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亡宋者宋人也!提及此言想必大家第一个会想...

 黑龙江波涛 2021-03-14
亡宋者宋人也!
提及此言想必大家第一个会想到的就是在崖山海战后刻石“宋张弘范灭宋于此”的元江东道宣慰使张弘范了。这一流传数百年的说法是真的吗?显然不是!
张弘范确实参与了灭宋的最后一战-崖山海战,但作为汉人他并未骄狂不可一世地勒石记碑,在石崖上刻下“宋张弘范灭宋于此”七个大字。这纯粹是民间为调侃贬低卖国之人而是在后世有人刻意杜撰流传开来的。原段子的说法是张弘范崖山灭宋后自视功劳甚大因此勒石记碑刻上“张弘范灭宋于此”七大大字;后世有秀才不耻于张弘范的狂妄而在其功碑前增一字“宋”,意味原属宋国的将领灭亡大宋于此。这等春秋笔法其贬低之意鲜明,因此得以流传后世以耻笑如张弘范之类助异族压迫汉人的“败类”。那么张弘范真的是宋人中的败类吗?并不是!
张弘范,河北正定人(今河北保定),元初名将、汉族世侯张柔之子,生于1238年,是地地道道的元朝人。其人虽是蒙元人但作为汉族人依然心系江南汉族同胞。公元1276年,随着临安谢太后携宋恭帝投降蒙元,南宋境内揭起了反元起义,时任元江东道宣慰使的张弘范并未执行蒙古人血腥的屠城之策,仅击杀数名叛军首领了事。而南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文天祥的巅峰诗作-过零丁洋亦是张弘范特意保存下来的。因此从实际史实来看,张弘范并非是狂妄自大的蒙元走狗,他虽然身在蒙元为官,但依然时刻利用自身的地位影响蒙元贵族,传播汉家文化。
张弘范虽据有灭宋之功,但真正将南宋王朝送到覆灭道路的并非是他,而是另有其人。那么到底是谁呢?断送南宋国运之人有二,一乃刘整,二乃贾似道。刘整、贾似道二人能够成为南宋后期支撑国家不为蒙元覆灭的股肱之臣得益于一人的慧眼识珠。此人便是南宋后期名将、机动防御大师孟珙。宋金战争期间,跟随孟珙出兵信阳的刘整率骁勇十二人夜袭登城擒守而为孟珙誉为“赛孝存”(以五代李孝存十八骑拔洛阳作喻)。淳祐五年(1245年),时任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兼江西安抚使的贾似道在淮西筑城,因政绩斐然、名声鹊起而为孟珙推荐接任京湖安抚制置使之职(当然其姊为宋理宗贵妃也是重要原因)。
刘整、贾似道二人得以步步高升与孟珙的推荐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作为孟珙去世前参与、知晓其以长江水道为核心建立起三道南宋国防线战略的高层亦深知南宋国防线的机密内幕。因此此二人若降元或不作为,则南宋必亡。然而历史偏偏爱开这种不该出问题却必定会出问题的玩笑,此二人偏偏就在南宋末期出了岔子。
先看刘整,孟珙病逝后其一路高升担任潼川路安抚副使之职,坐镇四川抗元前线。然而他却不受朝堂待见,屡遭背后有贾似道支持的俞兴、吕文德等人猜忌与打击并最终于1261年降元。投降后的刘整为表其忠(也出于打击旧日同僚的目的)直接向忽必烈献上了一条直击南宋国防线七寸的毒计-攻襄阳。此计的确击中要害,忽必烈的确也是如此执行的,但如若南宋调度得当襄阳并非是一座可以轻易攻克的重镇,但是很可惜,负责调度的贾似道出也出问题了!
“蟋蟀”宰相贾似道沉迷玩乐但并不傻,当襄阳告急文书送至其手中之时他便意识到襄阳之围会危及其相位,因此不仅压下文书不报还故意懈怠支援造成襄阳不危的假象,由此奠定了襄阳城破南宋覆灭之势。刘整、贾似道二人,一资敌一怠政最终导致了南宋的覆灭。如孟珙泉下有知,是否会悔恨当初之选?或许不会吧,毕竟他们都是有才之人,只是人心难测,最终他们都将个人利益放在了国家利益之上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