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诗年鉴选刊》2020春季卷作品连播(18)】王猛仁卷、连秀艳卷

 蒋红平诗歌馆 2021-03-14

21世纪散文诗·第439期
王猛仁卷
 (外五章)

我希望,这不是沾满褐色的碧野游踪,这是我反复吟唱、尚未风干的思绪。

是中原的风,把我吹到你的身边。

每天,聆听浪花跳动的音符,聆听流溢光彩的旋律。

我愿意忘记一段驳光的往事,在如许的静夜拣拾春天的珍贝。

跃出海面上的每一簇雪浪花,都是你播下的万般情种,都是你绽开的圣洁之花。

而我,却在微尘不染的相思河畔,用清泉与汗水收获这热烈而激动的一瞬。

没有浅薄的脂气。没有游人的注目。没有苦苦地幽思冥想。

即使到了鞭炮齐鸣的除夕,那一片片盛开在白鹭身边的玫瑰色花瓣,也要化作漫天飞霞,让凝聚的清秀散漫开去,俨然一支透明的红烛,映亮每个人的星空。

当情感的波涛迸射出生命的光辉,我会顽强地驾着诗歌的帆船紧紧相随。

也许,我始终抵达不了诚实与凝重的彼岸,但我会将这把燃烧的蔚蓝传递给平原,让她变得无比壮丽……

 

或许,这就是我从幻想中转身,在春日田野里奔波的脚步。

一首诗,可以在海风轻拂的月光下静静地流淌。

像家乡一条多弯的河,充满温情与美妙。

曾经,夕阳夕照下的大海,留下了诸多初来时的美好。

僻如情人的秋波,僻如梦一样的青春,僻如湿地里轻拂的绿草黄花。

如今,隔着昏睡的星夜,我仍然执着地向往着夏日里鲜红的回忆。

似乎一切都在流失,于不知不觉中,已将自己睡成了一片碧海,灿然着苍茫的辽琼。

尽管属于我们的冬季已经远去,但潮汐里依然弥漫着初见时浓厚的气息。

每一个弯弯曲曲的企望,总有纷繁的酡红从干涸的田园溢出。

期待着,原本属于我们的那叶轻舟翩然归来。

浪花的起伏声,在耳边萦绕,如同一支离弦的箭,穿越乱石的围缠,伫立在晚风中,跌落,升腾,断裂,让人泪目。

记忆的野马,却时时在心中狂奔,汹涌。

并且,声声不息……

  

有时,我的绵绵絮语,也满山闪耀,多像一个冗长的故事,神秘而又古老……

我准备踏浪而行。

那黛青色的山峦景秀和飘乎不定的云霓,将会跌入我的记忆,落在游人的心里。

你会听到清冽的海水汩汩涌动的声音。

我想踩着你的绿色胸脯走过,在我还没有抵达对岸时,身后的层层波涛,拍击出我跋涉的颂曲。

真想融入那片月色,细细端祥你含羞的笑脸,然后,细细地咀嚼,远方星星的絮语。

其实,总有花朵一样的娇艳,缀满你苍白的雨季,连同我膨胀的诗心和燃烧的目光,并排耸立,徐徐地涂摹着远行的孤独。

一抹暖色的春意飒然逼近,沁入沉默许久的内心,蹦蹦跶跶地,梳理我恬静且年轻的往事。

  

曾是铺满雪白大地的铿锵脚步,远远地晾在一旁,被南归的雁阵,搁置在冗长的路上。

夜晚的隆隆潮声,徘徊在夜的街头,光怪陆离,裸露昨天放纵的情思。

心中那盏不灭的航灯,伴着甜甜酽茶,谛听天边跌落的最后一颗星辰。

其实,这歪歪斜斜的诗行,是季节的节奏,是万物酣睡的子夜朦胧的黎明。

被用力修饰或被过度美化的风景,不分昼夜地流浪,随风呼呼地干嚎,四周,是天籁的回响。

深情如故的鸟的聒噪,在稚幼的回忆里,缓缓地掩埋我短促的旅途。

一时觉醒起来的一弯残月,与客居在外的夕阳,在曾经迷失的红树林里,相呼相应。

  

凌空炸裂的爆竹一阵紧似一阵,伴着吐绿的一溪朝霞,暴响一地狂欢。

看似斑斓的春风浩荡,没有错过晨昏的钟声。

已被峥嵘岁月靡洗的最后一枚黄叶,度过了一个看似温暖实则严寒的冬季。

没有什么可以永久地驻扎在心域,一棵千年古榕,时不时地发出大海般的呜咽。

每一个浪花翻卷的时刻,每一个白云如絮的日子,你都捻成一节一节喑哑的思绪,悬挂在阳光照耀的地方,晾晒浓稠而又潮湿的雪花的唇印。

有时,我想洗净记忆,一意孤飞,你却牢牢地卧在诗歌的深处,舔红窗口的积雪。

我多想,用我的淡泊与纯真在你我的心房之间,筑一座彩桥,只容得我们两个在上面行走,我临摹着你的脚步,如影随行。

此处观澜,彼岸牵手。

如果,必须写一首诗读给你听,那就写我们的书香往事,用这支颤抖的秃笔,蘸上火一样的颜色,潇洒地画一框欲燃的七色海霞,藏在你的床头。

以此,浏览我们仅有的九十九个时辰的青春。

背  景

坐在属于一个人的春光里,尽量去想象:一群自由的海鸟,是如何穿过孤岛,穿过暗礁,鸣叫着,一起飞向澎湃的沙滩。

你远足的方向,我不得而知。

假定真是这样,我何曾不想用一泻千里的柔情,把握住深巷中抖落的每个细节,让雨的背景,绵绵密密地,浸蚀爱的诗句。

如今,我可不可以与你站在一起,就像许多思念的藤蔓密密缠绕着,阳光与风,也无法深入。

在那古老的太阳的升落处,任由疾风骤雨穿透岁月,敲打着生锈的时光,叮当作响。

你有否察觉,我日夜盘旋于你栖居的上空,撒落一串又一串金色的羽翎?

你是否听到,我的心已扑闪在远方,乘着蝴蝶美丽的翅膀翱翔蓝天?

即使你南移的目光永不回归,即使身旁的大海舒展无尽的航程,即使倾盆的大雨颠沛而下……

(选自《河南诗人》2019年第1期)

诗家档案:王猛仁,河南扶沟县人。中国作协会员,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作协理事,河南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口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有作品在《人民文学》等报刊发表,2007年获“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家”称号。

连秀艳卷
艺海拾贝(五章)
泥人情怀

他们不是父母所生。

他们列队,手持兵器或书卷,胸怀世界之格局,不停地销毁铺张或隐匿的清寂、孤独。

他们来至不同朝代,英雄,大师,名人,甚至帝王将相。七彩的光阴,跨过历史的河流。他们聚会,带着七情六欲,背负光芒和骂名,也带着纠结不清的杜撰、传说。

他们建群,加微信,他们要晒心情,晒幸福,要传经论道,要呈现积淀的历史。但是,他们的身心被艺人的手指拿捏,细微处被刀片和镊子掌控着幻影、暗流。

历史和人间,都是有影子的册页。而一块彩泥和另一块彩泥的约定,让一个个留下名字的人,在妙指上呈现家族和血统的热度。

烽烟与荣华都入了泥彩,入了凡眼。每个单一塑身给30元解套,而庞大的阵容入得殿堂。顽童喜得英雄青睐,志士相遇童贞关怀。这个世界被技艺的河流传承。

他们都是父母所生。父母也被录入彩泥的列传,享受光阴的拥戴。

根艺的暖色调

穿过时光的皮层,木质的纹理,拆解水土盘桓渗透的方言。那些隐含的力量,谦逊的英雄,待解的密码,被另一种绝决终止生长,终止延续,固定、封存。更多的思维与想象,在险情里沉香。

之后,不再吸食水份和营养,从土壤里来到堂皇的殿堂,久居在阳光的侧面,对视微尘与浮世,在旁侧享受一碗清水的供奉和关照。富足与贫穷都是身外之物,不再回归。但怀念,在光影的浓淡里吞咽乡愁。

感恩那些泥土间跋涉的工匠,是他们发现了光阴与自然的金子,并学会激激情地拥有,辩证地舍弃与雕琢。把玩与揣摩之间,一种神秘的契合相约熟成。

有些根须,需要还给泥土,有些基因需要灵魂收藏。

所有构思与想象,都免不了工艺的刀柄,即便是过后的暖色调。有些疼痛只能用另一种疼痛擦拭,方现光华。

这人间的物象,换发的依然是人世光彩。《渭水垂钓》的渭水还在荡漾里浣洗万年的月光,那个身披蓑衣的老者,在传说里瞩望,或许他能够理解,另一些马达与铃声惊扰鱼群和水波的当下。

几千年也许并不遥远,不过是一个江湖和另一个江湖的潮起潮落。无钩可上,也无钩可脱,悬一根丝线,在木质的线条和光影里,解读尘世,所有的曲直近似于宗教。

石雕

石头也是有思想的,更讲究缘分。

遇见,是千百年前就注定的。在密林深处和树涛厮守了那么久,或者在江河中蛰居。太多的生灵之气进入石头的内部,成为独一无二的绝品。一种格调在崇山峻岭、沟谷涧隙中,在江河的水下和淤泥腌制与包藏里,摔打并摩擦内心之火。

石头用硬度锻烤这世界的坚硬,包括那些金刚一样的工具、电以及美学走势。每一个弧度都来源于内心的图腾,来源于山体久积的精髓,每一个线条都归属于精神的锤炼,源于水系千掏百洗的取舍。留白与凸显,都将在匠心里淬火。

用火花迸溅的言词,讲述坚硬内部的柔软与情怀。我端坐在暗藏伤口的石雕旁,抚摸内心峰峦起伏的纹理,同时进入一部作品的内部,等待遇见,等待鉴赏,等待知音,等待波涛汹涌后静下来的心底回声。

每一件石雕,都是一个浓缩的传说。

在重力和密度之外,岁月用风雨的方式,日月轮回的方式,匠心独具的方式,打磨、擦拭并止痛的方式讲述。

一块石头,一块走失后,行走在回归路上的石头,怀抱崎岖、水火、向往、梦。

烙画

一定是热度的走势,沿某个心迹寻根,在不同的疤痕里,涂抹药膏,固定构思。

一只鹰跳出原有的航线,天空过于拥挤,看不见的线路叠加或交错,纷纷的隐匿。无枝可蹬,就在天空回眸。

犀利撞见温柔,于是一只鹰的眼神与翅膀之风,就留在一幅画里,不停地凝望。

一只猛虎,从山林的一角出现,稳健的猫步,有了太多的森林之韵,舞台之风,民间之魂。

停停走走的刀笔,借一股青烟,一种味道,深入威武雄风。“王”字或者相间的毛色,都在荡气回肠的骨架上,再现一只虎的前世今生。

所有的景致皆可如画,哪怕一丝风云,一眼回眸,一朵花絮。

一些术语躲在画框之外,一些粉末躲在灵性之外,被另一种心境轻轻打扫,不落痕迹。

烙,画,生命所有的属相。

剪纸

剪,有情还是无情?一张纸可以倾诉。

说到剪纸,留白多么重要,它是另一种不可替代的呈现和阐述。取舍多么重要,没有舍弃,就是一片混沌的纸张,一片没有道路的荒原,一方没有星星、没有云朵的夜空。

操作剪刀之人,来源于民间,从时间的河流上潜水而来,佩戴前世的珍宝以及远古的玉器,轻巧的手指,托举着美轮美奂的心灵。

原来,世界可以单色调呈现,更多色彩隐进图腾的内核,多么宏大,多么令人震撼。所有的构思可以成图,然后走刀挥剪,也可以跟着内心的线条自由来去。一丝一毫都是春秋,一虚一实都是风骨。

红白相间或者蓝白相间皆可。

山川河流,春夏秋冬,人世集锦,一幅幅一幕幕地演绎。悬挂,收藏于世、于心,入得佳境,出得神龙。

剪,不是茫无目的的舍弃。剪,有时就是最好的建设。

(选自《散文诗》2019年5期)

诗家档案:连秀艳,女。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散文诗年鉴选刊》特邀编委。作品散见于《诗选刊》《星星散文诗》《北方文学》《散文诗世界》《散文诗》等。出版诗集《时间的遗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