿时感觉有一股热气的,说明湿热重;

15.拔罐后,罐内边沿有白色气体密布,说明湿气较重;

16.吸出泡沫样液体,提示有风邪;

17.吸出血液量多说明病程较长且效果较好;

18.吸出血量较少说明病程较短或病位较深;

19.吸出物如洗肉水样说明有严重陈旧性伤湿;

20.吸出物迅速结冻成猪肝样瘀血块,说明体内瘀血淤积太多,常犯严重疼痛。

二、董氏奇穴放血常用穴区

1.肘窝尺泽区。自古常用之部位,相当尺泽、曲泽穴位,视鼓起之青筋放血。

主治:肺呼系统疾病及心脏系统疾病(心绞痛用之特效),霍乱、中暑、上肢风湿神经痛、五十肩、半身不遂。

2.膝腘委中区。相当于委中穴位之部位,效果佳而最常用。 (古称血郡,最适于刺血)

主治:肠炎、、痔疮、腰痛、项强、下肢风湿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惟骨刺、颈椎病、高血压、类中风、半身不遂、脑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血栓闭塞脉管炎、风疹、伤暑、疔疮、癃闭等。

3.三商穴。包括少商、中商、老商三穴。

主治:发烧、高烧不退、感冒、喉咙肿痛、中风、半身不遂等。

4.十宣。位于十指之尖端。

主治:卒中、中风、半身不遂、心脏麻痹、急性炎症、退热等。

5.耳背区(或耳尖)。有细小之紫筋数条,对准放血。

主治:全身皮肤病、头痛、三叉神经痛、结膜炎、角膜炎、桑颔关节炎、失眠、心悸、多汗.

6.舌下部。相当于奇穴金津玉液,即舌下紫脉。

主治:喉炎、言语障碍、中风、休克、心脏麻痹、恶性感冒等。

7.口腔内。口腔黏膜。

主治:面瘫、颜面神经麻痹。

8.下臂部。相当于手三里穴之部位。

主治:面疔、痛、结膜炎、牙痛、湿疹、荨麻疹等。

9.下腿部

(1)阳明区。相当于足三里、条口附近(即董师之四花中穴)部位。视青筋放血

主治:胃炎、肠胃炎、久年胃病、胸痛胸闷、慢性气管炎、丹毒、多发性神经根炎。

(2)少阳区。相当于阳陵泉至阳辅附近(即董师之四花外穴)视青筋放血。

主治:急性肠胃炎、肋膜痛、心脏疾病、胸部发胀、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坐骨神经痛、肩臂痛偏头痛、高血压等。

(3)太阳区。相当于承山穴部位,视青筋放血。

主治:痔疮、背痛、静脉瘤。

(4)太阴区。相当于阴陵泉附近。

主治:内痔、外痔、痛经、不孕、尿路感染、急性淋巴管炎。

10.脚背

(1)阳明区。解溪穴附近。

主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丹毒、末梢神经炎,血栓闭塞脉管炎、象皮腿。

(2)少阳区。相当于临泣、侠溪、地五会等穴位附近。

主治:牙痛、少阳经附近之偏头痛坐骨神经痛。

11.侧额部相当于颔压穴部位,俗称太阳穴。

主治:头痛、头晕、结膜炎、眼底出血、中风、气喘、食道病变等。

12.颜面颊、颧、鼻头、鼻翼部位

主治:颜面神经麻痹、鼻炎、头痛、三叉神经痛。

13.掌缘后溪至腕骨一带。

主治:风疹块、气喘。

14.腰背 全部腰背俞穴均属放血范围。

主治:脏腑病变及其有关经络之病,刺其俞穴出血。

15.总枢穴区。包括在项部入发际八分之总枢穴及其下一寸。

主治:呕吐(五脏不安)、感冒头痛、小儿高烧、小儿各种风症、中风失语、吞咽不适。

16.三金穴。包括金斗、金吉、金陵三穴。

主治:膝盖痛。

17.五岭穴。包括背腰五条棱在线放血。

主治:高血压、中风、半身不遂、全身各种疼痛、各种疑难顽疾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