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64期:河南/暖月 太行山上的红飘带(外一章)

 蒋红平诗歌馆 2021-03-14

21世纪散文诗·第264期

太行山上的红飘带(外一章)

                   

暖月[河南安阳]

1

打开记忆,太行山上的红飘带再次呈现在我的面前。我的目光又一次被刷新,心灵再次被震撼。

“不忘初心”不仅仅是拳拳誓言,铮铮金诺早已写进红旗渠上的每一块石砖,牢牢地镶在山腰的石壁上。

我怀揣朝圣般的心情而来,努力寻求答案:在最贫困的年代里,是什么力量支撑起这么宏伟的工程?血肉之躯竟能改地换天?

2

顺着展览馆的墙壁目光回溯60年,我看到了大地一样干裂的嘴唇,绝望中呆滞的眼神,枯树般粗粝的双手无法捧出一滴清泉。

我看到一批共产党人收紧的心,他们用党性的责任和担当,下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决心。在千军万马战太行的队伍里,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林县人民的带头人。他们坚毅果敢的神情一直在黑白照片上熠熠生辉。

透过现代声光技术,我听到开山的隆隆炮声,感到了山河的震荡与颤抖,也看到了工地上猎猎飘扬的红旗。

修渠工地上不仅有铁骨男儿,也有巾帼不让须眉。我望着他们,看着看着,他们的形象逐渐高大起来,似乎个个都是上天下凡的天神。他们都具有劈山移石的法力,在绝壁上行走如履平地,在排险除难时凌空如燕。

我当然知道,他们都是不畏艰险的林县人民,他们是战天斗地的先锋模范。我敬佩他们——有信仰的骨头硬过山石,艰苦奋斗,人定胜天。

他们手中紧握的是钢钎和铁锤,肩膀上扛起的是千斤重担。他们团结协作,誓要把林县山河重新安排。

3

一个时代的伟绩,被太行山深刻记下了,一面旗帜在太行山上耸立起来。涓涓流淌的渠水恰如迎风招展的红旗,响亮的名字永远记下了那个火红的年代。

正如永不停息的红旗渠水滋润着林州大地,一种凝聚起来的精神化作灯塔照耀在每位共产党员的心里;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灵魂,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在灯塔照耀下,心怀使命,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初心”永远都不会过时,随着时代的前进红旗渠精神会升腾为祖国上空的一片祥云,这片祥云随时可以为祖国大地洒下甘霖。

在继往开来的伟业中,这种精神不仅要发扬光大,还要代代传承,使它成为永不熄灭的火炬,犹如波光粼粼的渠水一直浇灌着广袤的土地。

4

我漫步在红旗渠畔,追溯着历史的足迹,亲眼看到了林县人民劈开太行山的豪迈;在人造天河的风景中还看到了创业时的艰难。

山洞穿过一座座山峰,山谷间架起一条条渡槽,俊美的山水犹如神来之笔在山腰上勾勒的绿色线条,而林虑山就是一幅壮阔的画卷。一座山碑在红旗渠畔巍峨地矗立。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有了这面旗帜,过去的荒山变成了一道红色的风景,成了共产党人洗涤灵魂的地方。

在时代快速发展中,共产党员需要常来这样红色的地方,接受红色洗礼,以保持原本的初心。

庙荒村的变迁

单从名字上我就可以猜想出八九分,庙荒村变革前的模样。

然而,我对庙荒村的实际情况并不熟悉,若不是住村第一书记的详细介绍,我的脑海中无法展现庙荒曾经贫穷落后的面貌。

但我能感受到村民不知酱油何味的窘迫日子,也能体察一位村民为了照顾患病的儿子和儿媳连死都不敢的心。

我来庙荒村参观时,庙荒村已华丽转身——河南最美乡村,省级卫生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安阳市美丽庭院示范村……

平坦的街巷,干净的广场,独具特色的房舍,精致的院落。处处能看到新农村建设的景象,每位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富民政策的光辉。

如今的庙荒村,不荒了;若是有庙,村民心里一定会有比庙里神仙更值得敬重的“神”。

我来到庙荒村的时间是公元2019年11月初,我之所以郑重记下这个时间,是因为此时此刻,我亲眼见证了原来的省级贫困村现在已彻底脱贫。


作者简介:

  暖月,本名:马立。喜欢阅读和写作。文学作品散见于《散文诗世界》和《散文诗》等期刊,部分作品发表在《中国梦文学网》《江山文学网》《当代美文杂志》《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神州散文诗》《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21世纪散文诗》等网站和微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