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发明一个汉字,却被中国女性骂了3年,如今这个字人人都在用

 昵称19961031 2021-03-14

引子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草书歌行?》”

汉字是我们国家国家经过漫长的发展才最终形成的一种文字形式,作为一个在古代拥有非常巨大影响力的一个国家,周围有很多的国家都推崇向古代中国借鉴文化,其中很大一部分借鉴都是从文字和语言开始的,古代的朝鲜以及日本的就向我们国家很是学习了一些东西,他们将我们国家的汉字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自我改造,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文字系统,日本字形构造的过程中片假名以及平假名就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例子。在在古代,特别是明朝时期,朝鲜作为我们国家的附属国,他们是自己的文字以及汉字都使用,而在现代的韩国很多地方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汉字的痕迹。


到了近代,为了方便使用,我们国家舍弃了原本复杂的文言文、在日常的书写过程中提倡使用白话文,而交流也采用了更加简洁和通俗易懂的白话,其实这也是一种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适应,毕竟相较于其他国家所使用的的语言以及文字,文言文是过于有点繁琐和无法直通语意,而在文字方面我们也改用了简体中文,不再使用过往的繁体字,在日常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都在使用简体字。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用文言文和繁体字将会多出多少工作来。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在过往的岁月中,这项革新也并非是所有人脑都支持的,无论是在语言还是在文字上,很多人都是不支持简化的,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不尊重文化传统。而本文的故事就发生在那个时代,一个伟大的学者他提倡使用一个新的文字,但是提出倡导的那个年代她被众多女性抵制,时光荏苒,多年以后这个字大家都在使用。那么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故事的主角是刘半农先生,一个出生于江苏江阴的文学家以及教育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作为语言学家的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教育家,他所从事的事业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光里面都被人们一遍又一遍的提及,但是有关于他倡导的一个新文字却没有多少人知道,那么他到底创作出了那个字呢?当然这个字一定和女性息息相关,不然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绝对不会是一群女性,而反对者中大部分都是一些女性的新文化倡导者。他所提出来这个字就是“她”,没错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为了区分男女所用的那个她,而我们都知道第三人称中我们经常使用“他、她以及它”。对应英文中的“he\she\it”,都是用于区分第三人称特性的文字,为什么又会受到当时女性文学者们的声讨呢?


刘半农先生的一生都是在为教育以及文化革新的事业做贡献,他也是第一批站出来提倡放弃文言文,倡导白话文的人。那时候的中国积弱已久,百废待兴,不仅仅在军事和经济上,在文化上也急需一场革新,想要积极的做到学习外界的优秀事务,就要学会先简化自身的文化,这种简化当然不是简单的放弃,没有人会觉得积极探讨古代优秀文化是一种错误,毕竟外界的东西也不一定都是好的,西方的一些东西在我们国家生搬硬套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是硬道理。

但是我们在过往的实践中证明了,白话文对于工作、学习、以及科研的很多东西上体现的都要比文言文更加方便,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掌握白话文是一种基础,但是在有一些地方就连白话文都是一种奢望,而文言文所要传达的东西过于的固定以及局限,已经不再适用于社会的发展,将日常以及文化研究做些区分势在必行,文人墨客们发现这个问题已经很久了,而将这种改变贯彻到每一个人的心里是有必要的,于是一场新文化运动就此开始,而刘半农先生和很多的倡导者一起将这个理念传授给了众多的年轻人,而因为年轻人也是当时整个社会中最有活力的人群,随着这些人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这种革新算是真正的成功了。


新文化运动后不久,刘先生成为了北大的一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他总结了很多东西,对于未来文学以及国学一些东西的发展他都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变革的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而新的东西如果足够优秀那么必然就会受到大家的拥护。有人觉得新的东西是对过往文化的亵渎以及不尊重,但是过往的文化也是新文化经历漫长发展而来的,并不是生于宇宙诞生之初的东西,所以新的事物是否合理时间会给出答案。

她在任教期间第一个提出了用“她”来代替女性的第三人称特指,在那之前有关于人的第三人称所有人都是使用的“他”,而刘半农认为,无论是在文学中还是在日常的书写中,对人性别的区分是很有必要的,而这种方便是体现在使用上,而不是刻意的做性别区分。但是对于反对者来说,他的这个倡导就是一种“区分对待”,是一种对女性的歧视,而众多的反对者中就有当时中国最为著名的女性教育家、文学家以及作家。她们认为这样的做法和要求女性在家洗衣做饭不干涉男性一切的事务的那种区别对待和歧视没有什么区别,这种区分是没有任何必要性的。他发明一个汉字,却被中国女性骂了3年,如今这个字人人都在用。


我们从使用的角度是否会认为“她”的出现是有必要的呢?没错她和他就是用于区分性别的,我们在很多时候书写的时候简简单单的就用文字区分出了人的身份,而不需要用过多的文字进行赘述。刘先生的初衷当然是为了要方便使用,而非可以的提出这种文字特质。一些女性的反对者认为很多贬义词都是带女字旁的比如说:“妄、奸、妖”,那个时期也是女权运动兴起的年代,很多反对者都用和这个理由来反驳他,认为他这样做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歧视,非要将一个简单的文字进行区分,一时间众多的舆论矛头都指向了他,很多的谩骂也随之而来,这一骂就是3年,还有很多的女学生都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为了能够表达愤怒她们甚至拒绝上课,这个风波一直持续了很久。在女性文学家和教育家的圈子里面,刘先生成了一个人人喊打的对象,这也让刘半农很是觉得苦恼。毕竟他的初衷并不是要制造这样的矛盾,奈何他的想法依然没有得到人们的理解。


结语

我们都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时间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在那之后人们也习惯的使用了“她”和“他”,没有人再去提及那个事情,我们也知道这个倡议的初衷就在于方便文字的使用,最后它的目的也达到了,我相信也绝对不会有人会认为“她”是一种对女性的歧视,而那种感觉被歧视的错觉或许仅仅只是一种过度解读,而非提倡者的本意。时光荏苒,文化的传承也绝对不会一成不变,优秀和新鲜的血液也将会出现,而时间同样会朝着正确的地方进行选择。

参考资料:《草书歌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